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科學的發展中,激光應用於醫學中的範圍日益擴大,激光切除肥大前列腺等已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同樣,也可應用激光切除痔。
(1)適應症:內痔Ⅰ、Ⅱ期及混合痔的內痔部分。
(2)操作方法:病人采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常規消毒肛周及肛門皮膚,在肛鏡下觀察好痔後,將激光頭置於痔的中心部位,直至痔溶解脫落後,再以同樣方法治療另外的痔。術畢,將紅黴素栓或洗必泰痔瘡栓納入肛門內。
(3)治療特點:
①激光療法是近幾年來開展的新療法,尚未總結出一套完整的經驗,而正處在臨床實踐中,據初步觀察,其操作方法比較簡單,病人痛苦小。
②由於激光溶解組織快,操作方法不易掌握,操作中易出血;加之,過大過深,組織損傷大,過小過淺,痔會留下殘部。因而並發出血、複發率高及肛門疤痕狹窄為其不足之處。
8.擴肛療法
擴肛療法:對痔脫出、出血等有緩解作用,對內痔的治療也有一定的效果。
擴肛療法是1969年英國醫生洛德(Lord)在對嵌頓痔施以擴肛進行還納而率先提出的。通過對痔的臨床觀察,他認為在病人的直腸下端和肛管出口處有一狹窄存在。狹窄可使正常肛管擴張受阻,糞便需在加壓下排出,壓力可導致血管襯墊充血而形成痔,痔又可堵塞肛管出口,使排便時受壓增大。如此惡性循環,則引起痔的出血、疼痛及脫出等症狀。肛管擴張法可使狹窄鬆解,打斷充血—梗阻—充血的惡性循環,使肛管組織恢複正常,痔亦得以治愈。
擴肛療法是在局麻、腰麻或骶麻情況下,以手指對肛管進行擴張,一般可擴大到4~6指,持續3~5分鍾。一般每周1次,1個療程為2~3周。此外,擴肛療法除適於治療具有疼痛及出血等症狀的痔外,還對肛裂具有一次徹底的治療效果。但必須指出,擴肛療法不能代替治療痔的手術操作及其他療法。
9.紅外線照射療法
紅外線照射療法:這是近幾年崛起的新方法,對Ⅰ、Ⅱ期內痔具有止血及促使纖維化的良好效果。
但由於本療法操作簡單、療效快、無痛苦,可以多次治療,因而仍不失為一種治療輕度內痔的較好療法。不足之處為:適應症範圍窄,易複發。治療時,病人采取側臥位,在肛門鏡下將紅外線頭按壓痔區,即可照射。每點照射1~1.5秒即可。每次脈衝可產生直徑為3毫米,深度為3毫米的壞死區。術後囑患者保持大便通暢及肛門清潔,每日肛門內納入洗必泰痔瘡栓l枚。痔一般在1~2周內即可治愈。
10.針灸療法
痔瘡使用針灸來治療,古來有之。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有針刺治療痔瘡的經驗和穴位記載。而晉代的《針灸甲乙經》雲:“痔痛,攢竹主之;痔,會陰主之。”之後曆代醫家記載有許多治療痔瘡的穴位和方法。且經過當今醫家證實,針灸對痔出血、脫出、腫痛、肛門下墜都有較好的療效。臨床上常取燕口、齦交、白環俞、長強、承山等穴,同時,還可配以二白、三陰交、委中、腎俞、大腸俞、命門、氣海、昆侖、太衝等穴位治療痔瘡。此外,也可辨證論治,調整配穴。
11.手術治療的前前後後
(1)痔瘡手術治療的特點:西醫手術治療痔采用的是切除法,分結紮切除法和縫合切除法兩種。西醫手術一般都必須在骶麻或腰麻下進行,將痔切除,並結紮或縫合傷口,手術治療的特點如下:
①治療徹底。能在良好的麻醉下進行痔的徹底治療,且無論是內痔、外痔或混合痔,均可徹底切除幹淨。
②手術前後的要求較高。如術前灌腸和腰麻,手術後病人必須臥床休息,禁食,輸液以補充營養,待傷口拆線後方可排便。
③手術中出血較多尤其是重型痔,內痔脫出,止血較難。手術後常遺留一定的後遺症,如肛門狹窄等。
(2)痔瘡的手術療效:外科手術療法,切除痔核,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其特點是隨著手術方法的改進,手術中及手術後痛苦較輕,創麵愈合快,療效肯定,但要求手術條件較高。
手術時可切除有炎症的肛竇、直腸下部多餘的黏膜、肛門多餘皮膚,切除肛門內外的全部曲張之靜脈,並截斷動脈,同時切除伴發的外痔、肛裂、肛瘺及肥大乳頭,並保持肛管和肛門功能。這就要求術者清楚肛門直腸部位的生理、病理、解剖特點,以免曲張的靜脈不能全部切除而複發,或因切除過度而使肛門功能受到影響。手術切除痔核有其相應的適應症和禁忌。譬如,有脫出、出血、感染、肛門周圍不潔和瘙癢等顯著症狀的內痔,應擇期手術。有膿腫、急性炎症的患者應控製感染後再行手術治療。另外,門靜脈高壓引起的肛門靜脈曲張以及有血液係統疾患的患者、妊娠婦女,均不宜行手術治療。總之,適時適當地選擇手術治療,是治療痔瘡的可靠方法。
(3)痔瘡手術前須作的檢查:痔瘡患者術前應作的檢查與其他普通外科手術相同。
①血常規:通過紅血球、白血球計數,以及中性細胞、淋巴細胞的測定,來監測人體機能的狀況。通過血小板計數及出凝血時間的測定,來確定手術是否能正常進行,判斷術後可能出現的並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