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腎性高血壓的發生機製,在選擇藥物方麵,則凡能減少腎素釋放或能抑製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或能擴張腎動脈以改善腎髒供血供氧的藥物均能起到降低腎性高血壓的作用。當然對原發病的治療是最主要的。常見治療腎性高血壓的藥物主要有以下幾類:(1)抑製腎素活性的藥物:可樂定、甲基多巴。
(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疏甲丙脯酸。
(3)改善腎髒供血供氧,減少腎素釋放的藥物:肼苯噠嗪、雙肼苯噠嗪、長壓定。
(4)非特異性降壓藥物:利尿劑、中藥等。
十三、降壓藥物對男性性功能的影響
性功能障礙是高血壓治療過程中常見的並發症,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影響很大,是抗高血壓治療患者依從性的主要障礙之一。由於病人就診時不願提及或醫生不主動追問病情,因此降壓藥物對性功能障礙的影響很難加以評價,在大多數的臨床研究中被忽略。而事實上,性功能障礙問題在男性高血壓患者中很常見。
某些抗高血壓藥如利尿藥、甲基多巴、可樂安和β-受體阻滯劑對性功能的影響很大,特別是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如普紫萘洛爾)對性功能的影響較大,而鈣通道阻斷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則對性功能的不良影響較小。曾經在新近診斷的、從未接受過治療的、性生活活躍的男性高血壓患者中進行過一項研究,評估兩種廣泛用於抗高血壓治療的藥物: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阿替洛爾和ACEI類藥物賴諾普利對性功能的影響,結果發現阿替洛爾導致性功能減退,而賴諾普利僅僅引起性活動短暫的減少。
十四、高血壓治療的藥物經濟學問題
高血壓治療的藥物經濟學問題對於我們發展中國家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而現實的問題,即使對於發達國家而言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什麼是藥物經濟學呢?藥物經濟學就是藥物的費用與藥物效果的比值。
對於廣大的患者和醫師而言,共同的目的就是找到價廉物美的藥物,即既能對疾病進行有效的防治同時其費用也是相對較為低廉的,隻有這樣對於患者而言才算達到了最好的效果。在臨床工作中,經常可以發現一些患者為了圖省錢而不吃藥或者吃一點價格低而作用也差的藥物。殊不知這樣反而得不償失,因為如果現在舍不得花錢有效治療高血壓的話,將來出現腦卒中、心梗等並發症時,治療的費用反而會更高。
其實,控製高血壓很簡單,一天一次藥,就可以降低血壓、減少腦溢血多好啊!如果真的發展到腦溢血,需要開顱打洞抽血,就算搶救過來也很可能會半身不遂,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我們有的病人,血壓高到266/1796千帕(200/130毫米汞柱),他說不難受,醫生怎麼勸也不願意吃藥,結果10年後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尿毒症,隻能透析治療,一個星期要換3次血才能排尿,把身體內的毒素排泄出去,每年需要花費9萬元,真是後悔莫及。這就告訴我們要重視高血壓的治療,千萬不要圖一時省錢而放棄治療。
醫學專家對五類一線降壓藥物治療單純性高血壓作了回顧性調查,結果發現其中起始的治療費用占21%,維持治療及隨訪費用占48%,藥物的中斷及不良反應的處理占31%。由此可見,藥物中斷由於增加了患者的隨訪和實驗室的檢測次數,因而也在醫療費用的增加方麵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聯合用藥或用複方製劑已經成為降壓治療的主要趨勢。
由於這種用藥方式能夠減少藥物的副作用,也就是說可以防止患者因藥物的副作用進行換藥或檢查(有時也需要對一些副作用進行治療),而且對高血壓的控製也更好、更快、更平穩,因而在臨床應用中具有很大的潛力。有時一種藥物對血壓的控製不夠好,如果使用複方製劑或聯合用藥物相互之間能夠補充,對於患者而言具有很大的益處,而且總體講也節省了一定的費用。
十五、哪幾種症狀性高血壓可行手術治療
症狀性高血壓的防治主要應針對原發病。單側腎髒病變、腎髒腫瘤、腎動脈狹窄、泌尿道阻塞、嗜鉻細胞瘤、腦部腫瘤、腦部外傷、腎上腺皮質腫瘤或增生、主動脈縮窄和多發性大動脈炎等可實行手術治療。及時而成功的手術治療可使血壓下降。
十六、什麼情況下症狀性高血壓不宜手術治療下列情況的症狀性高血壓不宜手術治療:(1)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症狀性高血壓。
(2)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症狀性高血壓。
預防重點在於高血壓病的預防和及時有效的處理。高血壓病如血壓能經常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213/133千帕(160/100毫米汞柱)以下],則高血壓性心力衰竭不易發生,病人可長期保持一定的勞動力;如血壓呈進行性升高,則心髒受損越來越重,最終將會發生心力衰竭,喪失勞動力並死亡。
十七、安體舒通對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的治療作用醛固酮是人體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分泌的一種激素,在正常情況下,對人體的水、電解質代謝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但醛固酮異常增多時,則可引起人體一係列病理生理變化,導致一係列臨床表現,即所謂的醛固酮增多症。安體舒通與醛固酮結構相似,但無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兩者共同存在時,可相互競爭同一受體——醛固酮受體,從而使醛固酮與受體結合數量減少,減弱其生理作用,達到改善或消除由醛固酮過多所引起的症狀或體征。
安體舒通究竟對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有什麼好處,首先要了解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的病理生理變化。醛固酮的生理作用是排鉀保鈉,醛固酮分泌過多時,尿中長期大量丟失鉀、氯化物、銨及鎂,而排鈉減少,引起血清鉀、鎂、氯化物下降,鈉、二氧化碳結合力、pH增高,嚴重者出現低鉀低氯性堿中毒。當機體大量失鉀時,細胞內外液鉀離子濃度均下降,但細胞外液鉀更低,使神經肌肉應激性功能受到抑製,心肌失鉀發生心律失常,腎小管上皮嚴重功能紊亂,局部抵抗力下降,常易並發腎盂腎炎等尿路感染。除失鉀失氯外,堿中毒時血液及細胞外液中遊離鈣降低,加以失鎂而血鎂降低,常引起肢端麻木、手足搐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