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氣功療法(一)
高血壓病是內科臨床常見病之一。是以動脈血壓升高為特點的全身性、慢性血管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乏力、頸背不舒、頭重腳輕、麵紅口眩等。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高血壓是找不到其他疾病原因而引起的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壓。二者氣功治療均有一定療效,以前者為佳,後者應著重治療引起高血壓的原發疾病,譬如腎炎引起的應著重治療腎炎,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的應治療甲亢。
氣功治療高血壓,從解除症狀角度而言,在古代醫學文獻中早有記載,隋代巢元方所撰的《諸病源侯論》中就有治療眩暈的氣功導引方法,以後許多醫書,如清代的《雜病源流犀燭》《醫方集解》等,多有記載。高血壓病氣功治療的確切文獻,從20世紀50年代起屢見報道,近期療效可達到90%左右。氣功治療高血壓病的有效時間,據報道,在練功初期,可能尚有波動,堅持練功6個月以上,血壓和症狀都有明顯改善。遠期療效與是否堅持繼續練功有關,隨訪觀察以氣功為主綜合治療的高血壓病患者,隨訪時間半年至兩年半。堅持練功者200例,療效穩定者占566%;時斷時續者115例,療效穩定者占226%;不練功者100例,療效穩定者僅占7%,並觀察到長期療效與用藥無關。
(一)功法簡介
治療高血壓的功法很多,不能一一列舉。介紹幾種療效確切,安全可靠、有代表性的功法,供讀者參考:1放鬆功將身體分成兩側、前麵、後麵三條線,有步驟、有節奏地依次放鬆。
第一條線(兩側)頭部兩側→頸部兩側→肩部→小臂→肘關節→前臂→腕關節→兩手→十指。
第二條線(前麵)麵部→頸部→胸部→腹部→兩大腿→膝關節→兩小腿→兩腳→十腳趾。
第三條線(後麵)後腦部→後項部→背部→腰部→兩大腿後麵→兩膝窩→兩小腿後麵→兩腳→兩腳底。
練功者取站式或坐式。身體及四肢安放舒適自如,雙目微閉,心神安寧,采取自然呼吸。先注意一個部位,默念“鬆”,使該部位放鬆,再注意次一個部位,默念“鬆”。依次放鬆第一、第二、第三線的各個部位。每放鬆完一條線,在該線的止息點(即最後一個部位)輕輕意守一下,1~2分鍾。放鬆完三條線為一個循環,把注意集中在臍下寸的丹田穴處。意守3~4分鍾。一般做兩三個循環,然後收功。收功時應緩慢從容,徐徐睜開眼,可配合摩麵,搓手等輔助功。
2站樁功
預備姿勢:站立,兩腳八字分開,寬與肩齊,兩腿保持一定的彎曲度,臀部似坐非坐,含胸拔背,雙手叉腰,兩眼輕閉。微露一線之光,自然呼吸2~3分鍾,以使思想逐步集中,排除雜念,再做自上而下的放鬆功3分鍾,然後練下式。
提抱式:接上式,兩腳踏實地麵,平均用力,全身力量放於腳掌稍後處,兩膝微曲,膝彎曲程度視各人情況而定,最大限度不超過腳尖。上體保持正直,臂呈半圓,腋懸半虛,肩稍後張,使心胸開闊,全身持虛靈挺拔之勢,兩手指相對,指尖相隔三拳左右,位於臍下,掌心向上,猶如抱一大氣球,頭正直或稍後仰,口微張,全身放鬆,但鬆而不懈。
意念活動:站樁姿勢穩定,身體舒適,心意寧靜,呼吸調暢後,可配合意念活動,本病較適宜的意念是:設想自己在浴室中進行溫度適宜的淋浴,水不斷從頭頂緩緩流到腳底,然後用意念注意聽衝到腳下的水流聲潺潺流入地下,由上而下,不斷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