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痔瘡的檢查與診斷、鑒別(1)(3 / 3)

2)臨床表現

肛門梳硬節的症狀表現有排便困難,需很長時間,用力才能排出糞便,排便後多有疼痛和不舒服感,或有便排不淨的感覺。肛門多無異常改變,肛周圍皮膚可見到比較淺表的放射形裂口,呈潮紅狀。

局部檢查:肛門外觀無異常。指診時感覺不適或疼痛,肛管緊縮,有時可摸到肥大乳頭或內痔。

3)治療

肛門梳硬結的治療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熱水坐浴、服用緩瀉藥可減輕症狀,但效果均不佳。手術療法可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供選擇:

(1)肛門梳硬結切開術:即肛門後方括約肌切開術。局麻後,以分葉肛門鏡擴張肛管,選擇肛管稍偏一側的後方,縱行切開肛管皮膚。切口向上到齒線上方,向下到肛門白線下方,可見到灰白色變硬增厚的肛門梳。繼續把深處的肛門梳硬結切開,肛管隨之即可鬆弛,以指擴張肛管,伸入二個食指,然後向下延長切口到肛白線下方2厘米。同時可切開外括約肌皮下部,以便引流,如伴有其他病變時,應一並切除。手術後處理同其他肛腸手術,應定期擴張肛管,防止肛門狹窄。

(2)內括約肌切除術:局麻生效後,在變硬的內括約肌下緣,切一長1厘米的橫切口,將肛管皮膚由括約肌前麵分離,把外括約肌從內括約肌後麵分離,並向兩側分離,切除一條內括約肌,長度是肛管周長的1/4,寬1~15mm,並作開放切口。

(3)外側內括約肌切開術:手術方法同肛裂手術。

2.肛竇炎、肛乳頭炎

1)概念

肛竇炎即肛隱窩炎,由於其解剖及生理特點,糞便及細菌,極易積存在竇裏,引起肛隱窩炎,並沿肛門腺導管和肛門腺蔓延、擴散。肛門病中,許多疾病與肛竇炎有直接的關係,如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肛瘺、肛裂、肛乳頭炎等。

肛乳頭炎是由肛竇炎而引起的疾病。這是由於肛竇兩旁就是肛乳頭,因此,肛竇炎後首先侵及肛乳頭,引起肛乳頭炎,使之腫脹肥大。

這二者常同時存在,在症狀及治療上有許多類似之處。

2)臨床表現

肛竇炎主要表現為:肛門內間歇性疼痛,急性炎症時肛內刺痛、灼熱感、下墜感,排便時肛門疼痛可加重,也常有少量黏液和鮮血排出,便後可引起肛門括約肌痙攣,持續疼痛時間較長。平時肛竇炎慢性進程時,一般無明顯症狀,僅在排便後,感到肛門內偶有不適,偶爾有向會陰、尾骶部放射的疼痛。

3)檢查

局部檢查可見:摸到肛竇部有凹陷、硬結、壓痛。窺器下可見發炎的肛竇發紅、充血、水腫,有少量膿性分泌物,且肛竇變深。

肛乳頭炎的臨床表現,一般情況下可感到肛門內有異物感,排便時肛乳頭可脫出肛門外,大的乳頭可用手推回肛門內,如不及時複位,可引起肛門水腫、腫痛,小的乳頭可自行回到肛門內。

腫大的乳頭可引起刺激性的肛腺分泌,從而引起肛門瘙癢及濕潤。

局部檢查:可摸到腫大的肛乳頭,窺器下可以看到小的肛乳頭如三角形突起,大的肛乳頭如黃豆或葡萄狀隆起,質硬,表麵光滑,頭大蒂小,可脫出肛門外。

其表麵覆以上皮,呈灰白或黃白色。

4)治療

在治療上,這兩種病比較簡便,但前提必須是早檢查、早治療。

(1)保守療法:溫鹽水坐浴局部,使局部保持清潔,並可在肛竇底部塗5%~10%硝酸銀溶液,每日1次,也可用橄欖油30~60ml灌腸。也可用各種痔瘡栓、膏藥物。

同時可口服抗生素,治療引起該病的腹瀉等腸道感染,或使用緩瀉劑,使糞便排泄正常,如麻仁潤腸丸等。

由於肛竇的解剖及生理特點,其竇口向上,積存的糞便殘渣及膿汁不能完全排出,多不能完全治愈,隻能減輕症狀。

(2)手術療法:局麻下,完全切除肛乳頭,以及病變的肛竇炎,無明顯出血者,可不作結紮,隻須壓迫出血即可。

對術後患者,應每天溫鹽水坐浴,口服潤腸通便的藥物,防止大便幹燥,影響傷口愈合。同時,在3~5日後以指擴張肛管,以免傷口粘連。對伴有肛門梳硬結的老年人,手術時一並切開。

二、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與其他膿腫的區別

1.性質

肛門、直腸這裏麵包含著兩個意思:一種叫肛門周圍膿腫;一種叫直腸周圍膿腫。前者是膿穴往下進展,在肛門周圍部分淤膿;後者是膿往上進展,在肛門提肛肌近直腸部分淤膿。

痛點區別:肛門周圍膿腫因是在齒狀線上的痛覺神經處進行病狀,故通常都是在患者痛的無法忍受的情況下切開肛門排膿。而盲腸周圍膿腫則是在完全無痛覺的部位進行,因此病發前期很不容易發覺,而且病狀嚴重時才發覺,進行處理,因此,直腸周圍膿腫比肛門周圍膿腫更加嚴重。

2.確診檢查

確定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性質及範圍,對治療膿腫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