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知,家長替代的結果是,孩子自己不會思考;對孩子管教太嚴,他們就會因缺乏管理自己的機會而沒有自理能力;總給孩子現成的對事物的判斷,他們就無法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上麵的例子說明:身體很健康的孩子並不一定心理發育就很健全;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並不代表性格方麵完好。有些家長可能會對此不以為然,“我們小時候沒人管不也過來了”,“學習不好,上不了大學才是最要緊的。”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做法。如果您的孩子存在上述問題,請您聽取心理教育專家的指導,這樣才能培養出成熟的具有合作分享的社會性品質。

三、怎樣教育才會讓孩子有獨立健全的人格

1.家長先要有健康的價值觀

別人的孩子是優等生,自己的孩子卻是差等生,跟別人談論孩子時簡直說不出口;別人的孩子是個鋼琴冠軍,自己的孩子卻是小偷,經常偷錢去打遊戲,混得像個二流子,自己一點辦法沒有;別人的孩子出人頭地,自己的孩子卻經常犯事,將來保準是個喜歡在號子裏呆的家夥;別人的孩子與父母其樂融融,自己的孩子卻像個仇人,與自己說不上三句話,衝突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主旋律。

是的,在教育孩子方麵不如意的父母有很多,他們總是責怪這,責怪那,當然也有責怪自己,責怪自己文化程度低,沒法教育好孩子。但是,責怪是沒有用的,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你沒有像樣的實用的方法來培養和溝通,等他到了18歲,性格成型,已經來不及了。

把兒女培養成一個有用的人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也不是一件複雜高深的事。隻要方法得當,潛移默化,相信你培養出一個精神健康的孩子。對兒女的培養總體上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身體的培養,一個是精神的培養。一個孩子有健康的體魄,以及獨立健全的人格,OK,他可以進入社會成為積極的一分子,你的培養就算大功告成。相信大多數家長對著前者都沒有什麼問題,而比較棘手的是後一個問題。如何讓他有健康的精神世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是每個父母的願望。那麼精神世界的培養包括很多方麵,比如觀念培養,你的孩子有沒有是非觀念?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自己能不能判斷?沒有判斷是非能力,受到不良唆使,嚴重的一不小心就變成犯罪分子。為什麼少年犯那麼多,是因為家長沒有在成長中進行觀念培養,比如意誌培養。什麼是意誌培養?比如說你的孩子做什麼事一遇到困難,就半途而廢,什麼事都淺嚐輒止,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是因為你沒有進行意誌培養,他的潛能根本發揮不出來。比如說興趣培養。你發現別人的孩子有的喜歡鋼琴,有的喜歡畫畫,有的喜歡科技,都有一技之長。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又沒有一個有興趣,那麼你肯定非常煩惱,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懂得吃喝,將來一事無成。這裏的問題是你沒有發現和發掘他的興趣方麵。一個各科成績都不好的孩子,他也許就是個天才,要不然是個實幹家,要不然是個哲學家,但是你完全沒有感覺,就隨波逐流,讓他學些自己根本不感興趣的東西,孩子苦你也累。總體而言,這些都是心智素質方麵的培養,如果這些方麵都很健全,小孩子就能去開拓自己的世界,不用你去擔心什麼了。

兒女的心智素質,其實大多是在家庭教育中完成的。學校裏的知識的培養、道德的教育,是一種粗放式的,那麼多學生,老實並不能對症下藥,一一對應。這就是為什麼同一個學校的學生,有的能夠成才,有的卻成為社會上的多餘人。把孩子的精神教育依靠學校是不行的,小孩子更多的是從父母身上得到精神的效仿。為什麼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因為家庭中時時刻刻的潛移默化的教化遠遠比學校要深刻得多。所以說家庭培養是孩子成長的關鍵。

比如說有兩個家庭,一個是很成功的富翁家庭,一個是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但是富翁的孩子生活非常優越,但往往不務正業,因為他不能從富翁爸爸那裏獲得精神培養。但是知識分子家庭很重視小孩子的精神素質,經常有普世的價值引導,小孩子往往得以自立。這是我們能到看到的比較普遍的現象。中國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為什麼呢?富人家庭往往是溺愛取代了精神的教育。

那麼作為一個家長,你想對孩子進行比較正確的家庭教育,需要怎樣的素質呢?是不是需要淵博的知識?那未必,許多農民並不懂得太多,而他的孩子卻很懂事,自學成才,說明你的知識並不是必要條件。是不是需要文化程度高?那也未必,中國人的上代文化程度都不太高。是不是你需要特別的教育知識呢?這也未必,因為你去學多少知識,但是如果不能針對你自己孩子的情況,學多少也不能因材施教。

我覺得,首先你自己需要的是有健康的價值觀,然後你這個價值觀與孩子共享,這就是潛移默化,這就是最好的教育。咱們中國人,傳統的現代的價值觀很多,有的希望孩子出人頭地,有的希望孩子光宗耀祖,有的希望孩子圓自己未能圓的夢,有的希望孩子能賺很多錢不辜負自己的培養,有的放手一搏希望能成為超男超女,有的希望孩子能夠繼承自己的家業。說實在的,這些願望都不算錯,都屬於望子成龍,但是都是有點強人所難,都是不太健康的價值觀,一開始就不對。一開始不對了,如果孩子的發展方向與你的願望方向相悖,以後就越來越不對,你對孩子的培養就成為與孩子的鬥爭,你半輩子都在都在鬥爭,小孩子半輩子也在鬥爭,成了冤家了。這個說明你自己的價值觀不對,傳統的很多價值觀都不對,我們必須調整。很多家長為什麼教育不好孩子,並非文化程度不夠,知識不夠,而是沒有正確的價值教育觀,對孩子的要求不是遷就就是霸王硬上弓。所以我下麵要講的,就是讓家長先有一個相對正確的開放的價值觀,然後與兒女共享,形成培養,形成教育,共建健全的人格。為了說得生動,每一點我都用例子來說說明。這樣,每個家長可以根據例子就能看出自己孩子的問題,然後對症下藥,因材施教。

2.觀念培養最重要

小孩子兩三歲,其實就可以進行精神方麵的培養。說是培養,其實不要太刻意,就是在玩樂溝通中完成,而不是去灌輸。

兩三歲的孩子就有意識了。你給他東西吃,他高興,你不給,他不高興,就是他有意識了。也就是說,這時候,你可以跟他進行很原始的溝通。他想吃一個東西,你說,這東西很髒,不能吃。聰明的孩子能接受你的觀念。他記住了,這個東西髒,不能吃,吃了對身體不好,能夠很原始或者自發地開始理解。這就有意識,可以形成觀念。在觀念形成的階段,就可以培養是非觀。賠償是非觀念可能貫穿孩子的整個教育階段,這個需要家長自己有很正確的是非觀。

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觀念培養的重要性。一個20歲孩子陳某,因為賭博,欠了人家一些錢,又怕人家到家裏索債而被母親罵,晚上就拿了一把斧頭去一戶人家偷錢,斧頭是用來防身的。他潛入戶主的兒子家,也是個十幾歲的孩子。這個孩子被驚醒,翻了個身,陳某非常驚慌,以為被發現了,衝上去用斧頭把孩子砍死,然後從抽屜裏偷了一千塊錢逃出來。隻不過兩三天就被逮捕歸案。陳某的母親痛哭流涕,說家裏就這孩子最聰明,還等著他有出息,哪想到就犯了殺人盜竊罪了呢!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專家認為,這個案件雖然罪在孩子,但責任還是在家長。家長在孩子18歲之前沒有給他培養正確的觀念,導致他在關鍵時刻沒有是非對錯判斷,棋錯一著滿盤皆輸,整個人生都毀了。

我們分析一下陳某的錯誤觀念。首先是賭博,賭博是非法行為,他沒有非法不為的觀念。當然這個不算是很嚴重的錯誤觀念,但確實相當普遍的觀念,因為現在的孩子玩的很多網絡遊戲,都是變相賭博或者過度消費行為(家長們要小心,這往往是走向錯誤的第一步)。輸了錢以後,決定偷。家長沒有給他確立偷是犯法行為的觀念,更別提說人窮誌不窮等傳統觀念了(許多小孩子偷家裏的錢,家長知道後不以為意,實際上家賊是外賊的必經之路)。這時已經墮落得比較深了,對犯罪後果無知。更要命的是,在形勢危機之極,偷竊行為瞬間轉化為殺人行為。第一,陳某根本沒有基本的人性觀念,比如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珍視;第二,法律無知,不知道殺人是要償命的,殺別人即殺自己。這樣看來,陳某連最基本的是非觀念都沒有,是一個無知透頂的青少年,你說責任不在家長還在哪裏?

所以說,觀念的培養貫穿孩子的整個教育階段。沒有強烈的是非觀念,那麼他在關鍵時刻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

觀念的培養其實是貫穿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父母什麼樣的觀念,孩子必然也是什麼樣的觀念。父母不孝順老人,將來孩子也未必孝順你。那麼觀念的培養,應該如春雨潤物細無聲。比如說,你五六歲的孩子,跟你一起去海灘上玩。突然,他在海灘上撿了一個別人的玩具,他很喜歡,馬上占為己有,自己玩了起來。這時候你怎麼辦?你必須要給他一個撿來的東西還給他人的觀念,你要是縱容他撿來的東西據為己有,那麼以後他就會發展為偷來的東西據為己有。總之,你必須給他一個普世的價值觀,要不然養成貪小便宜的習慣,以後吃虧的還是他自己。你應該怎麼做呢?你很嚴肅地對他說,這是那個小朋友的東西,我們應該歸還別人。你把他手裏的東西搶過來,還給別人。這會有什麼後果呢?小孩子還沒有是非觀,他因為喜歡這個玩具,所以他淡化物歸原主的意識,他在喜歡的欲望驅使下,便很想變成是自己的。你在他愛不釋手的情況下,搶了過來,雖然給他說明了正確的價值觀,但是方法並不對頭。他對你的做法是反感的,可能認為你侵犯了他的權利,他或許會哭起來,心裏並不服氣,也許心裏會想,以後撿到東西,都不讓爸爸媽媽知道了。這樣不但沒有灌輸物歸原主的價值觀,而且與父母產生矛盾,沒有起到教育的後果。也許你這時候應該換成一種商量式的做法,比如你可以跟他一起欣賞這個玩具,說真漂亮,不過哪個小朋友丟了心裏一定很著急的,我們是不是還給他。假如我們東西丟了心裏也一定很著急,希望別人也會還給我們的,等等,先需要在情理上把這一觀念說清楚,讓孩子自覺地接受這一觀念。然後一起去還給他人,在還給他人的過程中體會到實施這一觀念的快樂,甚至給小孩子一定嘉獎。我敢保證,如果能夠做到這麼完美,那麼撿到東西要還給他人這一觀念絕對徹底地灌輸了過去。

實際上,許多家長在撿到東西時會順手給了孩子,以為占了便宜,或者根本沒意識到這是對孩子灌輸的一種錯誤的觀念。因為對家長來說也許是一種很小的事情。但長此以往,小孩子的觀念已經被你的粗枝大葉糟蹋得不成樣子,以後這一觀念你想改過來都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