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治療法的基本原則,是盡量減少對食物攝取量的限製,當然,其中也有需要做極端限製的情形,但大致上皆需讓患者平衡地攝取各種營養素,並適當補充多量的優良食品,盡量製造有意思的飲食生活。飲食治療法也許需持續地實行一生,因此必須按照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切實地施行。有些人無法自始至終地做好飲食治療,由於每天都要實行這種嚴格的飲食限製,的確是極不易做的事,然而適當的飲食治療法,卻是很有效的治療方法。
但是,飲食治療法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專指限製某種食品而已,仍然可以接受有關食物的知識,並研究如何在限製內烹調出可口又均衡的營養食品,如此必能過著較有樂趣的飲食生活。
當然,除了飲食治療法的實行以外,仍需定期接受醫師的檢查。
二、飲食治療法的基準
醫院內所采用的腎髒病食,是依其病狀分類的,可分為腎髒病食Ⅰ度A、Ⅱ度A、Ⅲ度A,以及腎髒病食Ⅰ度B、Ⅱ度B、Ⅲ度B等。而腎髒病食Ⅰ度A至Ⅲ度A,主要是治療急性腎炎和慢性腎炎時,所使用的飲食限製基準,乃為食鹽和蛋白質攝取所限製。所謂Ⅰ度A,是用在急性腎炎的初期或慢性腎炎的惡化時,被認為是最嚴格的飲食限製法,由於患者完全不能食用味精、醬油等鹵性食品。此外,一天的蛋白質攝取量是25克,水分則按無尿或乏尿的情形,有著不同程度的限製。所謂Ⅱ度A,是用於病狀較Ⅰ度好轉時,或是慢性腎炎的惡化期轉為中等期時,一日可附加3克的食鹽和50克的蛋白質,這種輕度的限製,又可稱為“減鹽食”。所謂Ⅲ度A,則是用於輕微的病症時,可說是最不嚴格的限製法。所限製的食物內容,隻要是一般健康成人的三分之二即可。其一天的食鹽附加量為6克,適用於較安定的腎炎患者,或是已進入恢複期,以及輕度妊娠中毒症的情形等。
腎髒病食Ⅰ度B至Ⅲ度B,則為腎病變性症候群的患者所使用的飲食限製法,目的是限製高蛋白質的攝取量。此外,由於患者會有浮腫的現象,因此必須按照浮腫的狀態限製鹽分。而對腎機能不全和做透析的患者,則應限製蛋白和食鹽,但假如是急性的腎機能不全和透析的話,就必須再加上水分的限製。
三、有關營養素的基本知識
以下要說明有關飲食治療法中的蛋白質、脂肪、糖質、維生素、水分、鹽分等重要營養素的基本知識。
四、營養素和熱量
凡是攝取食物至體內,而能成為營養成分的,就稱為營養素。而糖、脂肪、蛋白質等三大營養,則為活動身體、保持體溫時所需的熱量,此外,蛋白質還能製造出身體的細胞組織。當熱量不足時,體內的組織蛋白會產生熱量,致使病狀的複原受阻,因此必須注意在一定的範圍內,攝取均衡的三大營養素。雖然年齡、性別、勞動的種類不同,但一般健康的成人對熱量的平均需要量,男性為2200卡,女性為1800卡。為了維持生命和活動,就必須充分地攝取熱量,由於當熱量不足時,便會傷害身體的健康。
五、蛋白質
蛋白質是製血和組織的主要成分,能夠維持體力、保溫,並促進發育成長,而其每2克的熱量則為4卡。除了糖和油脂以外,大部分的製品都包含有蛋白質的成分,但是其含量則依食品的種類而有所不同。優良的蛋白質,乃決定於製造蛋白質的氨基酸組合,而能由食品中直接攝取到的氨基酸隻有8種,名為“必需氨基酸”。若要確保必需氨基酸的存在,則必須攝取含有優良蛋白質的食品,由於品質不好的蛋白質,不但無法在體內充分被利用,而且會造成不良的效果。因此,每日一定要從食品中攝取所需要的8種必需氨基酸。而含有多量優良蛋白質的食品,如蛋、牛奶、大豆等。此外,腎病變性症候群的患者,常會有蛋白質隨尿液排出體外的情形發生,因此更需特別注意攝取充分的蛋白質。相反的,腎機能不全的患者,蛋白質代謝產生的廢物則會存留在血液中,此時便需限製蛋白質的攝取量,以減輕腎髒的負擔。當體內的蛋白質不足時,就會有無法繼續維持生命的危險性,因此必須特別注意。
慢性腎衰患者應進食有高營養價值的優質蛋白質,但蛋白質的總攝入量要限製。而豆製品類食物屬植物蛋白質,是低質量蛋白質,它含非必需氨基酸的量高,而生物效價較低,故應嚴格禁食。慢性腎衰患者的蛋白質攝入量應根據肌酐清除率來決定,而優質蛋白質在蛋白質總量中占50%~70%。急性腎炎患者應限製蛋白質的攝入,以減輕腎髒的負擔。當病情好轉後,可逐漸增加攝入蛋白質量,每日供給蛋白質30~40克即可。
對慢性腎炎患者蛋白質的供應量,一般應按正常需要量供給,成人每日每千克體重0.8~1克。並選用價值高的蛋白質,如蛋類、乳類、肉類等,以補償排泄損失。
六、脂質(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