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療法具有不需麻醉,操作簡便,不影響日常工作等優點。
但隻適用於內痔範圍,而且複發率高,約達30%左右。此外,假如冷凍操作方法掌握不當,冷凍時間過長,可損及大血管而引起大出血。
5.O-CIBC新療法
O-CIBC新療法:這是一種以醫用膠代替縫合的綜合療法,操作簡便,適應症範圍廣,病人痛苦小。
(1)O-CIBC新療法的方法:O-CIBC新療法治療痔是20世紀80年代由北京東華門鐵路醫院肛腸科創立的。“O”代表手術,“CIBC”代表痔瘡膠。痔瘡膠為透明液體,對機體具有止血、護創、粘接等作用。因此本療法其名稱可謂“痔瘡膠代縫合的痔全切除術”。它是利用痔瘡膠代替縫合線的一種改進的手術綜合療法。
①適應症:適應各期內痔、外痔、混合痔、內痔脫出及嵌頓等。
②操作方法和步驟:病人采取左側俯臥位,左腿伸直,右腿屈曲,肛門及周圍用新潔爾滅消毒,鋪好消毒巾,肛周用1%的普魯卡因液12~15毫升左右及亞甲藍稀釋激與2%的普魯卡因1∶1的濃度10~12毫升局麻,待肛門括約肌鬆弛,痔完全顯露出來後,檢查需要治療的痔的大小、數目、位置;然後按先做內痔、後做外痔,先做上麵、後做下麵的順序,用彎血管鉗夾住痔的基底部,剪除血管鉗上的痔,用電灼血管鉗上的創麵止血,再在創麵上塗上痔瘡膠,約20~30秒鍾即可凝固,不必縫合,即可去掉止血鉗。若無出血,依同樣方法、步驟治療其他痔。一般手術操作時間約為15~20分鍾,治療即可完成。術畢以紅黴素軟膏納入肛門內,外敷油紗布及紗布冰塊(可防止出血及水腫),包紮即可。
③操作要點:O-CIBC新療法是一種簡化和改進了的手術綜合療法,要求在局麻下暴露出痔,麻醉藥物一定要均勻地注射於肛周皮下肌層內,並在骶尾下方適當多注射一些,也要深一些,使肛門括約肌鬆弛良好。痔顯露後,對痔的先後處理要有一個合理的設計,無論是縱行還是環行切除痔,必須留下痔之間的黏膜及皮橋,以防止術後疤痕引起肛門直腸狹窄。操作應仔細,輕柔,特別要與助手配合好,防止肛門過度牽拉而引起出血。由於這是一種傷口閉合式操作,因而操作中一般出血很少。每個痔的治療一定要徹底,不要留下殘端,以防操作後腫脹和出血等並發症。
(2)O-CIBC新療法的特點:通過10餘年的臨床實踐及數千例病人的治療經驗,此療法有以下特點:
①方法簡便,把以往手術切除法簡化為閉合式切除。一般操作時間短(約15~20分鍾左右),術中出血很少。
②適應症範圍廣。凡屬內痔、外痔、混合痔及痔脫出、嵌頓,甚至合並有肛裂,單純瘺管者,均可一次完成。
③治療後對病人生活影響小。一般術後第二日病人可以正常進食、排便和下地活動。
④由於操作時間短及出血少,病人相對痛苦小。
⑤由於手術是閉合式操作,操作中很少涉及肛門括約肌,因而治療後無肛門失禁及肛門狹窄等後遺症。
但本療法對少數敏感性高及體質較差的病人仍存在一些並發症,如術後疼痛重及大出血等。
6.挑治療法
挑治療法:這是近年來我國醫務人員發掘整理出來的民間療法,對內痔出血、脫出及血栓等,均有一定的療效。
(1)痔點挑治:一般在第7頸椎棘突平麵,一直到第2骶椎平麵,棘突兩側至腋後線的範圍內尋找痔點。痔點有如下特征:形如丘疹,稍突起於皮麵,如針頭或小米粒大,圓形,略帶光澤,顏色可為灰白,棕褐或淡紅色不等,壓之不褪色。痔點與痣、毛囊炎、色斑等有明顯的區別。
背部有時可出現兩三個痔點,應選用其明顯的一個,且痔點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
(2)穴位挑治:可選腎俞、大腸俞、上髎、次髎、中骨髎下骨髎長強等穴位。
(3)區域挑治:根據實踐經驗,挑治對肛門疾患,越靠近腰部選點,效果越好。在治療的具體操作中,為了減少找痔點的困難,可在第3腰椎至第2骶椎之間左右旁開1~1.5寸的縱行線上,任選一點挑治,其療效也很好。
囑患者取側臥位,局部碘酒消毒,用普通刀片,快速剔開表皮,傷口與脊柱平行,長約0.5厘米,挑治的深度為0.2~0.3厘米。挑治針尖應與脊柱平行,從淺向深挑,挑出白色纖維二三十條,並把每條纖維挑斷,或剪去,或把挑出的纖維彈撥幾下,以增加刺激,挑盡為止。傷口一般無出血或稍有出血。然後用碘酒消毒,外覆以膠布,挑治時間為15分鍾,若療效不明顯,1周後可再行挑治。
其注意事項與其他手術療法無本質區別。
對初期內痔出血及晚期內痔脫出等有緩解作用。其治療機製可能是通過神經的調節作用抑或其他作用,與針灸的作用機製相似,療效也是肯定的。
凡屬年老體弱的痔病病人,不適宜於手術治療者,可采用此療法。
7.激光療法
激光療法:利用激光的作用,使痔壞死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