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心絞痛的藥物療法

一、概述

近年來,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缺血型心髒病)

的治療方法明顯進步,不管情況怎樣,最基本的治療方法是內科治療。

說到內科治療,有多種解釋,在這裏隻介紹狹義上的內科療法,即藥物療法。首先,以心絞痛藥物療法為中心進行論述,當然也包括對心肌某一部位發生梗死的藥物治療。

心絞痛可分成兩大類,即勞力型心絞痛和變異型心絞痛(血管痙攣型心絞痛)。

關於藥物作用的說明,先從容易理解的變異型心絞痛(血管痙攣型心絞痛)的用藥治療談起。

二、治療變異型心絞痛(血管痙攣性心絞痛)的藥物變異型心絞痛是因為冠狀動脈血管痙攣引起的,因而,對其治療主要采用能使血管變柔和、防止痙攣的藥物製劑。

作為內服藥,經常使用的有鈣拮抗劑和硝酸酯類藥。

這類心絞痛有在天剛亮時發作的傾向,因此,有必要在該時期內有效地維持血藥濃度,通常使用一種能長期有效的緩釋藥片,按醫生指示在睡覺前服用。

目前廣泛使用的藥物有下麵幾種。

1.鈣拮抗劑類

硝苯地平(又名心痛定)、維拉帕米(又名異搏定)、地爾硫革。

2.硝酸酯類

硝酸異山梨醇酯(ISDN,又名消心痛、異舒吉)、單硝酸異山梨醇酯(ISMN,又名異樂定、安心脈)。

有安定效果的、貼在皮膚表麵、通過皮膚吸收而發揮療效的膏藥,也經常使用,並且種類有許多,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異山梨醇酯(ISDN)。

三、發作時的口含藥

這類藥物,不僅對變異型心絞痛,對勞力型心絞痛也有效,特別是在心絞痛發作時都有療效。這類藥因心絞痛種類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對於勞力型心絞痛,其服用方法請參考後麵的內服藥劑說明,經常使用的有:硝酸甘油、硝酸異山梨醇酯(ISDN)。

除口含藥外,最近還有一種在口腔內噴灑霧狀藥劑的噴霧式治療方法,藥物通過口腔黏膜而吸收,直接進入靜脈係統,隨之到達右心房→右心室→肺→左心房→左心室→大動脈,在兩三分鍾內就見藥效。

另外,最為常見的是用水送服法,藥物通過消化管黏膜被吸收,經靜脈到達肝髒,隨後開始進入靜脈係統。這種服藥方式需要一定的時間,若發生心絞痛,則不能及時發揮藥效。

還有,口含藥不能隻放在書桌的抽屜裏,應把藥分成一兩片一包,分別放在零錢袋、駕照本內、上衣口袋、床頭櫃角等處,一旦發作,馬上便能使用。

醫生開的藥物,在初次服用時,最好是坐著服用。因為有些人在使用這些藥物時,可能會出現血壓降低的情況,因而應予以注意。據部分患者反映,在服用後出現劇烈的頭痛,因此,必要時可服用治療頭痛的藥物。

總之,按醫生的指示服藥是非常必要的,對常年使用藥物的患者來說,一般是不會出問題的。

四、勞力型心絞痛的藥物治療

由冠狀動脈某一部位硬化而引發的勞力型心絞痛是由心肌所需氧氣供給不足而產生的。由冠狀動脈某一部位狹窄而引發的心絞痛的治療方法,有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使狹窄部位擴大或給狹窄部位搭橋的治療方法,為了使缺血的心肌再次得到足夠的血液,血行再建術的治療方法也被經常使用。

盡量增加血液流量(氧氣供應),會使病症得到根本改善。

利用藥物療法,使冠狀動脈的血液流量增加,但增加心肌的氧氣供給量是相當困難的。不過,想辦法使心絞痛變得平緩,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在這裏,我們先說明一下增加心肌耗氧量的主要因素,即加重心絞痛的因素。心肌氧氣需要量是與血壓和心跳次數成比例的,因此,隻要血壓和心跳次數增加,便會加重心絞痛,若使之減少,則能緩和心絞痛。

另外,就心肌氧氣需要量與前負荷(流回心髒的血液量)、後負荷(血壓值)的關係加以說明,可以理解為若前後負荷增加,心絞痛加重,前後負荷減少,則心絞痛減輕。作為勞力型心絞痛的治療方法,經常使用的藥有β受體阻斷藥、硝酸酯類藥物和鈣拮抗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