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的管理者認為,企業首先是培養人的學校,其次才是快餐店。有優良職業道德的員工才算是一流的員工。他們在用人上采用:一、不用“靚女”,著力尋求相貌平平但具有吃苦耐勞和創業精神的人;二、用“生”不用”熟”;寧可選用剛走上社會,什麼也不會的人,以便由公司對新員工進行培訓上崗;三、一般不“炒魷魚”;四、允許員工自己選擇工作時間,從早7時到晚12時,員工可選擇不同工作時間,既可當全員員工,又可以兼職,以便公司挑選最優秀的員工。同時“麥當勞”還對那些富有潛力的員工不惜血本送到公司總部深造。
麥當勞發展到今天,已建成了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係統。通過這套管理及訓練係統,公司達到了令顧客百分之百滿意的目標。
在麥當勞工作的每個餐廳經理都需要在同樣的係統下接受約2000小時的培訓,他們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營運、存貨控製、會計、公共關係、人際關係、人力資源管理等內容。麥當勞目前在在世界許多城市都分別建立了培訓中心,每年可為餐廳經理以下各層次管理人員所需的專業訓練及個人成長訓練提供相關的培訓。除了培訓經理以外,培訓中心也為員工提供理論與實踐訓練,使他們能勝任不同崗位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麥當勞還有一所“漢堡大學”。從見習經理乃至更高一級的管理人員,都有相應的《管理人員發展計劃》。設立在美國伊力諾依州的芝加哥漢堡大學專門為高層管理人員提供高級訓練課程,包括餐廳管理和營運的各種專業訓練,以及提高管理知識、能力的技巧。這所漢堡大學擁有專業的翻譯人員以及先進的電子設備,教授們可以用20種語言授課,來自中國的學員可以聽到用漢語普通話講授的課程。
在培訓中國員工方麵,已有數百名員工被保送到漢堡大學深造,每年出國培訓的中國員工都超過100人次。麥當勞對員工的基本要求是有服務意識、具備語言和文字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和計劃性強、適應能力和體能較好。要想來麥當勞工作,需經過三次麵試,進行為期三天的餐廳實習。這三天實習,公司將考察應聘者的各種能力。
每一位被麥當勞錄取的員工,不論職位的高低,都必須從普通員工做起。做服務員是新員工的必修課。麥當勞對基礎課的考核也是相當嚴格的,隻有崗位觀察表達到100分才算是合格。如果基礎課合格,那麼就該進入專業課的培訓。
麥當勞的“經理發展手冊”是4個厚厚的大夾子,員工的每一個成長的腳印,在其中都有紀錄,員工需要停止做什麼、繼續做什麼、開始做什麼在其中是一目了然的,每個員工的優缺點、發展方向、準備參加什麼課程的培訓寫得也是清清楚楚。在開始這個培訓程序後,麥當勞都會派一個教師進行陪讀和監督。對學生學習的內容和效果,教師要簽署意見。每周在師生之間還要交流一次學習心得。在專業課的學習結束後,就是不斷進行的後續培訓,包括國內和國外的培訓。國外的培訓為期14天,到美國總部參加,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訓課。北京麥當勞每年僅培訓費用就投資1000餘萬元。
麥當勞不僅僅是一家餐廳,也不僅僅是一個大企業,更重要的是,她是一個大家庭和大學校。現在,麥當勞還把培訓推向了全社會。從去年11月至今年5月,北京麥當勞推出了旨在幫助需要求職的各類人員提高素質的免費培訓活動,社會反響十分熱烈。據最新統計,接受培訓的社會各屆人士已經超過了1.7萬人。本應在2004年4月結束的培訓,也不得不延續到6月。為此,麥當勞將投資由40萬元追加到60萬元。每一名接受培訓的人員無需在餐廳花一分錢,就可以學習到《麵試技巧》和《服務理念》兩門課。在兩門課學習完後,都可得到麥當勞頒發的畢業證書。
為了加深我們對麥當勞用人製度的理解,我們來看一看每一位麥當勞經理的成長曆程。
麥當勞公司擁有一支龐大的年輕人才後備軍,它由大學生組成,他們定期利用課餘時間到餐館打工,這些後備人才將有50%的機會成為公司明天的高級管理人員。一名普通大學生是如何培訓成餐館經理的呢?麥當勞法國分公司實行一種快速晉升製度: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出色的年輕人,可以在18個月內當上餐館經理,可以在24個月內當上監督管理員。這聽起來好似天方夜譚,但這製度可以避免有人濫竽充數,反應快、接受能力強、熟練程度高的大學生晉升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