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外科正宗》對枯痔療法加以係統整理,使用三品一條槍(明礬、白礬、雄黃)、枯痔散(白礬、蟾酥、輕粉、砒霜、天靈蓋等)。

還創造了喚痔散、護痔膏、起痔湯、生肌散等,使用方法已相當完善。新中國成立後,對枯痔療法予以全麵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如:①改進了枯痔藥物,製成了無砒霜枯痔釘,減少了有砒霜枯痔釘的毒性作用。②改進了插藥方法和器械。③闡明了枯痔釘療法的機製是通過異物刺激而導致痔皺縮的新理論。

(1)枯痔療法的適應症和禁忌症:各期內痔和混合痔的內痔部分均為枯痔釘適應症。對嵌頓性內痔,枯痔散仍有一定的使用價值。肛門直腸急性炎症和有出血傾向體質的病人忌用。

(2)枯痔釘的藥物:古人多用有蝕肉枯痔、活血化瘀作用的砒霜、白礬、雄黃、朱砂、輕粉、硫黃、乳香、沒藥、冰片等作為枯痔藥物。無砒枯痔釘藥物,以福州市醫院的二黃白枯痔釘為代表藥方,內含黃柏粉、大黃粉、白及粉。

(3)枯痔釘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操作方法:病人采取左側俯臥位,上腿屈曲,下腿伸直,充分暴露肛門。常規消毒,鋪巾,肛周用1%的普魯卡因10毫升左右注射局麻後,內痔可充分顯示。根據內痔位置、形態及大小,決定插釘數目。術者左手固定內痔,右手捏住釘尾,將釘尖刺入痔黏膜內,剪去剩餘枯痔釘,使剩下的釘高出痔黏膜1~2毫米左右。插釘的深度要根據痔的大小而定,切勿插入肌層。釘與釘之間距離約3毫米左右。術後將內痔還納,用油紗布及紗布外敷包紮。

操作中及術後注意事項:①內痔固定好是插釘成功的關鍵。

術後要求病人配合好。②術者插釘時要準確而且計劃好,切勿插入又拔出,因可引起痔出血,帶來操作困難,影響插釘成功。③插釘後24小時內禁止解大便,以免枯痔釘滑脫和釘孔出血。

(4)枯痔療法的治療特點:①枯痔療法對內痔治療有較好的療效。②治療方法簡便,治愈時間短,約為8~10日。③有一定的並發症,如出血多;病人痛苦較大,尤以枯痔散治療後為最;複發率較高,最高可達20%左右。④不能治療外痔。

3.注射療法

注射療法是指國內外都采用局部注射藥物,使痔萎縮的一種治療方法。

藥物注射療法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內痔最常用的硬化萎縮療法。即把藥物注射至痔核的黏膜下靜脈叢間隙,引起輕重不同化學炎症反應,從而使淋巴凝固,纖維組織增生,將曲張靜脈包繞於瘢痕組織內,瘢痕組織攣縮,使靜脈、動脈狹窄,阻斷局部血液供應,使痔核萎縮,不再出血、脫出肛門外,達到治療或減輕症狀的目的。

藥物注射後,痔核曲張之靜脈周圍24小時內即產生明顯水腫,有急性和慢性炎細胞浸潤,黏膜下層內纖維組織增多,而注射部位因有纖維組織變性,常可摸到硬結,並可保留2~4月,痔核下部注射藥物後,可使血管阻塞,引起血栓,使痔核縮小,而纖維組織則形成一纖維膜,包繞痔核,免受損傷,在痔核上部注射可阻塞痔核根部的靜脈、動脈,使痔核萎縮,並使痔核與肌層粘連固定,不再脫出。

我國采用注射療法治療早期內痔,已有50多年曆史。過去常用的藥物為5%石炭酸甘油、5%的魚肝油酸鈉。近年來注射療法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在枯痔療法的基礎上,研製成枯痔注射液,通過注射枯痔液,使痔組織壞死脫落,達到治療的目的。

注射療法所采用的藥物,根據藥物對痔組織產生的作用不同,一般分為硬化劑和壞死劑兩類。使用壞死劑常發生感染、大出血及直腸狹窄等後遺症,因此不常采用。注射硬化劑,由於操作簡便,不破壞正常的直腸肛門生理功能,術後並發症及後遺症少,因此受到普遍重視。目前歐美一些國家和日本的學者認為注射療法即硬化療法。常用的硬化劑有5%的酚植物油或酚甘油、5%魚肝油酸鈉、4%的鎂粉乳劑等。

(1)國內常用藥物及製劑:注射療法的藥物是很多的,常用的藥物有維生素C、5%的葡萄糖注射液、非那根、鹽酸奎寧等。常用製劑有消痔靈液:明礬、五倍子等(北京廣安門醫院方)。複方訶子液:訶子、明礬、枸櫞酸鈉等(湖南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方)。

(2)注射方法:根據痔的輕重分期及病理變化特點,可采用不同的注射方法。一般分為單純注射法、二重注射法和四步注射法等。下麵介紹常用的單純注射法,它主要適用於內痔。病人采取左側俯臥位,充分暴露肛門,常規肛門皮膚消毒,肛周局麻,肛鏡顯示內痔,將藥液單純注射於內痔黏膜下層。根據不同藥液及痔的大小決定注射量。注畢用油紗布及紗布加壓包紮固定。

(3)硬化劑的治療機製:主要是通過痔組織的纖維化而使痔粘連固定和止血。因而,理想的硬化劑應能在注射區產生較強的纖維化,不壞死,無毒,無副作用。

(4)注射療法的原理:從最初使用注射藥物療法開始,人們就從不同的角度去探討藥物注射療法的機理。

目前,對藥物注射療法大致有以下共識:

①藥物注射後,導致局部產生無菌性炎症,使脫出的直腸黏膜與肌層、直腸與周圍組織產生纖維化而被粘連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