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心電圖檢查和血液檢查,通過這兩種檢查,可以知道患者出現過何種症狀。

1.心電圖檢查

心肌梗死是因為冠狀動脈出現閉塞,致使遠端血液不能流通,從而引起心肌活動異常,這些都是在心電圖上能看到的特征。心絞痛是暫時性發作,過後很快恢複原狀,而心肌梗死的異常症狀具有持續性特征。

心肌梗死的心電圖檢查,不隻是為了診斷而檢查,有時可對心肌梗死引發的危險性心律異常進行監視。詳細情況在後麵治療條目中有介紹。有些人因為心肌梗死而進入心電監護室,因而,所謂的心電圖監測是指不斷地監視患者的心電圖變化,並且在出現危險性心律異常時,馬上對其進行治療。

2.血液檢查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心肌壞死引發的,因而在血液檢查時能看出其異常。在發作期間,白細胞數量增加,從心肌分泌出的各種酶的數值也大量增加,首先是CPK酶、GOT酶的值增加,隨後,LDH酶也增加。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數值逐漸恢複正常,CRP檢查呈陽性,血沉值(“紅細胞沉降速度”的縮略語)增高。

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時,經常要做血液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做出診斷。另外,心絞痛不是因為心肌壞死引發的,因而從原則上講,是查不出血液異常的。

為了便於區別,無論是心肌梗死還是心絞痛,都做脂肪質量檢測,以便於掌握缺血型心髒病(動脈硬化)危險因素的狀況。

3.圖像診斷

(1)核醫學檢查(RI檢查):心肌梗死同心絞痛一樣,要進行心肌某一部位缺血檢查時,也能通過心肌閃爍掃描法,觀測到局部損傷的現象。

可是,心肌梗死不能像心絞痛那樣發作後恢複原狀,因而,即使過一段時間也看不到像心絞痛一樣的再分布發生。

(2)超聲心動圖:這是對心肌某一部位發生異常而進行的檢查,該檢查能大致了解梗死的部位和範圍。另外,超聲心動圖還能對輕微的心肌梗死、壞死過的心肌疤痕、心肌活動異常等進行檢查。

根據上麵介紹的各種檢查,能診斷出心肌梗死發生的大致範圍。

若出現急性心肌梗死症狀,為了預防心肌壞死,還可采用冠狀動脈閉塞再通的治療方法。這種方法在治療條目裏有詳細的介紹。隨著溶解血栓、打通閉塞冠狀動脈的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的推廣,需準確地找出冠狀動脈的閉塞在何處,因此,有時需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第六節)檢查冠狀動脈的必要性

一、確定治療方法與方針

近年來,對冠狀動脈硬化引起的缺血型心髒病的治療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血液循環重建術逐漸推廣,其中包括利用導管的冠狀動脈搭橋手術,這些治療方法將在第四章進行詳細說明。

隨著治療技術的進步,患者麵臨著選擇藥物治療還是選擇血液運行重建術治療的問題。

其中,有關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生活背景、症狀等問題,都必須充分考慮,而且,還應該參照前麵介紹的心電圖、運動耐量測試、長時間記錄性心電圖、核醫學檢查等檢查結果。在決定是否進行血行再建術以及應采用何種治療方法的基礎上,起決定性作用的檢查當屬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根據這種檢查,可以知道冠狀動脈的哪一分支,哪一部位發生了何種程度的狹窄。

檢查方法是從動脈末梢插入導管,再在大動脈的起始部位把導管分派到冠狀動脈的入口處,然後通過導管注入少量的造影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