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表現及診斷(1 / 1)

一、臨床表現

(1)腹瀉。為主要的症狀,也是常見的首要症狀,常反複發作或持續不愈,輕者每天2~5次,重者20~30次,糞便性狀個體差異極大,軟便,稀糊狀,純黏液便不一,但黏液膿血便多見,有的表現為痢疾樣膿血便。常見晨間泄瀉及餐後瀉。個別患者早期呈腹瀉與便秘交替。

(2)腹痛。腹瀉嚴重者多伴腹痛,痛則瀉,瀉後痛減。疼痛以脹痛絞痛為主,較為固定,多局限在左下腹或左腰腹部,持續隱痛者也不少見,輕型可無腹痛。

(3)出血。是本病的主要症狀之一,輕者血混在便中,附於表麵,重者鮮血下流,以致休克。

(4)裏急後重。是直腸炎的主要症狀,本病常見。

(5)消化不良。為非特異性症狀,主要有厭食、上腹部飽脹感、惡心、嘔吐、噯氣等。

另外,還有一些腸道外症狀,多見於急性期患者。①關節症狀:與腹瀉伴有不同的多關節疼痛,為非侵襲性,不遺留退行性變損或功能障礙。②皮膚症狀:多見於小兒,有結節性紅斑、膿皮症、壞死性丘疹等。③眼部症狀:有虹膜炎、色素層炎、葡萄膜炎的相應表現。④肝的症狀:為本病常見的一種表現,呈現為因肝腫大而致的肝區不適或隱痛,肝髒損害隨病變程度和病變範圍的變化而呈平行關係。全身症狀多見於急性期重型。①發熱:多數為低,中度發熱,或見高熱寒戰者。②消瘦:是中、重度患者常見症狀,與長期腹瀉便血,攝入過少,發熱消耗有關。③水腫:部分持續發作者可表現為踝以下水腫,與低蛋白血症有關。

二、診斷

1.臨床有持續性反複發作性黏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不應忽視少數隻有便秘或無血便的患者。既往史及體檢中要注意關節、眼、口腔、肝脾等腸道外表現。

2.腸鏡所見

①黏膜有多發性潰瘍伴充血、水腫。病變大多從直腸開始,且呈彌漫性分布。②黏膜粗糙呈細顆粒狀,脆易出血,或附有膿血性分泌物。③可見息肉,結腸袋往往變鈍或消失。

3.黏膜活檢呈炎症性反應,同時常可見糜爛、陷窩膿腫、腺體排列異常及上皮不典型增生等變化。

4.鋇灌腸所見①黏膜粗亂及(或)有細顆粒樣改變。②多發性潰瘍或有假性息肉。③腸管狹窄、縮短,結腸袋消失可呈管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