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腸易激惹綜合征是腸道原發性自體免疫性疾病。過去稱之為“過敏性結腸炎”“黏液性結腸炎”等,實際上本病並非局部感染,功能紊亂也不僅限於結腸。情緒波動常誘發或加重本病症狀。患者大多有神經症傾向和持續存在的心理矛盾,診斷時要除外其他器質性疾病。本病在臨床上十分常見,據有關學者統計,在一般門診中,要占胃腸道疾病的30%~50%,隻是症狀有輕有重罷了,一般多見於中、青年。根據發作時的臨床表現,可分3大類型:①腹瀉型:發病時大便次數增多,大便帶有較多黏液,甚至全為黏液。②便秘型:以腹部疼痛和便秘為主要表現,通常大便常呈粒狀,且包有黏液。③腹瀉、便秘交替型:即有時腹瀉、有時便秘。各型均伴有腹痛、腹脹及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等症狀。
二、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以下因素可能與病因有關:
(1)遺傳因素很多患者從童年開始即有過敏結腸,並常有家族史,說明與遺傳有關。
(2)胃腸道激素與胃腸道功能性疾病的關係尚待進一步研究。
(3)胃腸反射過敏結腸患者飯後的胃腸反射較正常人增強,表現為腸壁肌張力增高,蠕動增強。臨床表現為飯後急於排便。
(4)食物中纖維素的含量纖維素對腸管的運動有重要作用,對腸內容物的滲透壓有重要影響。食物中含纖維素少,在腸管內通過緩慢,糞便量少;反之,食物中含纖維素量多,則在腸管內通過加快,糞便量也多。
(5)藥物瀉藥常可引起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其他藥物也可引起結腸高度過敏。飲用大量的咖啡,可因咖啡的大量攝入而發生結腸過敏,有些藥物可加重過敏結腸的症狀。如毛地黃、奎尼丁、普萘洛爾及某些抗高血壓藥物如肼苯噠嗪和利血平等。
(6)情緒因素情緒與過敏結腸有密切關係。大量研究表明:情緒激動可引起結腸張力增加。有的學生在緊張的考試時發生過敏結腸症狀。情緒是加劇過敏結腸的因素,但不是原發因素。有些情緒激動的當時並不發生作用,但在其後平靜狀態時卻出現了過敏結腸症狀。
(7)結腸動力變化近年來,用肌電圖檢查方法對結腸動力進行研究,發現過敏結腸患者肌電圖波的頻率與正常人不同。
三、易激惹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及預防
1.臨床表現
這種疾病是作過胃切除(部分或全部切除)的人,多發生於胃切除術後第1周至第3周患者恢複進食時,在進食10~15分鍾之後尤其是進食大量糖類後所產生的生理反應。其症狀是脈搏加快,呼吸緊促,虛弱,發抖,臉色蒼白。出冷汗,腹滿腹鳴和腹脹,隨即有頻頻便意,並見連續數次含不消化食物的腹瀉。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有惡心,嘔吐昏倒的症狀。大約2小時之後,因為低血糖發作,可能產生另一些反應(伴隨低血糖的精神混亂,複視,虛弱,饑餓。昏厥,眩暈,頭痛,出汗,困倦,發抖和脈搏加快。顏麵發紅或蒼白以及心動過速,嚴重者可有血壓下降)。
2.預防
最好的辦法是將引起這種狀態的因素減少到最少。調整飲食習慣包括:少量多餐,進低糖、高蛋白、高脂肪飲食,避免飲用富於糖分的流質,宜進高纖維素的幹食,餐後平臥20~30分鍾可減輕症狀的發作。養成在餐間或空腹時飲水的習慣,餐前20~30分鍾服抗膽堿能藥物(如阿托品、顛茄或普魯苯辛等),以阻止過度的胃腸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