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是對初次發病的患者而言。假如在很早就知道自己患有心絞痛,並且在最近一段時期內,發作次數增多,症狀明顯惡化,特別是在安靜時也經常發生胸痛,那麼,首先應意識到是非穩定型心絞痛,馬上找專家診斷。確保安全是很重要的,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有點誇大其詞,但隻有這樣,才能確保生命安全而不出現差錯。
無論什麼情況,在自己認為患有心絞痛並去接受醫生檢查時,一定要把事先想說的說清楚,應特別留意下麵的要點部分,若能把這些清楚地說明,那將對醫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胸痛及異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生的,是昨天晚上、1周前還是2個月前、2年前。
胸痛及異常是在做什麼運動時發生的,是快步爬斜坡還是上車站的台階,應盡量具體些。另外,還要說明是否在較為安靜時發作,即是在夜裏或天剛亮時,但白天不發作。
胸痛及異常的感覺在何處,其發作時是一瞬間,兩三分鍾還是持續5分鍾以上,發作時是否出冷汗。
運動時的痛苦假如馬上停止運動能否消除。還有,假如是通過醫生指示服用硝酸甘油,在服用硝酸甘油時,效果是否明顯,使用頻度如何(是治療發作還是以預防為目的)。具體情況都應告訴給醫生,以便於醫生參考。
(第四節)心絞痛的檢查方法及結果報告
一、問診
發生心絞痛後,患者到醫院要做怎樣的檢查。
首先,醫生要仔細觀察患者的症狀,聽取患者關於症狀的講述。能感覺到的心絞痛是指在心肌某一部位因血液供給不足而引發胸痛等症狀,沒有這種症狀感覺便不是心絞痛。醫生通過對患者症狀的觀察和聽取患者的講述,較容易對心絞痛作出診斷。作為證實手段,通常采用心電圖及其他檢查方法。
二、心電圖檢查
在患者的胸口和手腳安裝特殊裝置的電極,把心髒跳動產生的微量電流導出來並繪製成圖,這便是心電圖。根據心電圖可知心室的心肌是否肥厚,同時還能診斷出心律失常。
懷疑自己患有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人,在接受醫生診斷時,首先要做心電圖檢查。
心絞痛沒發作時的心電圖和心絞痛發作時的心電圖,一看便知形狀有相當大的變化。在做心電圖檢查時,醫生在患者的手腳和胸口安裝電極,導出電流繪製成圖,獲得12組數據,再把所有的數據綜合起來作出診斷。
心電圖很難看懂,患者也沒必要掌握。為了便於理解,我們隻取其中的一部分波形來做說明。
從心電圖看到ST段下降時,說明心肌某一部位所需血液(氧氣)供給明顯不足,習慣上把這種情況統一表述為ST段下降。
發作平息後不久,心電圖基本能恢複到最初狀態,這種隨著症狀的變化而能看出心電圖的變化,一般認為是勞力型心絞痛心電圖所表現出來的特征。
重要的是,這種變化是短暫的,過一會兒便能恢複原狀。心絞痛平息後,發作時ST段的下降現象也很快消失。
可在現實中,因勞力型心絞痛通常發生在上班途中的車站、台階或高爾夫球場的坡道等地,發生地點不明確,因而,在送到醫院做心電圖檢查時,已很難記錄下發作時的波形狀況。
三、長時間記錄性心電圖
現在有一種被稱為長時間記錄性心電圖的特殊心電圖檢查方法。在患者的胸口安裝電極,利用裝在腰間的磁帶錄音機,經過長時間的記錄得到心電圖。在安裝這個裝置期間,假如在做上台階等動作時心絞痛發作,便能及時收集到當時的心電圖記錄。把這些記錄整理分析,便能得知發作時的心電圖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