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潰瘍性結腸炎脾胃虛弱型。症見大便溏薄,日久不愈及體弱乏力,食欲不振。
【出處】《膳食保健》。
神仙粥
【配料組成】山藥50克,芡實25克,粳米40克,韭菜子15克。
【製作方法】山藥去皮洗淨,上籠蒸熟,切成1厘米大小的丁狀。芡實洗淨。下鍋煮熟,去殼,搗為細末粒狀;韭菜子擇淨。粳米淘洗淨,與芡實粒,韭菜子一同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大火燒開後改用小火熬煮,待米粒將爛時加入山藥丁,同煮成粥。
【服用方法】溫熱空腹食之,日服1劑。
【主治療效】健脾補腎,固澀止瀉。
【主治】潰瘍性結腸炎脾胃虛弱之久瀉不愈,食少體衰等。
【出處】敦煌石室殘卷。
芡實金櫻粥
【配料組成】芡實20克,金櫻子15克,粳米200克,白糖20克。
【製作方法】芡實去殼,金櫻子去核,擇淨,二味同入沙鍋,加水煎成藥汁,澄清去沉澱,粳米淘洗淨,與藥汁小火上煮成粥,加白糖即成。
【服用方法】溫熱空腹食之,每食適量。
【主治療效】健脾益氣,收斂止瀉。
【主治】潰瘍性結腸炎屬脾虛久瀉者。
【出處】《養生食療菜譜》。
楊梅蜂蜜膏
【配料組成】楊梅2500克,蜂蜜1000克。
【製作方法】將楊梅用蜂蜜醃藏於瓷罐內,一年後即可食用。
【服用方法】每日適量食之。
【主治療效】養胃和中,收斂止瀉。
【主治】潰瘍性結腸炎久瀉久痢。
【出處】經驗方。
火炭母豬血湯
【配料組成】火炭母50克,豬血150克(凝塊)。
【製作方法】上兩物共煎湯,或可加鹽少許。
【服用方法】飲湯食豬血。
【主治療效】清熱利濕、補虛。
【主治】潰瘍性結腸炎。
【出處】《效驗良方》。
豬腎羹
【配料組成】豬腎1個,骨碎補10克,生薑4片,蔥白3根,花椒2克。精鹽適量。
【製作方法】豬腎剖成兩半,割去筋膜臊腺,洗淨,切片並劃割細花,骨碎補搓去細毛。將豬腎與骨碎補同放鍋中,加水適量,並放薑、蔥、花椒、鹽、煎煮約1小時即成。
【服用方法】溫熱食腎喝湯,每日1劑,連服數日。
【主治療效】補腎溫陽,除濕止瀉。
【主治】結腸炎日久,脾腎陽虛者。
【出處】《飲膳正要》。
六味牛肉脯
【配料組成】牛肉500克,胡椒、蓽撥各3克,陳皮、草果、砂仁、良薑各1.2克,生薑、蔥各10克,鹽15克。
【製作方法】牛肉剔去筋膜,洗淨,入沸水焯至色變,撈出晾涼,切成大片。胡椒、蓽撥、陳皮、草果、砂仁、良薑研成粉,再把蔥、薑絞汁對入藥粉,加鹽,共調成糊狀。將藥糊與牛肉片拌勻,碼入壇內,封口醃製二日取出,用清水漂洗幹淨,瀝幹,再入烤爐中烤熟即成。
【服用方法】每食適量,單食或佐餐均可。
【主治療效】健脾溫中,理氣化濕。
【主治】結腸炎脾胃虛寒型患者,症見腹脹腹瀉,脘腹冷痛,身重乏力,脘悶不食,手足久溫等。
【出處】《飲膳正要》。
鹽腸
【配料組成】羊苦腸300克,植物油75克,黃酒、蒜汁、薑汁、鹽各適量。
【製作方法】羊腸整治洗淨,切碎,用15%的鹽水浸泡2小時,取出瀝幹。鍋內倒入植物油,燒極熱,放腸翻炒,將熟時加黃酒、蒜汁、薑汁,再翻炒至熟即成。
【服用方法】分2次空腹食之,或佐餐服。
【主治療效】益氣固澀。
【主治】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症見久瀉、久痢不止者。
【出處】《飲膳正要》。
蓯蓉羊肉粥
【配料組成】肉蓯蓉10~15克,精羊肉60克,粳米100克,蔥白2根,生薑5片,食鹽少許。
【製作方法】分別將羊肉、肉蓯蓉切碎,先煎蓯蓉取汁去渣。入羊肉、粳米同煮,待數沸後,加入蔥白、生薑、食鹽少許,同煮為粥。
【服用方法】空腹食之。
【主治療效】溫補脾腎,澀腸止瀉。
【主治】潰瘍性結腸炎,症見泄瀉日久不愈、大便稀溏、腹部發涼、喜暖喜按等。
【出處】經驗方。
豆蔻烏骨雞
【配料組成】烏骨雞1隻,白豆蔻、草果各6克。
【製作方法】烏骨雞宰殺後,去毛及內髒,洗淨。草果置炭火上燒。至外部枯黑。裏麵焦黃,同豆蔻研為細末,裝入潔淨紗布袋中,紮緊口。將藥袋塞入雞腹中,雞置沙鍋內,加水適量,燒沸後用文火煨至雞熟透即可。亦可稍加冰糖調味。
【服用方法】溫熱喝湯吃雞,空腹適量食之,2隻雞為一療程。
【主治療效】補中益脾,祛濕止瀉。
【主治】結腸炎脾虛或久病者。
生薑茶葉飲
【配料組成】生薑、陳茶葉各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