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做人不妨活一點——孫子與現代人的處世之道(1)(2 / 3)

所以,我們為人處世一定要牢記這樣一條定律:交往之前,知曉別人內心的渴望。

3.臨危不亂,隨機應變

【原文】“故兵無成勢,無恒形。能不因敵變化而取勝者,得之神。”

【大意】用兵作戰沒有固定不變的方式方法,就如同水沒有固定的形態一樣,能根據敵情變而取勝的,就叫用兵如神。

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能做到用兵如神;能根據對方變化的心理,審時度勢,采取不同的對策,就能做到處世如神。

善應變者,克敵製勝,惟一的辦法就是臨陣不慌,沉著應付,依據客觀情況,采取不同對策。打仗如此,處世亦是如此。

1945年“五四”那一天,雲南大學在操場上舉行紀念大會。

到會的人很多,大家情緒也都很熱烈。

但大會剛開始,天公偏不作美下起雨來。許多人爭相避雨,秩序開始亂起來。

主持會議的人連聲嚷道:

“不要動,大家站好,就要開會了!……”

可這樣的嚷嚷幾乎毫無效果。

此時聞一多正好在講台上,主持人就請他出麵穩定秩序。

聞一多站起來向正在朝四麵移動的人群講道:

“同學們!我給你們大家講一個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周武王決定起義,去打倒暴君紂王。

就在出兵的那一天,像我們現在一樣,忽然下起雨來了。許多人都覺得很不吉利,建議武王改期。

這時候管占卜的,就說是當參謀的人吧,出來啦,他說這不是壞事,這是‘天洗兵’,是老天爺幫我們忙,把兵器上的灰塵,都洗得幹幹淨淨的,打敵人更有力啦!

我們今天也碰上了這樣的機會,這就是天洗兵!不怯懦的人回來!走近來!勇敢的人站過來!……”

聞一多先生的話打動了人心,大家都不再走動,會議順利地開始了。

聞一多先生麵臨天氣環境突然惡化的情況,巧借武王伐紂出師“天洗兵”的典故,使聽眾深受鼓舞,從而抑製了避雨而造成的混亂,人們冒雨聽講,秩序井然。

聞一多先生稱謂上“處世如神”。他根據突如其來的情況借題發揮,表現了高度的智慧和才能。

應變有術,也叫隨機應變,以突發事件為話題,能夠有效地吸引對方的注意力,保證活動正常進行。心理學以為,突然的事件、刺激,是引起人們注意的重要原因,在這些突然刺激出現時,人都會被吸引而忽視正在進行的活動,因此一味勸說人們不去注意突然刺激,效果並不理想。

聞一多先生未像會議主持人那樣焦躁地大喊,而是以“雨”為題,大談“天洗兵”典故,這就適應了聽眾的注意特點,加之他又引申出“不要怯懦,勇敢地接受‘天洗兵’,像武王伐紂那樣同黑暗勢力鬥爭”的含義,巧妙地扣住大會主題。

因此,聞一多先生隨機應變的演講就牢牢地吸引了大眾的注意力,控製了會場局麵。

聞一多先生之所以能做到應變如神,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聞一多先生具有高超的語言技巧、鎮定自若的氣勢和機敏的思維,做到孫子所說的“不因敵變化而取勝”。所以才能夠在此變化中遊刃有餘。

4.察微知著,細節決定成敗

【原文】“眾樹動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

【大意】樹林裏很多樹搖動的,是敵軍向我襲來;在草從中有許多遮蔽物的,是敵人想要疑惑我;群鳥飛起,是下麵有伏兵。

孫子這段話如果用四個字來概括的話就是所謂的“察微知著”,它不僅是用兵的關鍵,在處世中的作用也同樣不容忽視,它能使你從細微的小處著眼迅速分析出對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隨機應變,把握機會。它還可以幫助你了解對方的想法和意圖,做到知已知彼。

現如今吳士宏在中國已成為一個耳熟能詳的名人。她的經曆與業績就不斷見諸報端,成為很多年青人效力的對象。

在吳士宏努力向上的過程中,以她初次到IBM麵試那段最為精彩。

當時還是個小護士的吳士宏,抱著個半導體學了一年半許國璋英語,就壯起膽子到IBM來應聘。

那是1985年,站在長城飯店的玻璃轉門外,吳士宏足足用了五分鍾的時間來觀察別人怎麼從容地步入這扇神奇的大門。

兩輪的筆試和一次口試,吳士宏都順利通過了。麵試進行得也很順利。最後,主考官問她:“你會不會打字?”

“會!”吳士宏條件反射般地說。

“那麼你一分鍾能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