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孫子兵法》與商業經營
古人說“治產如治兵”,今人說“商場如戰場”。詞雖各異,理實相同,都說明兵戰和商戰這兩種競爭活動之間的確有著緊密的聯係。概略而言,二者之間至少有三點是一致的。一是兵家“非利不動”,商家以利為本,在商言利,天經地義,商人彼此均以利益為競爭的價值取向。二是兵家“不厭詐偽”,商家巧於計算,彼此都以謀略為競爭的最佳手段。三是兵家依法治軍,商家以法治業,彼此的興衰存敗都依賴於團體的素質和力量。正因為二者具有這些一致的特點,兵戰和商戰的基本原則才能互相通用。那麼,在兵戰中屢試不爽的《孫子兵法》自然也適用於企業經營管理和商業競爭。單以《計》篇而言,它就告訴我們企業家在決策過程中必須做到視野開闊,胸懷全局,全麵比較,綜合分析,從而選擇最佳的方案。要求企業家要像統率千軍萬馬的將軍一樣善於運用“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的戰略運籌原則。又如,企業家必須要能揚己之長,避己之短,把握時機,創造條件,主動進取,出奇製勝。這就要求企業家善於運用“因利而製權,以佐其外”的原則,以及“詭道十二法”。再如,企業家必須洞察詭詐行為,避免無謂損失,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這就要求企業家善於識別“詭道”,並且精於“廟算”。至於“不戰而屈人之兵”、“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等等,這些揭示人類競爭活動最一般規律的原則,無疑在企業管理和商業競爭領域都大有用武之地。
二、《孫子兵法》與醫藥業
公元18世紀中葉的清朝乾隆年間,有一位曾任太醫的名醫徐大椿。他在自己撰寫的《醫學源流論》中專辟《用藥如用兵論》一章,全麵、詳盡、準確地闡述了“防病如防敵”、“治病如治寇”、“用藥如用兵”等醫理。文中提出了治病用藥的10種方法,其中“以寡勝眾”之法就典型地運用了孫子的“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的觀點,主張“一病而分治之,則寡可以勝眾,使前後不相救,而勢自衰”。如痢疾這種病,症狀甚多:便膿血,裏急後重、腹痛等。治療時,以行氣、活血兩種方法分而治之。行氣則後裏自除,腹痛亦止,活血則使膿自愈。一種病按氣、血分治,從而達到以寡勝眾的目的,作者最後得出結論說:“《孫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盡之矣。”
從指導思想上看,兵學與醫學也有著許多菜同點。如防病如防攻,對於疾病醫家主張“聖人不治已病治夫病”,這與《孫子兵法》中所講的“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悟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特吾有所不可攻也”《九變篇》道理如出一徹;再如擇醫如用將。醫家主張“知其方擊以生付之,用醫之道也。”《諸氏遺書》這與《孫子兵法》中所闡述的委派良將指揮戰鬥的道理也是一樣的。這裏我們雖然隻是由略舉數端卻也足以證明醫學與兵學的互通。
三、為人如為將
《孫子兵法》對教化人生的作用,很早就已經被社會各界所重視和認可。明代談愷稱“孫子上謀而後攻,修道而保法,論將則曰仁智信勇嚴,與孔子合”,將孫子與孔子相提並論,認為《孫子兵法》無論對軍事鬥爭,還是處世交際,都具有教化作用。明代文人李贄更發出“吾獨恨其不以七書與六經合而力一,以教天下萬世也”的感歎,把《孫子兵法》等七部兵書與“六經”一樣視為人生處世的經典。到近現代,將《孫子兵法》借鑒於人生更成為一種自覺性行為。民國時期研究《孫子兵法》的專家李浴日指出:“孫子是‘聖經’,倘若你苦悶時,拿起它讀讀,必會快樂風生;倘若你失敗時,捧起它研究研究,必會吸收著成功的降臨。”(《孫子兵法之綜合研究》)日本的福本義亮則把《孫子》作為人生處世的座右銘,認為:“蓋孫子者,兵書而外交教科書也,亦人事百般座右銘也。今更生於新時代,依各人之職務而活用之,處世上有所稗益也,必矣。”(《孫子訓注·自序》)這時期還出現了將《孫子兵法》用於人生的著作。如張廷灝的《從孫子兵法研究做事方法》、李英豪的《孫子兵法與現代人》,以及近年來出版的徐如林《孫子與人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