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對丙型肝炎患者的配偶和直係親屬調查發現,其家庭成員中丙型肝炎病毒抗體(簡稱丙肝抗體)陽性率為4.9%,臨床丙型肝炎患者唾液裏40%能測出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陽性。認為接吻,唾液汙染可能是造成家庭成員和密切接觸者傳播丙型肝炎的重要方式之一。國內報告16例輸血後丙型肝炎患者唾液中,5例HCVRNA陽性。1名信使在打架時,被HCV(丙肝病毒)攜帶者咬傷後患了丙型肝炎。
七、丙肝病毒能通過性接觸傳播嗎
美國疾病控製中心調查1988年急性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時發現,僅6%的患者有輸血史,5%的丙型肝炎患者曾接觸過血液或有血液透析史,46%的患者有靜脈內濫用毒品史,10%則是與家庭內有肝炎病史者有性接觸的夫婦或性夥伴。
另一次對照研究表明,凡有2個以上異性性伴侶的人群組較無性夥伴的對照組的丙型肝炎發生率高11倍;有性接觸或家庭內接觸丙型肝炎患者病史者較對照組高6倍。
近年有報道,美國用放射免疫方法檢測130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發現6~36個月內有輸血史者,其血清丙肝抗體60%呈現陽性;靜脈內濫用毒品者血清中丙肝抗體87%陽性;有性接觸或有家庭內丙型肝炎患者接觸史者丙肝抗體63%陽性。國內報告7例輸血後丙型肝炎患者的精液中4例查出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陽性;9例輸血後丙型肝炎女性患者的陰道分泌物中2例HCVRNA陽性。綜上所述,可以認為,性接觸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傳播中起重要作用。
八、性濫交婦女易得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主要通過輸血及血製品感染,在探索性接觸傳播丙肝方麵亦已有一些報道。國內遼寧省衛生防疫站專題調研了性濫交婦女中丙型肝炎的感染情況,他們采集因賣淫而教養的婦女血清159例份,以正常已婚婦女150人作對照,兩組要求均無受血、供血、手術、吸毒或既往肝炎史,結果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法測出賣淫婦女中9.4%(15/159)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簡稱丙肝抗體)陽性,對照人群為1.3%(2/150),差別非常顯著;還發現賣淫時間短於2年的101名婦女中抗-HCV陽性僅1人,賣淫超過2年的58名婦女中抗-HCV陽性者為14人,患過性病的19名賣淫婦女中7人(36.8%)抗-HCV陽性,未患性病的抗-HCV陽性率為6.1%(8/132),患性病的抗-HCV陽性率是未患性病婦女的6倍。由此說明性病性接觸在傳播丙型肝炎中起輔助作用;造成賣淫婦女易患丙型肝炎的原因是由於性夥伴的頻繁更換,隨賣淫時間的延長而感染丙肝病毒的機會增加。
九、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
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是指能經常接觸血液或血製品者,如血友病患者、靜脈內濫用毒品成癮者、血液透析患者、骨髓和腎移植患者、心外科患者以及經常經皮注射的患者。據來自西班牙的報告,血友病患者、靜脈內濫用毒品成癮者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體陽性率分別為64%、70%及20%,較一般人群明顯為高。同性戀、異性戀及性濫者,丙型肝炎發病率亦高。
我國某地區檢測65例單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簡稱轉氨酶)升高的供血者,其丙型肝炎抗體陽性率為90.8%(59/65),說明我國供血者是丙型肝炎高危人群。這些人群經常是無肝炎症狀和體征,而僅是單項轉氨酶升高。提示我們今後對單項轉氨酶升高而無肝炎臨床症狀者不僅要檢查乙肝病毒的標誌,更應該檢測丙型肝炎病毒抗體。
十、丙型肝炎在配偶中的感染情況
丙型肝炎主要是通過輸血及血製品傳播,但實際上有不少並非通過輸血傳播。日本時田元對丙型肝炎患者能否將丙型肝炎病毒傳染其配偶進行了研究。研究對象是82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配偶,對照組為47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