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學習積極:這是兒童在學習態度、學習動機方麵的重要特征。喜歡新事物,求知欲強,對學習懷有探索的興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定勢和技能,是心理健康的表現。相反,漠視新事物,缺乏求知探索的興趣,經常沉溺於重複性的個人活動中,沒有形成基本的學習定勢和技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二)穩定的情緒

這是兒童在情緒生活方麵的重要特征。能夠恰當地表現情緒,情緒反應與客觀情境和年齡特征相吻合,對消極情緒有一定的自控能力,積極情緒居於情緒生活的主導地位,是心理健康的表現。相反,情緒表現缺乏節製,不該喜時卻喜,不該憂時亦憂,悲觀、沮喪、恐懼、焦慮等消極情緒占據了情緒生活的主導地位並有相當的持續性,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三)自身發展良好

(1)個性健全:這是兒童在個性結構和功能方麵的重要特征。正視現實,客觀公正,果敢自信,熱情誠懇,謙虛豁達,寬宏獨立,是心理健康的表現。相反,歪曲現實,主觀偏激,怯懦自卑,冷漠虛偽,傲慢妒疑,狹隘依賴,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2)品行端正:這是兒童在道德品質和行為表現方而的重要特征。胸懷大誌,奮發向上,關心集體,愛護公物,文明禮貌,遵紀守法,是心理健康的表現。相反,胸無大誌,不求上進,我行我素,損壞公物,粗野蠻橫,違紀亂法,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四)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這是兒童在環境適應方麵的重要特征。人際關係和諧,生活自理能力強,麵對困難勇於克服,遇到挫折正確對待,處於新環境積極適應,碰到突發事件靈活應對,是心理健康的表現。相反,人際關係緊張,生活自理能力差,麵對困難退縮發愁,遇到挫折一蹶不振,處於新環境無所適從,碰到突發事件驚慌失措,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五)熱愛生活

心理健康者熱愛生活,積極憧憬美好的未來,能正確對待現實困難,及時調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為策略,以適應各種不同的社會環境。

四、我國兒童心理健康狀況

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於兒童心理健康產生影響的因素越來越多,情況隻會變得更加嚴峻,我在此隻是想用這些數據來提醒父母們:兒童的健康發展,必須要以兒童健康的心理狀況為前提,所以請你們認真地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

1999年,王玉鳳等用Rutter兒童行為量表調查了北京市2432名7—14歲小學生,發現行為問題檢出率為13.16%。①2000年,羅維武等用定式兒童心理衛生篩查表調查福州市0—14歲兒童1428人,行為問題檢出率為70.03%。②2001年,全國22個省市26個單位對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兒童的行為問題進行協作調查,使用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CBCL),樣本年齡4—16歲,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12.97%,各省市檢出率在6.32—16%之間,其中合肥為16%、西安15.71%、北京9.7%、延邊6.32%,上海等11省市在11—14%之間。③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劉賢臣等調查12—20歲1365名學生,揭示抑鬱症狀現患率為25.07%。對13—22歲2462名青少年學生研究,發現16%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症狀,16—20歲537名學生中16.57%的學生有失眠症狀,13.93%的大學生有睡眠質量問題。

關於兒童青少年精神衛生問題與年齡、性別的關係,也開展了廣泛的研究。郭傳琴等對4—16歲兒童行為問題研究發現,男孩組4歲和5歲組檢出率較高,13歲、14歲和16歲組較低。女孩各年齡組行為問題檢出率從8.26%到18.91%不等,變異較大,6歲、8歲組檢出率較高,13歲和14歲較低。男女兩組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均在12歲後隨年齡增長而有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