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而拋出“五個夥計”、“三十多頭豬”、“煮三升米,炒三隻雞”、“來二斤半白酒”、“熬四鬥米稀粥”之“利”,再將崔老板“誘”住,此為二誘。
最後拋出“今晚不走了,就住你這兒”之“利”,以及交出沒說實數的錢褡子請崔老板幫助照管之“利”,更把崔老板牢牢“誘”定,此為三誘。至於請饞涎欲滴的崔老板一起喝幾杯的蠅頭小利,那也是趙老板自己的酒水錢。
試想,有此三“利”三“誘”,還不把崔老板“耍”得狗眼一眨一眨的?“詐”得腦袋一暈一暈的?“氣”得渾身一抖一抖的?“治”得神經一愣一愣的?
由此可見,處世之中若遇到惡徒欺壓不妨就巧用孫子兵法中的“以利誘之”,讓其吃盡苦頭。一來為自己出口惡氣,二來也能為他人打抱不平,三來讓惡徒知道厲害,有所收斂。一舉三得,又何樂而不為呢?
9.防人之心不可無
【原文】“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無有所不可攻。”
【大意】所以,用兵的法則是:不要寄希望敵人不會來,而要依靠自己,充分準備;不要寄希望敵人不會進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敵人無法擊破的力量。
孫子的這種主張在處世上有一句老話可與之對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與別人交往,尤其是在生意場上,固然不能去想著害別人,但要知曉“人心隔肚皮,”不可不防別人做人,尤其是做生意人絕不可無防人之心。
生意場上合作可以,但是不能依賴最好的朋友,甚至是至親也不能相信。會處世的人總是給倉己留一手,因為人心防不勝防,有防人之心就可應對突如其來的變故。
慈祥、和藹的爺爺正和小孫子在屋裏玩耍,爺爺滿臉愛意地和小孫子在沙發、窗台間轉來轉去。小孫子玩得開心極了。
小孫子見爺爺今天情致這麼好,也異常頑皮。爺爺把他放在壁爐上,鼓勵他使勁兒往下跳,跳了一次,爺爺接住了他,又把他抱上壁爐,鼓勵他再跳。小孫子看見爺爺伸著手,毫不猶豫地跳下來,但這一次,爺爺突然縮回雙手,小孫子撲通一聲掉到地上,痛得大哭大鬧,爺爺卻在一旁微笑著。
麵對旁人不解的神色,爺爺回答道:“我是個成功的商人,我知道怎樣去相信別人。而小孫子並不知道,他以為爺爺是可靠的。但這樣的事情重複上二至三遍,他就會漸漸明白:爺爺也不可靠,不要盲目相信任何人,靠得住的隻有自己。”
對於瞬息萬變、風雲莫測的商場來說,相信人是應該慎之又慎的。虛假的需求信息,深藏欺詐的報價,吹得天花亂墜的廣告,都是防不勝防的陷阱,你若沒有防備,隨時可能血本無歸。
孫子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尤其是與人合作,更不可忘記這一深刻的古訓。永遠對你的對手保持警惕和戒備。隨時隨地密切注視對手的情況,如果不把問題弄個水落石出,就倉促與對方簽合同做生意,將是十分危險的。據資深的廚師講,每條魚的紋路都不一樣,從魚的外觀可以分辨出魚的味道,而我們多數人在同對手打交道很長時間後,仍然對對手的情況知之甚少,而且我們還缺少對他們了解的好奇心,這樣粗枝大葉地做生意,又怎麼能指望獲得全麵的勝利呢。
還有的人對信譽的依賴過分突出。不錯,越來越多的商人懂得建設良好的信譽意味著生意的興隆。信譽作為自己的事情,當然越牢固越好。但具體到每一筆生意時,信譽是不能依靠的。
孫子兵法還說:兵不厭詐。精明的商人和高明的騙子都知道這個道理,很可能剛開始在你麵前顯示的幾次信用不過是誘你步向深淵的一個詐術。
在生意場上,即使成功地與對方合作了一次,並不意味著下一次就有保證,人家不一定會因此信任你,你不必指望它會給你帶來多大的好處;同時,你也不能因此信任對方,生意場中,沒有永遠的朋友,每次都是“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