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液呈紅色:每升尿內含血超過1毫升,尿液可呈洗肉水樣,稱為血尿。如尿液外觀不明顯,而離心沉澱後進行檢查時每高倍視野平均3個以上紅細胞則為鏡下血尿。血尿見於腎結核、腎髒腫瘤、泌尿係結石、急慢性腎炎、膀胱炎等,也可見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2)尿液呈褐色:可見於黃疸膽紅素尿,即尿中含有大量直接膽紅素所致,也可見於服用大黃、核黃素等藥物。
(3)尿液呈橘黃色:見於失水或高熱,或直接尿膽素過多。
(4)尿色呈暗褐色、醬油色:見於酸性血尿、酸性血紅蛋白尿,也可見於水楊酸、苯脂、間苯二酚中毒的尿液。
(5)尿液呈綠色:見於服用亞甲藍、靛玉紅後。膽紅素尿放置過久,氧化為膽綠素時也可使尿液變綠。
(6)呈乳白色:見於乳糜尿、膿尿、含磷酸鹽沉澱尿。
(7)呈藍色:見於含美藍的尿液。
(8)幾乎無色:常見於糖尿病、尿崩症、腎髒萎縮、多囊腎等。
(9)尿液呈黑色:見於廣泛性黑色素瘤、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等。
(10)尿味異常即是病兆:新鮮尿液具有特殊微弱芳香味,放置後的尿液可因尿素分解而產生氨臭味。新鮮尿液有氨臭味是慢性膀胱炎及尿瀦留的表現;尿液有特殊的蘋果味是糖尿病酮症的表現;尿帶糞臭或腐臭味則可能是膀胱直腸瘺或膀胱陰道瘺;有機磷中毒患者的尿液呈蒜臭味等。
(11)排尿異常說明身體有病:尿頻是病理性尿次增多,總想尿而又尿不多;有尿急症狀的人說尿就立即得尿,常因迫不及待而致尿濕內褲;排尿時伴有疼痛的叫尿痛。三者同時存在的就叫膀胱刺激征。
它表示膀胱內有炎症、結石、腫瘤等疾病。假如排尿時需站立片刻才能排尿,或排尿時間延長,尿流變細,射距變短,或點滴而出,更嚴重時,需要用力或用手擠壓下腹,尿液才能排出,這就是排尿費力,醫學上叫“排尿困難”。見於前列腺增生、膀胱結石、尿道狹窄、脊髓病變、糖尿病合並症等。
四、隱匿性腎炎起初無明顯症狀
人們常說,腎炎患者必有眼腫、麵腫,即所謂“腎炎麵容”,這種“腎炎麵容”就是腎炎的活招牌,人們一見便知。
而有些腎炎患者卻像有用不完的勁,照照鏡子,還是一副青春旺盛的麵孔,故不自知。
腎炎確是常有水腫的表現,尤其是急性腎小球腎炎,以少尿、血尿、水腫和高血壓為其起病的常見表現;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因長期丟失大量的蛋白質,使血漿蛋白下降,尤其是白蛋白減少,引起血漿中膠體滲透壓下降,血漿裏的水分向血管外移動,彌漫地滲透至所有組織中,其中也包括了皮膚層下的疏鬆組織,便是我們看到的“腎性水腫”了。
以水腫為表現的腎炎隻是所有腎小球腎炎中的一部分,並非全部。隻由於它症狀突出,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把腎炎與水腫畫上了等號。其實,慢性腎炎的表現多種多樣,有的水腫,有的貧血,有的少尿,有的多尿,有的高血壓,有的腎髒功能正常,亦有的腎髒功能低下,還有一些毫無症狀,稱為隱匿性腎炎。故有的患者患了腎炎,自己還不知道。
五、腎髒病患者會出現腰痛
患者自覺腰部脹痛,可為單側性或雙側性,腰痛多持續存在,患者擔心是否病情加重了,思想上顧慮重重。
腰痛可見於多種疾病,而腎髒病引起的腰痛性質多為酸痛或鈍痛,原因如下:①腎包膜、腎盂和輸尿管遭受刺激或使其張力增高,從而引起內髒神經痛。②腎髒或腎周圍病變侵犯局部肌肉和皮膚時,則出現軀體神經痛。③腎髒病變時,由於腎包膜或腎盂的牽拉,或病變侵犯局部神經所致。④腎實質或腎周圍化膿性炎症時,可出現內髒神經痛與軀體神經痛,在體檢時,脊肋角,特別是肋腰點有壓痛及叩擊痛。
六、蛋白尿的篩查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有的患者拿著化驗單,著急地詢問醫生,自己的尿液中有蛋白,這是怎麼回事?這時醫生應該耐心地向患者作出滿意的解釋,勸其重視。正常人原尿中每日含有2~4克蛋白質,主要是白蛋白,但絕大部分已被腎小管重吸收了,因此,尿中蛋白質的排泄量極微。健康成人每日排泄尿蛋白僅40~80毫克,故常規定性檢查為陰性。
蛋白尿與絕大多數的腎髒病有關,是診斷腎髒病時的一項客觀指標。
七、出現蛋白尿的五種情況
正常人的尿液含極微量蛋白,常規檢查尿蛋白呈陰性。
若實驗室檢查尿蛋白為陽性,那麼尿中的蛋白含量便超過了正常範圍,故而臨床上出現了蛋白尿。蛋白尿的出現有下列五種情況。
(1)腎小球性蛋白尿:凡能引起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加的各種腎小球疾病、腎血管病、腎澱粉樣變,糖尿病腎病等,均可促進腎小球濾液中的蛋白增多,並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故出現了以白蛋白為主的蛋白尿。
(2)腎小管性蛋白尿:由於間質性腎炎、鎮痛藥腎髒病、慢性鎘中毒引起的腎小管損傷及各種先天性代謝缺陷等疾病,引起腎小管功能缺陷,盡管腎小球濾出的蛋白質數量並未增加,但腎小管重吸收蛋白的能力下降,故尿中出現了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