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診斷的需要進行這種檢查,並與負荷測試結合起來,負荷的方法也采用運動耐量來進行測試,同時也使用多丁酚丁胺。
上麵介紹的心電圖、核醫學檢查、超聲心動圖等檢查方法,有助於診斷出心肌某一部位是否發生過缺血。
心肌某一部位缺血引起心電圖變化,使心電圖中ST段下降,據此心電圖可大致知道心髒某一部位缺血。
圖像診斷法能更準確地知道發生缺血的部位,但對於發生缺血的原因,以及在冠狀動脈的哪一分支或哪一部位發生了缺血,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等情況卻不能準確地檢查出來。若想做這方麵的檢查,還需做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法在後麵再做介紹。
(第五節)心肌梗死辨別法
一、心肌壞死與心肌梗死
我們知道心絞痛和心肌梗死都是缺血型心髒病的典型病例,當然,兩者之間也有很大的差別。下麵我們要介紹心絞痛與心肌梗死有什麼不同。
大體上說,心絞痛發生1次後不久便能恢複原狀,即它具有暫時性和可逆性的特征。冠狀動脈因為動脈硬化使血管腔變細,或因血管痙攣使血管腔縮小,導致該血管遠端部分內的心肌血液(氧氣)供應不足,但該部分內的心肌並沒有壞死,若用顯微鏡來觀察,該部位的心肌還活著,也看不到細胞死亡的症狀出現。
與此相反,心肌梗死是因冠狀動脈閉塞,血流處於完全斷絕狀態。大體情況是,蝕斑的表麵受傷破損,這裏的血液凝固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腔。血液流動完全斷絕,造成該血管遠端領域內的局部心肌細胞死亡,就是通常所說的心肌壞死。
心肌壞死後,從血流斷絕的中心部位開始向四周曼延,使周圍的心肌瀕臨死亡狀態,並且,一旦血管發生閉塞,壞死的範圍便不斷地向外擴散。若接受適當的治療,恢複閉塞的冠狀動脈的血液流動,瀕臨死亡的細胞還能複活,還能發揮心肌功能。但壞死的細胞是不能複活的,這與血流恢複、心肌也能恢複原狀的心絞痛是完全不一樣的,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
也就是說,心絞痛是發作後能恢複原狀的疾病,而心肌梗死則是一旦發作便不能恢複原狀,是持續的、不可逆轉的疾病。
心肌梗死發生後,經過3周的時間,新血管在壞死部位周圍生出並進入壞死部位,再過6周左右的時間,壞死部位便愈合成疤痕。疤痕的纖維質組織不具有肌肉的功能,因而發生過壞死的部位即使結成疤痕也不能發揮心肌的作用了。
因此,在心肌梗死恢複後,利用導管在左心室投影檢查或利用超聲波做超聲心動圖檢查,能看到壞死過的心室壁已不能運動或運動能力低下的狀況。發生過梗死的心髒也會因梗死的緣故而使其泵的功能減退。
二、心肌壞死不僅是心肌休克
最近,關於心肌壞死有一種縱深意義的考慮方法。在動物實驗中把動物冠狀動脈某一部位的血流隔斷一會兒,然後再放開,於是該血管遠端領域內的心肌功能喪失。過幾個小時或幾天後,在顯徼鏡下可以觀察到似乎死了的心肌細胞並沒有全部壞死。
結論是,心肌細胞沒有完全壞死,但因一段時間內完全缺血,因而,在一定期間內便喪失了功能。
像這樣的心肌,英語裏叫stunned myocardium,stun是使其休克或恍惚的意思,在這裏譯成心肌休克。總之,心肌沒有死也沒有發生心肌梗死,但是在一段時間內,就像死了一樣喪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