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療方麵,肛門皸裂多由皮膚病引起,因而,以外用藥物治療為主,而肛裂則以手術治療為主。
3.肛裂與潰瘍性大腸炎的鑒別
潰瘍性大腸炎常並發於肛門周圍炎、肛瘺、肛裂和內痔。
潰瘍性大腸炎所致肛裂多輕淺,且見於肛門的兩側,伴腹瀉、腹痛、便膿血。而肛裂嚴重者疼痛也可牽及腹部,但以肛門疼痛最為劇烈。肛裂的裂處可有少量分泌物,便中帶鮮血,但糞便中不帶膿血。
此外,對疑有潰瘍性結腸炎者,通過纖維結腸鏡檢查,可明確診斷。
4.肛裂和痔瘡的鑒別
肛裂是以肛管皮膚裂口、肛管潰瘍、難以愈合為主要表現。痔瘡則是由於肛門周圍靜脈形成靜脈曲張、靜脈血管團,以及直腸下端黏膜滑動而形成的。
共同點:肛裂多數伴有哨兵痔,特別是Ⅲ期肛裂,都伴有外痔,同時伴有內痔;而痔瘡可單有內痔、外痔以及混合痔。其二者表現,在Ⅲ期肛裂時,肛門外觀表現多相同。
不同點:①肛裂以疼痛為主,痔瘡以出血為主,隻有外痔發炎腫脹時,痔瘡才會劇痛;②肛裂均有肛管皮膚裂開,而痔瘡則無,在肛門指診時,即可確定,肛裂者多不可行肛門指診,或者窺器檢查;③肛裂多伴有肛乳頭肥大、肛乳頭瘤,而痔瘡則不伴有肛乳頭肥大或乳頭瘤;④肛裂者,肛門外觀可見狹窄,而痔瘡患者則多見內痔脫出、外翻。
5.肛裂與肛管損傷的鑒別診斷
肛裂特別是急性肛裂與肛管損傷在診斷上有一定難度。此二者裂口均新鮮,常伴有鮮血點滴,都常見於大便幹燥,用力排便後。但肛裂多持續性便秘,排便困難,裂口疼痛,呈惡性循環式加重。而肛管損傷則是一過性,偶然現象,其自愈性極明顯。
此外,肛裂多表現在肛門本身及其肛門的排泄功能方麵;而肛管損傷,則除了大便秘結外,還有外力作用及其他情況導致的肛管損傷,具有非常明確的外部原因,譬如,肛門窺器使用時用力過猛等,均可致肛管損傷。
6.痔出血與肛裂出血的鑒別
二者出血都是鮮紅色,所不同的是痔出血一般無痛感。痔出血多由糞塊擦破曲張的靜脈黏膜,即內痔黏膜而引起。由於內痔黏膜是受內髒神經支配的,一般無痛感,因而痔出血無痛。而肛裂位於肛緣,多由幹結糞塊撕裂肛緣皮膚而引起,由於肛緣皮膚是受體神經支配的,痛感非常明顯,有的肛裂病人在排便後甚至要痛幾個小時,因而肛裂出血有劇痛。肛裂病人排便時又出血又劇痛,不敢去排便,越怕排便,大便越幹硬,越不易排出,這就把排便規律打亂了,使正常排便反射遭到破壞,易於形成便秘,繼之也就容易發生痔。因此,肛裂也是並發痔的原因之一。肛裂越重,排便時越痛,如此惡性循環,可發展成為頑固性肛裂,甚至引起病人精神失常。因而,頑固性肛裂應及早徹底治療,免除排便時的痛苦,防止引起更多的並發症。特別是防止大便幹結及便秘,是預防肛裂的根本措施。
還必須指出,臨床上如痔與肛裂同時存在,其出血症狀難以區分,必須進行肛腸仔細檢查,方可明確診斷。
七、腸道以及肛門部一些疾病的鑒別
1.痔出血與直腸息肉出血的鑒別
痔出血與直腸息肉出血,一般都無痛感,這是它們的共同特點。所不同的是,直腸息肉出血多見於兒童,而痔出血則兒童少見。最終鑒別要通過臨床直腸指診及直腸鏡檢查。如為直腸息肉,直腸指診時,可在直腸內摸到帶蒂腫物,或通過直腸鏡見到息肉腫塊。而痔出血為齒線上下之靜脈曲張痔塊,質柔軟,與直腸息肉完全不同。
2.直腸脫垂與直腸息肉等疾病的鑒別
直腸脫垂是肛門脫出物中的一種,此外還有直腸息肉、肛乳頭瘤、肛管疣、皮贅外痔等。直腸脫垂與這些脫出肛門外的疾病不難區別。
而肛管皮膚缺損與環切術後引起黏膜外翻,易與直腸黏膜脫垂混淆,前者有痔、肛瘺手術史,脫出的黏膜為片狀或環狀,因長期擦損,可有明顯的充血、水腫和分泌物增多,用手推之不能還納肛中,色鮮紅,而直腸黏膜脫出可還納肛中,色淡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