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頸椎病綜合防治常識(2)(1 / 3)

1月30日上午,304醫院骨科醫師采用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射頻消融技術,為患者進行了治療——采用局部麻醉,在C型臂X線機的引導下,於體外將患者頸前氣管推開,再將一根直徑為1毫米的專用套管針經患者氣管、食管鞘與頸血管鞘間隙準確插入其5~6頸椎間盤中點,然後經套管針插入射頻消融針,以40~70℃的“低溫”射頻,對突出的頸椎間盤組織進行溶解。在射頻的作用下,患者突出的頸椎間盤纖維環重新構型——突出的部分收縮、變小,進而減輕了神經根的壓迫,治療達到了目的。該手術沒有刀口,因此不用縫合,且用時不到20分鍾。當天下午,患者就能下地行走。

據介紹,將射頻消融技術用於治療腰椎、頸椎間盤突出症,是21世紀國外研究的新成果。與傳統的腰椎、頸椎間盤突出症治療方法(如手術切除、藥物化學溶解、激光氣化等)所不同的是,它利用低溫射頻以及等離子消融技術使椎間盤組織快速溶解,並且不傷害正常組織。

該手術創傷小、時間短,手術時患者不出血且基本上無痛苦。術後患者恢複快——當天可下床活動,兩天後即可出院。該手術對於那些用藥物等保守治療無效而手術指征又不明顯,或不願意接受外科手術的頸肩型、神經根型和交感型頸椎病患者尤為適用,但對脊髓型和患有頸椎管狹窄症的患者不適用。

據悉,這一手術也適用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304醫院采用這一技術,對8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進行治療,也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四、戴頭盔要防頸椎病

騎摩托車的人員要佩戴頭盔,以便在發生交通意外時,能夠保護頭部,減少傷害。但是,若戴用頭盔不得法,則很可能引起一種常見的頸部疾病——頸椎關節病。這應引起騎乘者的注意。

人的頸椎是由7塊頸椎骨構成的,它具有支撐頭部重量,保持頭部平衡的功能,是人體脊椎骨中活動範圍最大但又最薄弱的部位。如果頭部負荷過重,頸部反複活動或姿勢不正,則可使頸椎穩定性降低,致使頸椎骨膜受到牽扯與刺激,很容易引起頸椎骨質增生。

國外有研究報道,人在20歲後頸椎就可以出現骨質增生,50歲以後,60%的人頸椎有骨質增生存在。此外,頸部的各種急、慢性損傷,不僅促使骨質增生,而且也容易誘發頸椎間盤退變、破裂及椎間隙狹窄等改變。這些改變都可能造成頸椎周圍的神經、血管和骨髓受壓,從而產生頸椎病症狀。

為什麼摩托車駕駛人員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頸椎病呢?這是因為他們戴的頭盔一般重約千克,戴上後無疑增加了頭部的重量,加重了頸椎的負擔。如果戴用頭盔不得法,就會引起頸部肌群的疲勞,進而導致頸椎骨質增生。頸椎病變的常見症狀有頸肩部疼痛、上肢和手指麻木、頭暈、頭痛、肩臂肌肉萎縮,嚴重者甚至出現走路不穩等現象。

所以,經常騎摩托車的人從一開始就應養成良好的習慣,注意預防頸椎病的發生。首先,戴頭盔要正規,要戴正頭盔,放下麵罩,係緊帶子,使頭盔和整個頭部穩固結合,減少晃動,不能圖省事,隨便往頭上一扣了事。鬆動的頭盔不僅會增加頸部負擔,還起不到安全保護作用。其次,姿勢要正確。行駛中頭要端正,兩肩放鬆,身體保持平衡並微向前傾,下巴向後收,頸部稍稍挺直,可以有效地減少頸椎所承受的壓力。此外,停車後要及時摘下頭盔,並適當做些頸部活動和自我按摩,這些對防止頸椎病均有一定作用。

五、頸椎病可以自我防治

頸椎病大多屬於退行性病變,它的發病緩慢,患者年齡多在40歲以上。因此,頸椎病的早期預防和家庭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人到中老年以後,各器官的功能都明顯衰退,頸椎病患者除頸椎間盤關節出現退行性變外,和年輕人相比,神經傳導速度、心排血量以及肺活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頸椎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小心謹慎,從點滴做起,如穿衣,吃飯,行走,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搞好自我預防。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長壽的專家們指出:“人類的健康長壽60%取決於自己(主要是指科學的自我保健,正確的自我防治),遺傳因素占15%,社會因素占10%,醫療條件占8%,氣候環境占7%。”因此,頸椎病患者隻要根據自己的病情,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自我預防、自我調適、自我治療、自我康複的方法,就一定能有效地控製甚至治愈疾病。

六、讀者朋友要改變高枕而臥的不良習慣

對於頸椎病病人來說,“高枕”不一定“無憂”。因為枕頭過高可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壓力,久而久之,會加速頸椎的退變;另外,高枕可使頸椎過度屈曲,使椎管容積縮小,從而使脊髓受壓加重或影響脊髓血液供應而使症狀加重,枕頭是維持頭頸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這裏所說的“正常”位置,是指維持頭頸段正常的生理曲線。這種生理曲線,既保證了頸椎外在的肌肉平衡,又保持了椎管內的生理解剖狀態。因此,一個理想的枕頭應是符合頸椎生理曲度要求的。

那麼頸椎病病人應該選用什麼樣的枕頭呢?

應該是質地柔軟,透氣性好,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高度以8~15厘米為宜。因為這種形狀可以利用中間的凹陷部來維持頸椎的生理曲度,也可以起到對頭頸部相對製動與固定的作用,可減少頭頸部在睡眠中的異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