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子·漁夫》
羊祜(221—278年),字叔子,原費縣南城(今屬平邑縣)人,出身於名門世家。他相貌英俊,德才兼備。魏末曆任中書侍郎、秘書監、相國從事中郎等職,掌管軍事機要。晉武帝時,升任尚書左仆射、衛將軍。
269年,任命尚書左仆射羊祜全麵管理荊州的軍政大事,鎮守在襄陽。羊祜采取和平的政策安撫遠近的老百姓,得到老百姓的極大擁護,和吳國人公開講誠信,凡是降卒想要離開而回去的,都任憑他們回去。減少守邊巡邏的軍士,用他們來開墾良田800多頃。羊祜剛開始來時,軍隊裏沒有可供軍隊吃100天的糧食,可到這年年底,就已有了夠軍隊吃10年的軍糧了。羊祜在軍中,經常穿著暖和的皮衣圍著寬鬆的腰帶,身上不披鎧甲,即使巡行敵樓之下,也不過帶十幾個侍衛保護。
與此同時,羊祜努力追求用“德”、“信”來安撫吳國人。每次交戰,一定和吳軍約定交戰時間才作戰,不製定乘人不備突然進攻的計策。部下將領有的想進獻欺詐敵軍的計策,羊祜總是給美酒讓他們喝,讓他們找不到機會開口獻計。羊祜每次率軍出晉境進入吳境行軍,割稻穀充做軍糧,都計下所取糧食的數量,給吳國人贈送絹償還他們。每次集合軍隊到長江、沔水打獵,常常在晉的邊境線上就令軍隊停下來,如果獵獲的禽獸首先是被吳國人殺傷卻被晉軍擒獲,都令部下送還給吳國人。這樣長此下去,吳國邊境的百姓都十分高興而對羊祜心服口服。羊祜和陸抗在邊境各領大軍對抗,雙方的使者經常來往。陸抗贈美酒給羊祜,羊祜一點也不疑心有毒爽快喝下;陸抗病了,向羊祜請求幫忙尋找良藥,羊祜將成藥給他,陸抗立刻喝下很多,部下進諫勸阻,陸抗說:“世上怎麼會存在用毒藥殺人的羊叔子呢!”陸抗告誡他那些守邊的部將軍士說:“他(羊祜)專門做仁義高尚的事,如果我們做殘暴不義的事,這就是沒有交戰卻已被敵方降服了。我們現在隻做到各自保衛好自己的邊界就行了,不要去占那些很小的利益。”吳主聽說晉吳邊境友好交往,就用這與敵交好事實責問陸抗,陸抗回答說:“一縣一鄉都不能夠不要‘信義’的品德,何況我們這樣的大國呢!臣子我不和羊祜交惡以‘信義’相對,正是要表彰這種美德,對羊祜並無損傷啊。”
羊祜病勢沉重,推薦杜預代替自己。278年,朝廷任命杜預任鎮南大將軍,總管荊州的所有軍政大事。羊祜病死,武帝哭得十分傷心。這一天,十分寒冷,晉武帝的眼淚流下沾濕了鬢發胡須,立即就結成了冰。羊祜在遺言中命令家屬不能把南城侯印符放入靈柩中殉葬。皇帝說:“羊祜堅決的推辭南城侯的封爵多年,他現在死了而辭讓高官的美好品德永遠存在,現在我們聽從他的遺言恢複他原來的封號,用這來表彰他高尚的品德。”荊州的百姓聽說羊祜死了,為他停止集市,散了集市,不做生意,在巷道中的痛哭聲一處接一處。吳國守衛邊境的將士也為之落淚。羊祜生前喜歡在峴山遊玩,襄陽人就在這裏修廟立碑,一年四季按時祭祀。看到這塊碑的人沒有不流眼淚的,於是後人給這塊碑取名“墮淚碑”。
人與人之間能夠相互了解,相互信守諾言已經不易,更何況是敵人?羊祜和陸抗身為敵對兩國守將,互相信任,並互相信守諾言,真是千古美談啊!他們之間的這種高義和胸襟,亦非凡人所能擁有。我們要培養自己守信的品格,同時也得有容人之量和坦蕩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