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些孩子眼饞,比如看見小朋友玩好玩的東西,吃好吃的東西,自己也一定要,一定哭。這時候家長為了製止他哭,就會跟別人家要過來,給他玩,給他吃。這種做法也無形中縱容了孩子的占有欲,這種占有欲在無限製的情況下是很可怕的。那麼你寧可讓孩子哭一回,跟他說這是別人的東西,不可能無理占有。你讓他哭完這一回,以後就會少哭,因為他以後已經有了觀念,知道這是別人的,我不能強行占有的,我哭也沒用,他會由你引導下想正當的轍。
生活中的觀念很多,我們很難說清楚哪些必須培養。這需要家長們自覺意識,善意引導。很多觀念是從認識人性開始,從人性開始引導孩子對生命、對他人的尊重珍惜,這就是很普遍很正確的是非觀。他形成一定的是非觀之後,就會有意識地發展自己的是非觀,你會發現你的孩子很“乖”,很聰明懂事,很有自己的看法。他有觀念,他就有會有自己的意見,有自己的判斷,甚至會糾正你大人的錯誤,你就會發覺別人誇你的孩子聰慧,而絕不止是小賣乖、小討巧的那種小聰明。你就是覺得,你已經有成為社會人的雛形。比如,一隻掙紮的小鳥落在地上,小孩子往往會去折磨它,這是小孩子好奇的天性導致。那麼你告訴它,小鳥跟人一樣,它受傷了,它孩子正在等它回家呢。可以跟孩子一起做救治的工作。如果救治有效,看到小鳥能飛起來,小孩子得到的快樂一定大過很多遊戲。而他對生命的尊重珍惜的教育也是課本上根本學不到的,已經滲透到他的心靈了。這樣教育的孩子,長大了會成為殺人犯嗎?不可能的。他的道德感已經建立起很強的堡壘,不用擔心,他永遠在一個道德和法律的及格線以後活動,已經保證了不會墮落了。
很顯然,這需要家長自己首先有人性的光芒,你才能激發你孩子的人性光芒。觀念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大方麵,但卻是從小事裏做起。在有孩子以後,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不良舉止。
3.給孩子的定位不是讓他出人頭地
咱們有一些做父母的,自小家裏比較清貧。長輩和老師會教育我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們做父母的,也確實通過一番奮鬥,吃了好多苦,才換來個有吃有住讓孩子生活得安心的環境。既然自己都實踐了,那麼肯定認為這是真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因此想讓孩子將來更上一層樓,出人頭地,成為超男超女超人。
顯然,這種思想是錯誤的,說不客氣點,是封建殘餘,等級製度的思想殘渣。有這種思想,教育孩子上就會過分用力,欲速則不達。
咱們中國人的望子成龍的心態,不奇怪,是從封建時代遺留下來的。古代呢,一個家族想混得好,除了考試當官,沒有別的路可走,當了官就出人頭地,雞犬升天。古代你做個手工業者,遭人歧視;做個科學家發明點什麼,屬於旁門左道,甚至會舉報你妖言惑眾;你有娛樂天賦,賣賣唱當個明星什麼的,遭人歧視,辱沒門風。總之,除了吃喝拉撒那一套,你要是想靠自己的天賦,是很難的。現代社會不一樣了,分工很明確,平等意識加強,行行除狀元,唱個歌什麼的根本沒人歧視你,而且捧你場的還不少。可以說,人人都可以在各個行業發展自己的天賦,獲得人生價值,路子寬了許多。但是呢,其實封建那一套出人頭地其實沒有消除,你隻要看見一群家長聚在一起攀比自己的孩子,你就會發現,他們沒拿孩子當個人,而是當個品牌,給自己賺門麵呢。這個氣味不對,所以我要強調,先矯正家長對孩子的態度。
舉個例子來說,你看丁俊暉成台球打得好,成世界冠軍了,都佩服他爸爸的眼光,給孩子找對門路,賭一把賭對了。想想呢,自己孩子有什麼天賦,趕緊發現呀,也傾家蕩產送去賭一把,出人頭地呀。仔細想想,不對了,可能全國有成千上萬個爸爸是這樣的,可成為世界冠軍的隻有一個小丁,大多數是讓孩子辛苦單調了半輩子,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什麼冠軍也沒得一個。他不是那個料,或者根本不是頂尖的料,隻是你出人頭地的犧牲品。再說了,如果你的孩子幸福平凡地過一生,也不必什麼世界冠軍差呀,要那點虛榮幹嗎呢。
有的父母,自己是企業老總,就想讓孩子將來能繼承自己的事業。曾經有一個孩子,大學剛剛畢業,說父母是做工廠的,想讓自己畢業後來做管理,最後做繼承人,可是他十分惶恐,因為他最怕管理,根本不想做,他隻想去那裏做個普通的員工,過簡單的日子。趕鴨子上架是不成的。
所以,初為人父人母,就想初進考場一樣,千萬不要奢求,不要想得100分,要平常心,這樣才能發揮最好水平。孩子絕對不是用來炫耀的,也不是指定用來做什麼事業的,家長如果在這個問題上態度不對,孩子可能跟著遭殃。我碰見一個做母親的,母親老是說他孩子怎麼考第一,特虛榮,結果孩子高考都沒考上。孩子為了滿足母親的虛榮心,可能平時動了些手腳,說了些假話。母子真正從來就沒有知根知底過。
當然,這個問題上我也不是反對讓孩子成才,讓孩子成為某一領域的頂尖人物,這個不反對。這個涉及到孩子的智性發掘,如何發揮興趣發展潛能,這個後麵會說到。但是這個絕對不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你就想幹的事,今天流行學鋼琴,明天流行學英語,後天流行學京劇,樣樣都想學,都想學出點門道,隨大流。很多家長就是這樣,說是什麼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是不對。根本就沒人跟你比,輸什麼輸。孩子是個小宇宙,自己完善自己最重要,別跟社會潮流湊熱鬧。
那麼,孩子在你眼裏應該是個什麼呢?說大一點,在地球上,他就是個生物,與萬物平等。在人類這個範疇,他就是一個人,普通人,將來能幹什麼不是你現在就能計劃的。父母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夠快樂得過一生。讓他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有這個平常心,OK,你的家庭教育就有一個寬鬆正確的起始,不會早一兩歲的時候就為孩子選擇好學校呀、選擇好老師呀,著急得上火。著什麼急,最重要的老師是自己,自己傻乎乎的,送到美國去讀幼兒園都沒用。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智性溝通,情感孵育。
如果你認準了,孩子不是拿來跟人比的,你做父母的隻是想完善他的能力,讓他有快樂的自我的人生,你就一點都沒著急。你要做的,隻是多騰出時間來和他玩,和他溝通。孩子上學了,班上有優等生,也有差等生,你的孩子剛好是差等生。別著急,總是有差等生的,不要為孩子而自卑,要相信孩子,差等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他肯定有其他的特長在考試上沒展現出來,你去發現他的智性所在。大導演李安還是差等生呢,人家三、四十來歲了才厚積薄發,原來藝術天賦全躲在電影鏡頭裏。關於如何發現天賦,下麵也會談到,這一節強調的是:沒有很差勁的孩子,隻有快樂與痛苦的孩子。你如果要你孩子做快樂的孩子,那麼不要有太高期待,一步步平常心來培養。
4.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
我知道,家長肯定特別想知道,我的孩子成績那麼差,是標準的差等生。他有天賦嗎?在哪裏?你能告訴我嗎?
那麼,我就先講發掘天賦方麵。免得你們著急。
我的一個朋友,是個作家,從事的也是文學機構的工作。但是每次談她的女兒,總是抬不起頭,為什麼呢,成績不好,也看不出有什麼方麵的特長。而且由於長期是差等生,一直回避學習問題,與家長形成隔閡。對家長來說,確實是一種壓力,因為不論在什麼飯局或者公共場合裏,人家都會問她孩子的情況,不外乎學習啦,考上什麼學校啦,為人父母者避免不了這個問題。要命的是,高考連大專線都上不了,後來托了關係,上了一個師範大學大專班。她老覺得隻要孩子有普通學生的好,她也就心滿意足了。女兒進了大學寄宿,回來的時候還在女兒的書包裏發現了毛片,她覺得遭透了,學習搞不好,教育方麵也沒搞好。
但是有一天我們通電話的時候,她很高興地告訴我,她發現女兒有一種她前所未見的天賦,她在女兒的日記本裏發現了女兒寫的詩歌,寫的隨筆,文筆非常漂亮,思維天馬行空,一看就看出才氣,這不是同齡孩子所能比擬的。她找了很多年女兒的天賦,原來藏在這裏。雖然女兒的文字看不出有什麼是天才,但至少表明是可以靠文字為職業的。於是她和女兒的商量下,重新製定了學習的目標,就是考研究生,以後往文藝評論方麵發展。可以說,這一點達到共通之後,她和女兒都找到了自信,現在都向這個目標前進,並且效果良好。女兒在大學裏的學習也如魚得水,看許多世界名著和電影,做起評論來頭頭是道,完全跟中學裏不一樣了。
我想用這個例子說明,一個成績極差的孩子,極有可能是某個方麵的天才。隻是你沒有去發現,沒有給他設立一個平台。
假如這個媽媽不是搞文學的,不理解女兒寫的那些日記的價值,有可能這個女孩子就是個平庸的女孩子,平日裏被差等生這個帽子壓得喘不過氣,更不會向人展現出他的特長。實際情況是,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家長們忙於工作,忙於生意,或者自己文化程度比較低,對孩子的天分根本不能發現,或者視而不見。這樣,你就不能給孩子的天分架設一個平台,他永遠在自己不擅長的平台上做差等生,被別人鄙視,被自己看不起。不能不說,很多現狀就是這樣。我看到很多家長去外地工作,去外地做生意,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孩子拿了錢,把天賦用在打遊戲、賭博、混社會上麵,相當可惜。
那麼,家長們如何發覺孩子的天賦呢?特別是差等生的天賦呢?我覺得監護人一要關注,二要尋找。比如說,一個差等生,他在理性應試方麵可能很差,但他的感性思維能力很強,他往往是音樂、繪畫、文學等藝術領域的好手。即便你自己沒有這方麵的眼裏,你應該要請有一定文藝眼力的朋友來幫你發掘,加以引導,給他一個平台。這樣他就不會把編程能力用在賭博上,不會把審美能力用在早戀上。
對孩子天賦的發掘其實是不必著急了,從一歲到二十幾歲的每個階段都可能出現。當然,那些需要練習童子功方麵的天賦,比如說鋼琴什麼的,必須請專業人員判斷。一般的,我們從他的興趣、從玩樂,甚至從血型、從星座方麵都可以在成長中發現。
也就是說,一個優等生,他的智力因素可能很早就顯露。一個中等生,發展也比較健全均衡。一個差等生,他不太適應應試體製,需要家長更耐心給他建立一個新的平台,但是不要讓他在自卑中埋沒了特長。優等生和差等生,是基於學校教育體係而分辨出來。對家長來說,沒有差等生,你必須對你的孩子有信心,你還是要培養他健全的人格。能力方麵,隻要你細心和用心,遲早有一天他會給你一個驚喜。
父母們掌握了這些方法,注意了那些古老的教育誤區,我相信培養一個有獨立健全人格的孩子不是問題,擁有一個倍感驕傲的孩子也不是夢想,所以父母們必須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方法,盲目的教導隻能適得其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