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有手術或麻醉禁忌症的患者及不同意手術的患者,也應采用非手術療法。
十二、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日常飲食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不僅應積極及時治療,還應注意日常飲食習慣:(1)中醫認為,感受風寒濕邪是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一個因素,所以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應忌食寒涼之物,注意腰部保暖。
(2)宜食清淡飲食,中醫認為過鹹的食品能傷及腎髒,而腎虛也是導致腰腿痛的一個重要因素。
(3)要慎食煎炸之品,因這類飲食易導致便秘,使腹壓增高,加重腰腿痛症狀。
(4)可選用一些祛風寒、活血通絡、補益肝腎之藥膳進行飲食調護。
(第三節)慢性腰痛
一、慢性腰痛患者療養須知
慢性腰痛患者,若是具備療養的條件,可適當安排一定時間的療養。療養,可利用自然界具有醫療保健作用的物理化學因子,如礦泉、海水等,達到緩解腰背部疼痛不適症狀,改善運動功能,以利於恢複機體功能的目的。
通常來說,沒有嚴重的運動功能障礙,生活可以自理,也沒有合並其他嚴重內髒係統疾病的慢性腰痛患者,都適宜進行療養。對療養地的選擇一般也無特殊的要求,但以有溫泉的地區為最佳。
在療養地進行療養時,慢性腰痛患者可以接受常規的物理療法,如間動電療法、紅外線療法、石蠟療法、拔罐療法等;進行著重以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為主的體育療法,如醫療體操、太極拳、醫療步行等方法;為緩解疼痛,可采用封閉療法,或服用消炎痛、炎痛喜康等藥物的藥物療法。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可利用療養地的自然因子進行治療。例如氡泉浸浴、治療泥泥療等,這些在治療慢性腰痛上更具有特色。
慢性腰痛患者一般要避免寒冷、潮濕的刺激,以防加重症狀。療養地即可滿足此項要求,而且在療養院中,可利用秀麗的環境、清新的空氣、宜人的氣候等條件進行景觀治療。這對慢性腰痛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治療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慢性腰痛患者的氡泉浸浴療法
所謂氡泉浸浴療法,就是利用含氡量較高、並帶有一定弱放射性的溫泉,使患者機體充分接受礦泉水的溫度、浮力、壓力、弱放射性作用和化學成分等各種理化因素的刺激,從而達到一係列積極的生理效應的治療方法。慢性腰痛患者采用這一療法可相應取得較好的醫療效果。
慢性腰痛患者進行氡泉浸浴的水溫一般為34~35℃,基本上以微溫浴為主。患者可每日進行三次,每次20~30分鍾的全身浸浴,12~20次即可獲得一定的效果。除了一般的浸浴方法之外,患者還可接受波浪浴、旋渦浴、浴中加壓噴注、水下按摩等其他水浴療法。波浪浴和旋渦浴是利用人工或機械方法使浴池中的水不斷地發生規則或不規則波動,以增強對腰背部的機械刺激,利於慢性腰痛患者的治療。浴中加壓噴注法則是在浸浴同時用水槍從水下向腰背部噴射經過加壓的熱礦泉水。水槍距離以產生輕快感和輕度壓迫感為宜,治療時間為每次15~20分鍾。水下按摩法則是在浸浴的同時由按摩師根據病情對患者腰背等局部施以一定的手法治療。上述治療方法都可以通過對腰背部的刺激,改善局部的血液和淋巴液循環,加強神經、肌肉的營養和止痛。
三、慢性腰痛患者的泥療
治療泥是指含有礦物質、有機物、微量元素和某些放射性物質,並具有醫療作用的泥類。在許多有條件的療養院開展泥療,對治療慢性腰痛具有一定的作用。
泥療的治療作用包括:①治療泥由於熱容量小,並有一定的可塑性與黏滯性,可影響分子運動而不對流,所以其導熱性低,散熱過程慢,保溫性能好,在腰背部進行泥療時能長時間保持恒定的溫度而具有較好的溫熱作用。②當治療泥中的各種微小砂土顆粒及大量的膠體物質與腰背部皮膚密切接觸時,對局部可產生一定的壓力和摩擦刺激,起綜合的機械作用,從而具有類似按摩的療效。③治療泥尚有一些化學作用和弱放射作用,通過神經反射、體液傳導和直接作用,使慢性腰痛患者機體產生綜合效應。
慢性腰痛的泥療溫度一般為37~43℃。通常從37℃開始,然後根據患者適應的情況逐漸增加溫度,或者可先進行礦泉浴,適應數分鍾後再進行泥療。治療時間一般為10~20分鍾,患者適應後也可逐漸延長,每日或隔日1次。10~20次後可有一定療效。治療時可采用全身泥療法或腰背部局部泥療法。局部泥療法包括:①局部泥敷:將加熱的治療泥放在調泥台上攪拌或加入冷泥冷卻,調到比所需溫度高7℃左右,敷於腰背部。②局部泥浴:用水將泥調稀,放在特製的木盆或瓷盆中進行泥療。③局部泥罨包:將加熱的泥裝入袋中,然後貼敷於腰背部,用繃帶固定。④間接泥療法:將治療泥放在腰背疼痛處的附近。
一般在泥療結束後,用35~37℃的溫水衝洗治療部位,必要時,可用毛刷刷淨。衝洗時間不應超過8分鍾,衝洗時禁用肥皂,避免降低療效。治療結束後要臥床休息30~40分鍾。
四、慢性腰痛的沐浴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