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按摩排毒養生(1 / 3)

經絡如同人體氣血運行的大小管道遍布全身,按摩通過各種手法可以打通經絡,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使氣血通暢,從而達到排毒養生的目的。

按摩排毒法概述

中國的按摩曆史非常悠久,相傳黃帝時期,有一位叫俞跗的人發明了“古代按摩八法”,這就是最初的按摩療法。後來,按摩被用來治療肢體麻痹、濕症、厥症、痿症和寒熱等症。

在醫學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還是喜歡利用這種古老的方式來強身健體,按摩也在排毒領域大放異彩。

經絡如同人體氣血運行的大小管道遍布全身,按摩正是以中醫經絡理論為基礎,通過各種手法按摩穴位,通過神經階段性反射、軀體內髒反射或擴散,作用於人體的經絡,刺激人體的皮膚、肌肉、血管、神經等,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使氣血通暢,心肺功能得到加強的健身方法。

通過按摩,皮下多餘的脂肪被調動,髒器也得到了滋養和激發,整個身體通暢、協調、平衡運作,毒素自然無處藏匿。

按摩的排毒機理

增強心髒功能

按摩能刺激血管壁,降低血流阻力。穴位按摩療法可以通過按摩人體穴位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心髒血流輸出量,使心髒供氧充足,使血液循環順暢,毒素就不容易在血管壁沉澱和凝結。

促進血液流動和淋巴循環

按摩通過對全身經絡的揉捏推拿,使血液和淋巴液流速加快,疏通凝集在血管中的造成血栓、血脂的膽固醇等毒素,從而改善血液黏度、濃度過高的狀況,對冠心病、高血脂患者減輕病情十分有益。

改善血液微循環和腦循環

按摩可使人體毛細血管的口徑增寬。毛細血管中的血液充盈情況得到好轉,血球積聚現象也會逐漸消失。對頭部、頸部進行推拿按摩後,腦血流量會顯著增加,堆積在大腦的毒素就會得到有效排除,大腦皮層的緊張得到緩解,因此人會感到神清氣爽、精神飽滿,疲憊感消失殆盡。

協調髒器運作

人體的各個內髒器官在運作時,都有某種特定的生物信息(各內髒器官固有的頻率、熱量和生物靜電等)。當脊柱周圍發生病變時,它的生物信息就會發生變化,而通過按摩刺激脊柱神經,就可以改變紊亂的信息管道,使全身各個細胞、器官、組織能夠協調運作,相互配合,排斥、收集、處理和排除毒素。

消除皮下脂肪堆積

按摩能促進汗腺及皮脂腺的分泌,擴張皮膚淺表血管,增加皮膚的血液供應量,促使肌肉運動和皮下脂肪的消耗,提高肌肉的收縮力,消除皮膚鬆弛和腫脹現象,從而增加皮膚的彈性和光澤度,達到減肥瘦身的效果。

按摩的注意事項:

按摩時喝清水,在按摩後去洗手間排出毒素。

用手指按摩要注意修剪指甲,用其他工具刺激時,應光滑無刺,避免損傷皮膚,按摩時如出現疼痛、倦怠、口幹等症狀(關節炎患者較明顯),均屬正常現象。

按摩後 30 分鍾內,需飲 50℃以上的溫開水 300~500 毫升(腎髒和心髒病患者,飲 150 毫升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按摩後由於毛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體溫稍有升高,嚴禁用冷水洗或用冷毛巾擦按摩部位。

心髒病、糖尿病、腎髒病、高血壓病及癲癇患者,按摩時間一般不超過 10 分鍾。

有急性炎症的病人,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肺炎、急性闌尾炎、蜂窩組織炎等不能進行按摩。

了解正確的按摩手法

按摩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其手法並不僅限於“按”、“摩”兩種,它是多種多樣的,推、揉、摩、抹、擦、按、振、彈、打、滾、捏……不一而足,而且不同的手法,對身體的保健和排毒功效也是不一樣的。下麵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正確的按摩手法。

推法

解釋用手指、手掌或手肘緊貼穴位,以腕部或肘部施力向前用力進行直線推壓的按摩手法。

推法適用於全身,但推中常常包含有摩,因此臨床上經常將推法和摩法配合使用,比如施用於雙臂雙腿等肌肉豐厚處,就多用推摩結合的手法。推摩的手法是多樣的,把雙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對拇指,食指對食指,雙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動,叫作雙手集中推摩法,這種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種手法。臨床常用的,還有一指禪推法、掌平推法、肘平推法等推摩方法。推法在操作時所用的力量須由輕漸重,根據不同部位而決定用力大小。

功效舒筋活血、消腫止痛、增加皮膚彈性、促進血液循環和毒素排除,並能消除疲勞和放鬆肌肉。

摩法

解釋用手指或手掌貼附於患者身體的適當部位,以腕關節為著力點,帶動掌心、掌根和手指作順、逆時針方向的回旋摩動的按摩手法。

摩法適用於全身各處,尤其常用於胸腹部、肋部等。操作時要求施術者肘關節自然微屈,腕部放鬆,指掌伸直放平,在皮膚表麵回旋摩動,動作輕柔而協調,臨床常用的有指摩法和掌摩法。掌摩法的頻率根據病情的需要而定,一般慢的 30~60 次/分鍾,快的 100~200次/分鍾左右。指摩動作宜稍輕快,每分鍾 120 次,掌摩法宜稍重緩,每分鍾 80~100 次。摩法一般是順時針方向運動,古時有“順摩為補,逆摩為瀉”的說法,按摩時可根據自身狀況決定按摩方向。

功效疏氣活血、消腫止痛、健脾和胃、理氣化痰、調補髒腑、增強皮膚彈性。

拿法

解釋用拇指與食、中指或其他手指相對,做對應鉗形用力,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做一收一放或持續的揉捏動作。

拿法適用於頸部、肩部及四肢。操作時施術者手腕放鬆,指腹和整個掌麵著力,動作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靈活且有節奏。拿法和提法相結合的手法稱為提拿並用。拿法可根據不同疾病、不同部位,采用指拿、四指拿、五指拿和抖動拿等手法。速度可快可慢,但要有節奏並保持連續性,不可忽快忽慢、忽輕忽重。

功效緩解疲勞、調節神經、通絡散寒、鎮靜止痛、消除肌肉痙攣。

抹法

解釋手指或手掌平伏按於按摩部位後,以均衡的壓力抹向一邊的一種按摩手法。

其作用力可淺在皮膚,深在肌肉。其強度不大,作用柔和。一般常用雙手同時操作,也可單手操作。根據不同的部位有指抹、掌抹、理筋三種方法。抹法不同於推法,它的著力一般較推法重,推法是單方向的移動,抹法則可根據不同的治療位置任意往返移動,抹法的頻率也較推法慢。

功效排毒、開竅、鎮靜、清醒頭目、擴張血管和增加皮膚彈性等。

擦法

解釋用手掌大魚際、掌根和小魚際貼於患者治療部位的皮膚,以肩關節為支點,帶動手掌作直線往返摩擦的按摩手法。

擦法適用於全身。操作時施術者腕關節自然伸直,前臂與手掌持平,運動軌跡要直,不可歪斜,動作不能斷斷續續,壓力應均勻適中。臨床上常用的有大魚際著力的魚際擦法、用大小魚際著力的側擦法和全掌著力的掌擦法。擦法作用力淺,僅作用於皮膚及皮下。其頻率較高,達 100~200 次/分鍾。因此對皮膚的影響較大,常要擦到皮膚發紅,但不要擦破皮膚,故在操作時多用介質潤滑,防止皮膚受損。

功效益氣養血、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溫經散寒。

按法

解釋利用腕部力量帶動指端或指腹在患者身體適當部位,有節奏地一起一落按壓穴位的按摩手法。按法適用於全身。在施術時根據不同部位、不同疾病及不同治療目的,按法可分為拇指按、中指按、拳按、掌按、肘按。臨床上,施用於兩肋下或腹部,通常用單手按法或雙手按法。施用於背部或肌肉豐厚的地方,還可使用單手加壓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緊貼皮膚,右手放在左手指背上輕輕施力的一種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壓在右手指背上。用手指或手掌在身體某處或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壓。操作時按壓的力量要由輕而重,使患部有一定壓迫感後,持續一段時間,再慢慢放鬆。也可以有節律地一按一鬆,這種按壓法在操作時一定要注意按壓的強度與頻率,不可過重、過急,應富有彈性。

功效通經活絡、散淤止痛、排除毒素。

振法

解釋將指端或手掌緊壓在穴位上,利用腕力顫動,帶動指掌做持續震顫的按摩手法。

振法適用於頭、麵部穴位。操作時主要依靠前臂和手部的肌肉持續用勁發力,使力量集中於指端或手掌,形成振動力,使按摩部位隨之而發生振顫。操作時施術者手腕著力,動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勻而有節奏。要求每秒鍾顫動 3 次左右為宜,也就是一分鍾達到 180 次左右為宜。

功效放鬆肌肉、調節神經、解痙止痛,可用於改善毒素堆積引起的頭痛、神經衰弱等症。

彈法

解釋用手指背麵彈打身體某一部位的按摩手法。彈時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後食指滑脫撥動,使食指指背在患處著力彈打。彈打的力度應由輕到重,並要有彈性,以不產生疼痛感為度。此手法多用單手操作,彈法適用於關節部位,彈時可沿關節周圍進行操作。

功效消除疲勞、滑利關節、放鬆肌肉、祛風散寒等。

打法

解釋打法又叫經穴叩擊法,操作時施術者手勁要輕重有準,柔軟而靈活。手法既要有力,又要有彈性。叩打的力度,應該先輕後重,再由重至輕,以患者有舒服和輕鬆感為度。在速度上,通常先慢後快,慢時每秒 2 下,快時逐漸增加到每秒 3 下。叩打時間一般在 1~3 分鍾即可。特殊情況下,可根據病情,延長或縮短一些時間。打法主要用的是雙手,常用手法有平掌拍擊法、側掌切擊法、橫拳叩擊法和豎拳叩擊法等。

平掌拍擊法將雙手掌心朝下平放在按摩部位的肌肉上,一先一後有節奏地交替拍打。

側掌切擊法雙手掌心相和側立,小指朝下,拇指朝上,手指自然放鬆,指間稍留有間隔,手掌落下敲擊時,手指合攏,抬手時又略有分開,一起一落,動作有節奏感。

橫拳叩擊法雙手握空拳,拇指與拇指相對,手背朝上,握拳時手指要放鬆,不要完全握緊。一先一後有節奏地交替橫叩,此法常運用於肌肉較豐厚處,如肩部及腰腿部。

豎拳叩擊法雙手握空拳,雙拳側立相對,小指朝下,拇指朝上,握拳同樣要自然放鬆。此法常用於背腰部。

打法適用於頸、肩、腰、背、大腿、小腿等肌肉較豐厚的部位,常常與按、摩、揉等手法配合使用。

功效疏通經脈、行氣和血、鎮痛祛淤、調養肝髒、排除毒素。

滾法

解釋手指關節略為彎曲,將掌背靠近小指側部分,緊貼於按摩部位上,連續翻滾腕掌部,這是進行腕關節屈伸與前臂旋轉相協調的滾動運動的一種按摩手法。

滾法適用於全身各部位或者穴位。操作時為了使滾動力更好地集中到手指上,在滾動前應稍曲手腕,十指略微分開,手背平貼於按摩部位以幫助發力。

功效舒筋活血、消除疲勞、滑利關節、強筋壯骨,幫助筋骨排毒。

捏法

解釋手指放在按摩部位上,用手指的擠壓力量將患處的皮膚和肌肉從骨麵上提捏起來的按摩手法。捏法適用於全身各部位。捏法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手握成空拳狀,食指第二關節和拇指指腹相對,提起皮膚,雙手交替捏並向前推進,叫作單手捏法;另一種是將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對,提起皮膚,雙手一邊交替捏拈,一邊向前推進,叫做雙手前進捏法。

功效利用捏法輕微擠壓肌肉能加強皮膚及肌腱活動能力,可有效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加快排毒進程。捏法的療效和按摩力度有很大關係,力度稍輕,可化淤血、祛風寒;力度稍重,可以治療毒素堆積引起的關節和肌肉疼痛。

揉法

解釋用手指或手掌麵緊貼穴位,以腕部施力做回旋揉動的按摩手法。此種手法較溫和,用力一般由輕到重再至輕,多在疼痛部位或強手法刺激後使用,也可在放鬆肌肉、解除局部痙攣時用。根據按揉的部位不同可分為拇指揉、大魚際揉、肘揉、掌揉等等。

功效活血化淤、消腫止痛、消積理氣。

按摩的禁忌:

開放性創傷、皮膚感染、不明原因的發熱、炎症、骨折未愈合、韌帶和肌肉斷裂的固定期,均不適宜按摩治療。

孕婦不能按摩肩井穴、合穀穴、三陰交穴、昆侖穴、小腹部、腰骶部和髖部;女性經期不應做腰骶部等處的按摩。

老年人骨骼脆弱、關節僵硬,按摩時不可用力過度。

年老體弱、血壓過高,以及心、肺、腎等重要髒器功能嚴重損害者,應慎用或禁用按摩治療。

飯前半小時及飯後一小時內不得按摩;在同一部位上連續按摩刺激,一般不超過 5 分鍾。

按摩治療時應避開骨骼突起處及外傷部位,以免擠傷骨膜。

精油及精油按摩

精油在精油按摩中起重要作用。精油是一種滲透力非常強的液體,它可以透過皮膚加速人體內的循環,使按摩達到更好的效果。而普通的按摩膏隻能作用於皮膚的表層起潤滑的作用,所以用精油按摩的效果要好於用按摩膏或是其他的美容按摩用品。每種精油的效果各不相同,比如:柑橘精油針對改善過敏的效果很好,玫瑰精油可以美白肌膚。

專家提醒大家,在精油按摩中,精油的質量是最需要注意的問題。精油的質量好,按摩的效果自然就好,兩三次可能就有效果,否則做很長時間也沒什麼反應。純正的精油聞起來香味並不大,那種香氣襲人的不一定是好精油。另外,好的精油不會給人油膩膩的感覺,如果不能確定,不妨做個實驗。請按摩師滴一兩滴精油在手上,塗開,然後放上一張吸油的紙,好精油應該很快被皮膚吸收,不會在紙上留下痕跡。質量不夠好的精油由於摻雜了其它的植物油(比如橄欖油),會在紙上留下一塊油斑。

精油按摩對性別沒有選擇,可是它並不適用於所有的人,缺水的幹性皮膚,可以進行這種按摩,油性或是有暗瘡的皮膚接觸了精油反而會變得更油,更不好打理。另外,精油有很強的滲透性,女性在生理期、懷孕或哺乳期最好不做這種護理。對普通人來說,15~20 天做一次就夠了,太頻繁對皮膚也沒有好處。

常見精油的香型:

玫瑰:通常可以振奮精神,美白養顏。

柑橘:具清新及鎮靜效果,令身心恢複活力。

迷迭香:具有提神功效,是一種很好的興奮劑。

熏衣草:有鬆弛和滋潤的效果,是情緒的均衡劑,對偏頭痛有一些效果。

茉莉花:可以調節情緒、解除憂慮和沮喪,並能緩和發炎或不適的皮膚。

風信子:舒緩壓力、鎮靜情緒、平衡身心、預防噩夢、消除身心疲勞、促進睡眠的安寧。

精油按摩,輕鬆瘦身

在形形色色的減肥方法中,最科學的莫過於飲食和運動相結合,但要奉行“堅持到底”的真理,就不得不舍棄很多美食,更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參加運動,但是一想到臭汗滿身、渾身乏力,又讓人不由得打退堂鼓,所以靠飲食和運動主動減肥對某些既不想出汗又不想錯過美食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個難題。

采用芳香精油按摩減肥就完全不用擔心上述問題。一邊點著熏香,香氣肆意彌漫,在美妙音樂的陪伴下,美療師在手上塗上精油開始按摩,你需要做的隻是放鬆放鬆再放鬆,甚至可以安然入睡。然而,就是在這樣輕鬆的狀態下,你體內的脂肪已經燃燒或者重新分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