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規範化治療應強調早期治療、聯合用藥及個體化方案的治療原則。每例患者一旦確診應盡早正規治療。既要通過一線非甾類抗炎藥(NSAIDs)等緩解關節腫痛和全身症狀,又要及時聯合慢作用抗風濕藥(SAARDs)或稱緩解病情抗風濕藥(DMARDs)以控製病情的發展。同時,還必須為患者選擇治療效果最好,又無明顯不良反應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我有個親戚原來是類風濕,導致生活不能自理,行走困難,洗臉手都沒有勁,用了一個民間偏方治療了10個月的時間,治療好了。已經將近6年的時間了,到現在沒有複發。如果大家需要這個民間偏方的電話,我可以提供0558-8248476,QQ:859484575,張醫生。
一、早期治療
研究證明,關節軟骨或骨質破壞可在RA發病3個月內出現。國際公認的RA治療窗口期為3個月,即在發病3個月開始DMARDs的治療。及時正確的應用DMARDs可使大多數患者的病情完全緩解。僅少數患者可能屬難治性RA,需試用不同的DMARDs聯合治療方案、新型免疫抑製劑或其它方法。
二、聯合用藥
少數輕症RA病例單用一種DMARDs可能有效,但大多數病例需同時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DMARDs才能使病情得到控製。臨床研究證明,DMARDs聯合應用的治療效果明顯優於單一用藥。而且,DMARDs聯合應用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並無明顯增加。國內外常用的聯合用藥組合是甲氨喋呤(MTX)+ 柳氮磺胺吡啶(SSZ);MTX + 羥氯喹(HCQ); SSZ + HCQ及MTX + SSZ + HCQ等。近幾年,來氟米特作為一種新型免疫抑製劑在RA的應用日趨廣泛,而且,該藥可能與MTX、SSZ及HCQ等有協同作用。此外,環孢菌素、青黴胺、硫唑嘌呤及金製劑與DMARDs聯合應用的治療效果亦優於各自的單一治療。國產新藥帕夫林在本病的治療作用也已得到證實。該藥安全性好,且有一定的肝細胞保護作用,與MTX及SSZ等藥物聯合應用治療RA可能是一種較好的選擇。
美國風濕病學會2002年對RA治療指南進行了修訂。與1996年提出的指南相比,最明顯的變化有三點:(1)新增加了5種治療藥物,包括來氟米特,恩利(Etanercept)、英非單抗(Infliximab)、環胞菌素及米諾環素。(2)將免疫吸附療法(Immunoadsorption)列為RA的治療方法之一。(3)將MTX的推薦劑量從7.5-15mg/周增至7.5-20mg/周。
在臨床上,有些輕症RA患者經一種DMARDs治療可能使病情緩解,甚至在數月甚至更長時間內病情穩定。但是,其中不少患者可出現病情反複,尤其在血清中有高滴度自身抗體及免疫球蛋白的患者,病情出現反複更為常見,說明臨床症狀改善與病情完全緩解並不等同,血清中自身抗體的滴度明顯減低是病情完全控製的必要條件。因此,在注意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的同時,必須給予RA患者以足量、足療程的DMARDs聯合治療。
三、 個體化治療方案
患者的長期緩解及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依賴於RA治療方案的個體化。必須盡可能地為患者選擇對其本人治療效果及耐受性均最為理想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單純強調療效忽視藥物不良反應或擔心出現不良反應而不給予規範治療的傾向均不可取。藥物的不良反應有時不可避免,但不能因此不予治療。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以及如何及時正確的處理。因此,選擇療效好而又無明顯不良反應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是控製病情、改善RA預後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