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賴特在1916年首先描述發生於痢疾後的尿道炎、結膜炎和關節炎三聯征,1942年Bauer和Engleman將之命名為賴特綜合征。1948年Paronen研究證實感染為本病的病因,1973年發現賴特綜合征有遺傳易感性。現認為賴特綜合征是反應性關節炎的一種類型。有三聯征者稱之為完全型,缺少結膜炎者稱為不完全型。反應性關節炎是指機體前驅感染(通常為消化道和泌尿生殖係)後,出現以無菌性滑膜炎症為特征的無菌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的臨床表現與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相同。目前有將反應性關節炎和賴特綜合征通用之勢。
【病因】
反應性關節炎(reactive arthritis)的易感性是由特異性的I類組織相容抗原決定的(如HLA_B27),此外,某些消化道或泌尿道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現認為包括有些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是本病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HLA—B27+感染一反應性關節炎。已在患者的炎症關節的滑液或滑膜組織中檢出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抗原成分,但近發現有時正常人關節液中也有相關抗原成分,故認為機體易感性在發病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臨床表現】
1. 全身症狀
全身症狀常突出,如在感染後數周出現低度熱(個別患者可有高熱)、體重下降和嚴重的倦怠無力。
2. 關節症狀
典型的關節炎多在前驅尿道炎或腹瀉後1~6周內出現。關節僵硬、肌痛和下腰痛是疾病早期突出的症狀。受累關節一般不對稱,少或多發性,通常發生在下肢大關節和趾關節。關節炎可能表現輕微或嚴重。可能出現背痛,多見於病重患者。背部不適常放射到臀部和大腿,在臥床休息和不活動時加重。小關節非對稱受累是典型的發病方式,膝、踝、足和腕關節是最常受累的關節。許多關節僅有輕微腫脹而無壓痛、僵硬和活動受限。病變早期膝關節可以明顯腫脹伴明顯關節腔積液,甚至導致膕窩囊腫破裂。局部肌腱端病是賴特綜合征獨特的關節病變(如蹠筋膜炎,指骨膜炎,跟腱炎)。炎症通常發生在肌腱附著於骨的部位(附著點炎)而不是滑膜(但可伴有滑膜炎)。在手指足趾則表現為整個指/趾腫脹(臘腸指/趾)。
3. 泌尿生殖道表現
典型患者是在性接觸或痢疾後7~14日發生無菌性尿道炎。在男性病人可以為尿頻和尿道燒灼感,陰莖檢查發現尿道口發紅和水腫,可見清亮的粘液樣分泌物,也可以出現自發緩解的出血性膀胱炎或前列腺炎。不伴尿道炎的無症狀性膀胱炎和宮頸炎或症狀很輕微(少量陰道分泌物或排尿困難),可以是女性患者泌尿生殖係受累的唯一表現。以致診斷困難輸卵管炎和外陰陰道炎也有報道。陰莖和皮膚是賴特綜合征具有診斷意義的兩個特征性病變部位。陰莖龜頭和尿道口的淺小無痛性潰瘍稱為旋渦狀龜頭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