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檢查】

對風濕熱尚無特異性的實驗室檢查。目前主要從兩方麵協助診斷:①確立先前的鏈球菌感染;②闡明風濕活動過程的存在和持續。

(一)鏈球菌感染的證據

1.咽拭子培養 常呈溶血性鏈球菌培養陽性。但陽性培養不能肯定是先前感染的,還是病程中獲得的不同菌株。已用抗生素的治療者,咽拭子培養可呈假陰性。

2.血清溶血性鏈球菌抗體測定 溶血性鏈球菌能分泌多種具有抗原性的物質,使機體對其產生相應抗體。這些抗體的增加,說明病人了近曾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通常在鏈球菌感染後2~3周,抗體明顯增加,2月後逐漸下降,可維持6月左右。常用的抗體測定有:

⑴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500單位為增高;

⑵抗鏈球菌激酶(ASK):>80單位為增高;

⑶抗透明質酸酶:>128單位為增高;

⑷其它有抗脫氧核糖核酸酶B(ADNA-B):抗鏈球菌菌酶和抗M蛋白抗體測定。

(二)風濕炎症活動的證據

1.血常規 白細胞計數輕度至中度增高,中性粒細胞增多,核左移;常有輕度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含量的降低,呈正細胞性,正色素性貧血。

2.非特異性血清成分改變 某些血清成分在各種炎症或其它活動性疾病中可發生變化。在風濕熱的急性期或活動期也呈陽性結果。常用的測定指標有:

⑴紅細胞沉降率(血沉,ESR):血沉加速,但合並嚴重心力衰竭或經腎上腺皮質激素或水楊酸製劑抗風濕治療後,血沉可不增快。

⑵C反應蛋白:風濕熱患者血清中有對C物質反應的蛋白,存在於α球蛋白中。風濁濕活動期,C反應蛋白增高,病情緩解時恢複。

⑶粘蛋白:粘蛋白係膠原組織基質的化學成分。風濕活動時,膠原組織破壞,血清中粘蛋白濃度增高。

⑷蛋白電泳:白蛋白降低α2和γ球蛋白常升高。

3.免疫指標檢測

⑴循環免疫複合物檢測陽性。

⑵血清總補體和補體C3:風濕活動時降低。

⑶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急性期增高。

⑷B淋巴細胞增多,T淋巴細胞總數減少;T抑製細胞明顯減少,T輔助細胞與T抑製細胞的比值明顯增高。T抑製細胞減少後,引起機體對抗原刺激的抑製減弱,破壞了免疫係統的自隱性。

⑸抗心肌抗體:80%的患者抗心肌抗體呈陽性,且持續時間長,可達5年之久,複發時又可增高。

上列各項檢查聯合應用地,其診斷意義較大。若抗體和特異性血清成分測定均為陽性,提示活動性風濕病變;若二才均陰性,可排除活動期風濕病。抗體升高而非特異性血清成分測定陰性者,表示在恢複期或發生了鏈球菌感染的可能性較大;若抗體正常而非特異性血清成分測定陽性;應考慮其它疾患。

【鑒別診斷】

(一)其它病因的關節炎

1.類風濕性關節炎 為多發性對稱指掌等小關節炎和脊柱炎。特征是伴有“晨僵”和手指紡錘形腫脹,後期出現關節畸形。臨床上心髒損害較少,但超聲心動圖檢查可以早期發現心包病變和瓣膜損害。X線顯示關節麵破壞,關節間隙變窄,鄰近骨組織有骨質疏鬆。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免疫球蛋白IgG、IgM及IgA增高。

2.膿毒血症引起的遷徒性關節炎 常有原發感的征候,血液及骨髓培養呈陽性,且關節內滲出液有化膿趨勢,並可找到病原菌。

3.結核性關節炎 多為單個關節受累,好發於經常活動受磨擦或負重的關節,如髖、胸椎、腰椎或膝關節,關節疼痛但無紅腫,心髒無病變,常有其它部位的結核病灶。X線顯示骨質破壞,可出現結節性紅斑。抗風濕治療無效。

4.結核感染過敏性關節炎(Poncet病) 體內非關節部位有確切的結核感染灶,經常有反複的關節炎表現,但一般情況良好,X線顯示無骨質破壞。水楊酸類藥物治療症狀可緩解但反複發作,經抗結核治療後症狀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