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痔瘡的檢查與診斷、鑒別(2)(2)(2 / 2)

另外,肛管直腸癌晚期,也可出現腫塊隆起脫出肛門外,但有明顯惡臭,形如菜花,堅硬不平,有大量膿血性分泌物、劇痛等癌特征,與直腸脫垂是完全不同的。

3.哪些瘺與肛瘺相似,如何鑒別

肛門周圍及骶尾部也有許多瘺管,易被誤診為肛瘺,應加以鑒別。

(1)會陰部尿道瘺:這種瘺管是尿道球部與皮膚相通,常在泌尿生殖三角區內,排尿時尿由瘺口內流出。瘺外口位置多數與肛瘺相似,但其由瘺外口排出者為尿液。尿道瘺常有外傷史和尿道狹窄,且不與直腸相通,肛管和直腸內無內口。

(2)骶骨前瘺:由骶骨與直腸之間的膿腫在尾骨附近穿破形成,無通向肛門的瘺管。

(3)先天性瘺:由骶尾部囊腫化膿破裂形成,原發外口常在臀溝中點,尾骨尖附近。瘺內可見毛發,由胚胎發生。

(4)其他:如直腸尿道瘺、直腸膀胱瘺、直腸陰道瘺等,較易與肛瘺鑒別。

4.痔出血與直腸癌出血的鑒別

痔出血與直腸癌出血都無痛感,這是二者的共同特點。但痔出血者的血呈鮮紅色,血附於大便表麵,而直腸癌出血是癌浸潤直腸黏膜使其表麵潰爛而引起的出血,血液與大便混合,呈暗紅色,臨床上稱之為果醬樣大便。結腸鏡檢查可見到直腸癌的潰瘍性腫物,是區別於痔的最主要依據。

5.痔出血與消化性潰瘍出血的鑒別

一般來說,二者的鑒別在典型病例中是不難的。可是,臨床上病情千變萬化,症狀不都是那麼典型,特別是原有潰瘍病者,在痔的手術操作後,痔的傷口可以出血,二者出血同時出現,混在一起,一時就難以鑒別。由於痔出血量大時,血可以回流至結腸內,血液與腸液混合,血色也就不是鮮紅的了。也有過這種病例,一位有消化性潰瘍病史的重型混合痔內痔脫出的男性病人治療,在手術操作(O-CIBC新療法)後的第二天,病人突然大量便血,一次出血量有500毫升左右,血色紅紫相混,並有紫色血塊,一時難以區分是消化性潰瘍大出血,還是痔手術操作後並發的大出血。經過積極的搶救治療,在嚴密的觀察中,反複檢查痔的傷口,未發現明顯的大出血征兆,直到大出血後第二三天,大便慢慢變成柏油樣,方明確是由於病人對痔手術操作的精神緊張而誘發的消化性潰瘍大出血。

6.痔瘺與膿瘍的區別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將痔瘺與膿腫混為一談,以致在自我治療中失誤,如將用來對付膿腫的軟膏塗抹在痔瘺上,結果無任何效果,因此,有必要將痔瘺與膿腫的區別敘述如下:肛門周圍生了一粒粒像腫膿般的東西,而一直無法治愈,就會形成血膿。且會周圍腫起感到疼痛,其分泌物會使肛門周圍發癢,此即痔瘺症狀。

臂部周圍長出的膿腫,雖與上述症狀類似,但也有下列的差異:

(1)膿腫在腫起的中央部分會長膿栓,而痔瘺則無。

(2)膿腫是從皮膚的汗腺或脂腺開始,但痔瘺是以肛門內之肛門小窩為原發灶。

因此,對於痔瘺和膿腫一樣在痔瘺周圍擦上軟膏或塞入坐藥,均無法產生任何效果。

7.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應與相似的膿腫相區別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應當與部分相近部位的先天性疾病,以及皮膚等附屬器的病變相鑒別。

(1)毛囊炎:好發於尾骨及肛門周圍,有排膿的外口以及短淺竇道,特點是在外口內有毛發和小毛囊。

(2)化膿性汗腺炎:好發於肛周皮下,有廣泛的病區和多個流膿的瘡口,瘡口間可彼此相通,形成皮下瘺道,呈蜂窩狀,但其不與肛門齒線,以及直腸相通,外觀可見肛周病變皮膚增厚,有廣泛慢性炎症和瘢痕的形成。

(3)骶骨尾骨結核:可有結核病史,病程較長,伴有全身症狀,X線可見骨質損害,與肛門直腸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