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高血壓病的治療(6)(2 / 2)

(1)科學合理地補充水分。這是防止血黏度增高,也是防止心血管疾病發生意外的最簡便有效的保健方法之一。根據科學試驗,成人每天飲水不少於1 500~2 500毫升,適量多次飲入,尤其是在晨起後補入一杯白開水,效果更為明顯。水溫宜在攝氏25度左右為好,此溫度下的白開水最易為人體吸收,有利於稀釋血液,緩解血流的黏稠度,保持體內血液循環暢通。

(2)飲食中要注意多食用具有抑製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食物,如黑木耳、大蒜、洋蔥、香菇等,和具有類似有阿司匹林作用的抗凝食物,如西紅柿、紅葡萄、橘子、生薑等。

(3)根據引起血黏度增高的情況和升高的因素,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病情的藥物,堅持服用。

(4)定期做血液流變學測定,動態觀察血黏度指標,做到心中有數,對防止心血管疾病大有益處。

高血壓病伴高黏血症的具體治療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抗聚集療法。用對抗紅細胞或血小板聚集的藥物,阻止其凝聚和在血管壁的黏附,降低血流阻力在醫生指導下用藻酸雙酯鈉(PSS)。阿司匹林主要抑製血小板的聚集。魚肝油丸既可抑製紅細胞聚集,又可抑製血小板的聚集。

(2)降脂療法降低過高的血脂,可有效地降低血黏度。目前有多種降脂藥物可供選擇,如複方降脂片、多烯康、泛酸乙胺、美降脂、必降脂和諾衡等。但不要忘記控製脂類飲食的攝入,才能使降脂藥更有效。

(3)血液稀釋療法即在輸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同時,置換出等量的血液。適用紅細胞壓積較高導致高黏血症及慢性肺心病人。輸液後,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的比例相對降低,有利於血液循環速度增快,改善全身新陳代謝,也可預防血栓形成。

(4)去纖維蛋白治療蝮蛇抗栓酶有去纖維蛋內作用,其中的有效成分是精氨酸酯酶,可使纖維蛋白原變成不穩定的纖維蛋白單體,從血中清除,以降低血新度。當血液中大分子蛋白質增多時,血黏度增高,此時選用蝮蛇抗栓酶來降低血黏度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5)中醫中藥最常采用的藥方是活血化瘀類中草藥,如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等。許多單味中草藥也可降低血液的黏度,如丹參、川芎、蘇木、靈芝、莪術、血蠍、土鱉蟲、大黃、水蛭、牛膝、沒藥、三棱等,均可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黏度。

大量的實驗和臨床研究證實,丹參片既能降低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又能減輕紅細胞聚集和抑製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環,促進心肌供血。所以丹參片不僅是防治冠心病的良藥,也是一種降低血黏度的良藥。

十五、高血壓病的基因治療

目前,臨床降壓藥物治療高血壓病存在長期服藥、藥物不良反應等問題,基因治療將為高血壓病的治療帶來突破。

隨著分子心血管病學的不斷發展,基因治療已成為高血壓病治療的又一新途徑,目前大多數停留在動物實驗水平:抗血管緊張素原基因治療在動物模型中已初見成效;抗血管緊張素Ⅱ受體基因治療在動物實驗中對高血壓病療效顯著;激肽釋放酶基因治療在動物實驗中提示對高血壓病治療簡便、安全、有效;心鈉素基因治療在動物實驗中對年輕鼠(4周齡)有效而對成年鼠(12周齡)的血壓無明顯影響。

基因治療高血壓病尚存在的問題有:A降壓效果僅能維持數天至數周;B目前基因治療的給藥途徑有兩種:①直接給藥法,即直接將重組外源基因注入靶細胞或組織;②間接給藥法,將目的基因導入中介細胞再回輸體內。兩種方法均不如目前降壓藥的口服方式容易被病人接受和配合。

我們深信,高血壓病的基因治療在不久一定會有重大的突破,為高血壓病人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