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皮膚疣物。即皮膚(肛門輪)的凹凸不平現象。能簡單地治好。

⑤手術傷口的延誤治療。常見於患肛裂時。手術後的照顧不當時,容易發生。若在此部分加以植皮手術,就能提早治愈。

⑥手術後出血。本來肛門就是易出血的地方,有些嚴重的病症,在動大手術後第10天,結紮的粗血管鬆弛,突然大量出血。此時不必到急診處去,隻要找到動手術的醫生,再度把血管紮緊即可。

(2)預防:為了預防上述後遺症,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應根據痔的不同類型及輕重,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以盡量選用操作簡便、損傷組織最小的方法為佳。西醫手術一般常采用腰麻或骶麻,麻醉固然安全,但肛門充分鬆弛後易受損傷,局麻就較少發生這類情況。

②手術操作中一定要仔細、認真、輕柔,辨清肛門解剖,使組織損傷小,出血少。

③手術後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傷口嚴重感染,並囑病人及早作肛門運動,促進肛門血液循環,以利於肛門肌肉功能的早日恢複。

13.痔瘡手術後出現肛門腫脹的原因

術後,組織出現輕度腫脹,這是局部的正常反應,一般無須處理,傷口愈合後,腫脹便可自行消退。至於腫脹嚴重者,則應查清原因,認真處理。痔在手術、注射、枯痔及激光療法等治療後,肛門它出現嚴重腫脹,有以下幾種原因:

(1)痔切除不徹底,遺留的殘部引起了組織的水腫反應或並發血栓等,均可出現腫脹。

(2)枯痔藥物及激光的強烈刺激引起痔及其周圍組織的反應,而且所出現的腫脹都是比較嚴重的。

(3)痔在手術後並發化膿感染,引起組織的腫脹反應一般是比較嚴重的。

(4)肛門直腸部手術後,傷口外翻於肛門外,一般見於重型混合痔並發內痔脫出的病人。由於創麵大,肛門括約肌痙攣,靜脈回流受阻而引起明顯腫脹。

二、痔瘡的藥物治療

手術雖不失為一個根治痔瘡的辦法,但大多數患者還是寄希望於不開刀,少受疼痛就能解除病痛折磨的心理。

1.痔瘡的中醫藥物治療

中醫學認為本病與飲食、胎產、掙努用力,氣血交錯等有關,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指出:“因而飲食,筋脈橫解,腸辟為痔。”

《外科大成》中說:“婦人或難產,小兒或夜啼等因致使氣血縱橫,經絡交錯,流注肛門而成此痔疾。”《醫宗金鑒》說:“負重遠行,以致氣血交錯而生痔者”,“又有產後用力太過而生痔者。”

(1)中醫對痔瘡的分類:中醫對各種痔瘡的命名古來有之,而現在的老中醫或民間,也還流傳或使用此種分類方法。

(2)中醫辨證施論:

初期:

【症候表現】痔瘡核小,質柔軟,痔表麵色鮮紅或青紫,常因大便時摩擦出血,出血時一線如箭,或點滴不已,不覺疼痛,痔核也不脫出肛門之外。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治法】清熱利濕,通便止血。

【方藥】槐榆煎加減(槐花15克、地榆15克、金銀花19克、茵陳12克、土茯苓15克、浙貝母12克、白芷15克、桔梗12克、甘草7.5克)。

【成藥】牛黃解毒丸、龍膽瀉肝丸、枯痔散、腸連丸。

二、三期:

【症候表現】內痔增大,便時脫出肛外,便後很快回複,出血量較少;或內痔脫出,不及時還納肛內,因發炎腫大而發生嵌頓。痔呈青紫色,有持續性劇烈疼痛,肛門周圍水腫,小便困難、腹脹、惡心、嘔吐、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通便,止痛、止血。

【方藥】槐榆煎加減(槐花15克、地榆15克、金銀花19克、菌陳12克、白芷15克、桔梗15克、當歸12克、赤芍15克、田七15克、甘草7.5克)。

【成藥】消炎解毒丸、抗菌消炎片。

下麵3個民間驗方,配合坐浴療法,對促進患部血液循環具有很大的功效。對於輕度痔瘡,連續實行10天左右,則可完全痊愈。

但要注意的是,坐浴時上半身要披上毛巾或穿上浴衣,以防熱氣喪失。

【驗方一】艾葉50克(鮮品250克),以1公升的水煎至半量,加入熱水中,實行坐浴,這是腰部以下侵入熱水中的沐浴法,侵到上半身冒汗的程度即可。

【驗方二】或以2~3株幹蘿卜葉,用2升的水煎至半量後加入浴水中,實行坐浴。

【驗方三】無花果葉煮湯,坐浴也可。

(3)單方、驗方:

內服藥

【驗方一】蕪菁子1合(112克),搗研成細末,以開水1杯衝入,布包絞汁,每次12克,空腹服下,片刻即可通便,連續幾次,就能生效。

【驗方二】金針菜150克和紅糖150克。先將金針菜用水2碗煎成1碗的量,加入紅糖調拌,調溫服下,連服數次。

【驗方三】新鮮的胭脂菜葉或果40~75克,搗碎絞汁,以溫水衝服,連服幾次,可收奇效。

【驗方四】以幹落葵(果)19克,配以板藍根等量,以水煎服,對痔瘡初起有效。

【驗方五】每日清晨,空腹食下澆上蜂蜜的香蕉2~3條,香蕉愈熟愈好,蜂蜜則愈純愈佳,重患者服用40~50日,輕患者約30~40日即可見效,不再為便血所苦。

【驗方六】白木耳19克燉冰糖,睡前吃,次數不限,至痔愈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