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溢出性蛋白尿:血中有異常蛋白質,可經過腎小球濾出。由於溢出量過多,腎小管不能完全將其吸收,因而產生了蛋白尿。
(4)分泌性蛋白尿:腎髒組織本身可分泌含蛋白的物質進入尿中。正常情況下,腎小管分泌一種T-H蛋白,每日排出量為10~140毫克,在各種原因引起的蛋白尿中這種蛋白均會增加。另外,正常尿液中也含有少量免疫球蛋白,在腎小管一間質性炎症及腫瘤時,含蛋白的分泌物亦會進入尿中,由這些原因引起的蛋白尿,稱為分泌性蛋白尿。
(5)組織蛋白尿:正常尿中隻含有很少量的可溶性組織分解代謝產物,屬於小分子量蛋白,這些蛋白在患病時可增加。
臨床上所見的蛋白尿,主要是腎小球性蛋白尿和腎小管性蛋白尿,在具體病例中,往往可以存在上述兩種以上的蛋白尿。
八、功能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是指健康人的尿中出現了暫時性、輕度、良性的蛋白尿。這種蛋白尿通常發生於運動後或發熱時,亦可發生於高溫作業、過度寒冷、情緒緊張、交感神經高度興奮等應激狀態,可引起短暫的腎髒內血液循環變化,這可能是造成功能性蛋白尿的主要原因。也可由於體內某些因素使腎髒血管痙攣或充血,濾過膜通透性增加,因而導致了蛋白尿的發生。一旦誘發因素消失,蛋白尿也不再存在,這是功能性蛋白尿的主要特點。
劇烈的體力勞動或大量運動後,促使健康人的尿蛋白排泄增加,影響腎小管對蛋白質重吸收的能力,這種現象,臨床上謂之運動性蛋白尿,多屬於功能性的。運動性蛋白尿多見於青年,休息後可迅速消失。蛋白尿的程度與運動量、運動的強度及持續時間有密切關係。
功能性蛋白尿的主要成分以白蛋白為主。這種蛋白尿並不反映腎髒有實質性病變,因此,不能作為腎髒病看待。
但應注意與原有腎髒病由於運動、發熱等誘因使尿蛋白量增加的情況相區別。
九、直立性蛋白尿
直立性蛋白尿又稱體位性蛋白尿,是在直立位或腰部前突時出現的蛋白尿。其特點為清晨在臥位時尿蛋白排泄量正常,而起床活動後逐漸出現蛋白尿。長時間直立、行走或活動時,尿蛋白增多,但平臥休息後可轉陰性。24小時尿蛋白含量一般少於1克。
直立性蛋白尿可分為間歇性及持續性兩種。間歇性蛋白尿常出現於生長發育迅速的青少年,一般多有循環係統不太穩定的表現,如體位性低血壓及指端青紫。間歇性蛋白尿的預後是良好的。近年來發現少數持續性蛋白尿患者,存在輕微的腎小球病變,因此,持續性的直立性蛋白尿一般預後較差。
直立性蛋白尿確切的臨床意義及發病機製至今尚有爭論,一般認為它是良性的、暫時的狀態,並無腎髒病變存在,這是符合多數人的實際情況,但也有一些是腎髒疾病的早期表現,不要忽視。因此,對有直立性蛋白尿的患者應作具體分析,認真檢查。在平臥後尿蛋白檢查陰性,才能考慮直立性蛋白尿,並且還要經過長期的臨床觀察,以明確有無腎髒疾病。
十、血尿與腎髒疾病
正常人尿中無紅細胞,或偶有微量紅細胞(每高倍視野0~1個)。12小時尿細胞計數(艾迪計數),紅細胞少於50萬個可認為正常。在劇烈運動、重體力勞動或久站之後,尿中可能出現一時性紅細胞輕度增多,亦屬正常。
尿中經常出現紅細胞,並且紅細胞數異常增多;尿中可能出現一時性紅細胞;尿沉渣鏡檢,每高倍視野紅細胞多於3個;12小時艾迪紅細胞計數多於50個,或每小時尿紅細胞計數多於6萬個,則為血尿。輕者僅在光鏡下查見紅細胞數目增多,稱為鏡下血尿,重者呈肉眼血尿。
十一、發生血尿的原因
發生血尿的常見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泌尿生殖係統疾病:臨床上絕大多數血尿均見於此類疾病,包括有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腎結核、膀胱結核、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腎髒腫瘤、膀胱腫瘤、前列腺瘤、多囊腎、海綿腎、腎血管瘤等,以及化學藥物引起的腎髒損害,均可出現血尿。
(2)尿路鄰近組織疾病:如急性闌尾炎、急性輸卵管炎、結腸憩室炎或鄰近器官的腫瘤等,亦可引起血尿,以鏡下血尿為多見。
(3)全身性疾病:見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血友病等血液病;也可見於流行性腦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絲蟲病等傳染性疾病;又可見於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壓腎病等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腎梗死;更可見於結節性多動脈炎、係統性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以及腎下垂、遊走腎、變態反應等疾病。
(第三節)腎髒病的飲食治療
一、按照身體的狀況補充營養
飲食治療法是治療腎髒病的方法之一,自古即被證明為非常有效的方法,且備受重視。事實上,持續性地做適當的飲食治療,能防止某一程度病症的進行和惡化。腎髒病包含有許多種的病狀。由於症狀和病情的差異,因此要先獲得正確的知識以後,才能按照病狀做適當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