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對枕芯的選擇也很重要,常用的有如下幾種:蕎麥皮:價錢低廉,透氣性好,可隨時調節枕頭的高度。
蒲絨:質低柔軟,透氣性好,可隨時調節高低。
綠豆殼:不僅透氣性好,而且清涼解暑,如果加上適量的茶葉或薄荷則更好。適合在夏天使用。
鴨絨:使用效果也很好,隻是價格較高。
七、頸椎病人鎮痛應急方法
如果農民朋友在家庭自我治療過程中,疼痛症狀突然加重。此時切不可驚惶失措,自己先亂了方寸。可以先口服一些鎮痛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然後靜下心來,回顧並思考為什麼會出現疼痛突然加重的原因,如是否有勞累的因素?頸部有無外傷?有無受風寒的侵襲?
最近姿勢有無和以前的不同?如果自己能找出其中的原因。就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解除造成疼痛加重的原因;如果自己經過思考後找不出原因,而且經口服止痛藥症狀不緩解,應該及時到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做進一步的檢查。
八、保持良好的習慣姿勢
如果問你會走路嗎,你可能覺得問這樣的問題很可笑,這麼大個人,誰不會走路。其實不然。如果高標準、嚴要求,恐怕你的走路姿勢還真的有點問題。
(1)站姿: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大街上很多人走路時,習慣於自然鬆懈狀態。即平常人們常說的,站無站相,走無走相,使脊柱、頸椎無端受累。那麼,什麼是正確的走路姿勢呢?
正確的走路姿勢是:站立時全身從腳心開始微微上揚;收腹挺胸。雙肩撐開並稍向後展;雙手微微收攏,自然下垂;下頜微微收緊;目光平視,頭頂上好像放置一碗水或頂著一本書;後腰收緊;骨盆上提,腿部肌肉繃緊,膝蓋內側夾緊,使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線,隨著呼吸的調節,應找到一種在微微的繃緊後放鬆的自信、自如的感覺。正確的站姿可以從脊部貼牆開始練習,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5分鍾。
(2)走姿:雙手微微向身後甩,雙腿夾緊,雙腳盡量在一條直線上。走路時,腳跟先著地,腳掌後著地,並且胯部隨之產生一種韻律般的輕微扭動。正確的走姿應在正確的站姿的基礎上進行。
九、頸椎病治療的未來展望
在頸椎病的治療方麵,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醫生對這種壓迫脊髓神經的因素束手無策,直到1958年,才開始有人從前路切除椎間盤,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使頸椎病的治療取得了質的飛躍。1968年Hirabashi設計了後開門椎板擴大成形術,簡稱“後開門”手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後,又出現改進型手術,如“雙開門”和“Z”型開門,等等。
頸椎病治療結果目前還不能達到100%滿意,而且還有一些合並症、並發症出現,為了尋求更安全更徹底的減壓方法,不少新手術器械應運而生,並在發展改進中。近年來國內外有一些醫生在頸部應用螺紋融合器(TFC)固定,早期結果看好,還有待於進行更長一些時間觀察。微創手術也由一些醫生在臨床應用觀察中,如經皮穿刺椎間盤切除術,在腰椎已廣泛應用,在頸部開展較晚,國內廣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開展此項工作最早。優點是創傷小,病人康複快,操作簡單,但有人顧慮術後頸椎失穩問題,因此還需要時間來做出判斷。目前國外采用的頸椎間盤化學溶解術是一種新的手術療法,它不同於以往的手術,而是采用穿刺注射一種木瓜凝乳蛋白酶的水解酶治療椎間盤突出症,效果不錯,國內也正在開展這方麵的治療研究。
總之,頸椎病發生是一個長期的緩慢的過程。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在未病之前要積極鍛煉與嗬護,隨時注意自己工作生活時的姿勢,主動進行頸部運動鍛煉;如果患了頸椎病,也不必緊張,隻要積極治療,合理保健,那麼,你一定會遠離頸椎病。
十、頸椎病的家庭日常用藥
由於頸椎病患者年齡的原因,各重要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對藥物的吸收、排泄、代謝,分布及作用與青壯年迥然不同。而且又往往一人患多種疾病,用藥種類較多。所以,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比例遠遠高於青壯年。據統計,全世界有1/3的死亡病人,其死亡原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藥造成的。因此,了解您所服藥物,合理正確用藥至關重要。
頸椎病經過急性期的應急處理,病情趨於穩定後,可服用下列藥品:
1.營養和調節神經係統的藥物
常用藥物有:維生素B族(如維生素B1、維生素B12、複合維生素、彌可保等)、穀維素以及中成藥如五加糖衣片、健腦合劑、柏子養心丸等。此類藥物可以提供神經組織能量,幫助恢複神經係統的功能。
2.改善腦部血液供應的藥物
常用藥物有:地巴唑,血管舒緩素、維腦路通、尼莫通片、複方丹參片等。此類藥物可以改善頭部及脊髓的血液供應。
3.消炎鎮痛藥
常用藥物有:阿司匹林、撲熱息痛、扶他林、保泰鬆、消炎痛、奈普生、布洛芬、芬必得、奇諾力、氯唑沙宗等。其中芬必得膠囊對胃腸損害較小,作用時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