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躁證的主症狀“喜悲傷欲哭”,常被列入肝鬱氣滯的主症,鑒於髒躁證類似隱匿性抑鬱症,肝鬱氣滯及髒躁雖均屬鬱症範圍,與情誌有關,但不可將二者混同起來。

二、治療

髒躁證的治療,前人均用甘麥大棗湯。此方由甘草、淮小麥、大棗組成。一般認為甘草甘緩和中、養心緩急為君;以微寒之淮小麥養心安神為臣;大棗補益脾氣,緩肝急並治心虛為佐。從臨床實踐看,甘草、大棗為髒躁證所常用,並不能製止“喜悲傷欲哭”,一旦伍以淮小麥,“喜悲傷欲哭”

立即消失。因此,筆者認為甘麥大棗湯應以淮小麥為君。

淮小麥即成熟之小麥,可補脾胃,養心氣,和肝用,除寒熱,止自汗,止煩渴咽燥,寧心安神。服後情緒穩定,可製止悲傷欲哭,並有心情舒暢及欣快之感,主治髒躁證。筆者曾廣用於鬱症患者,以作寧心安神、舒暢情誌之用。

甘麥大棗湯對髒躁輕證有一定療效,髒躁重證,就有病重藥輕之嫌,已非此方所能主治。

髒躁重證,筆者常以自擬之寧心忘憂煎主治。

寧心忘憂煎(自擬方):

小麥30克,百合30克,柴胡10克,鬱金10克,當歸10克,炒白芍10克,炒黃連4.5克,朱茯苓10克,丹參12克,柏子仁10克,炒棗仁15克,合歡花15克,夜交藤30克,紅棗3枚克,炙甘草6克。

每日一劑,水煎二次,下午及晚睡前各服一次。

此方由甘麥大棗湯、百合地黃湯、解鬱合歡湯加減組成。三方相加出於以下考慮:①“喜悲傷欲哭,像如神靈所作”乃髒躁之主症。②髒躁證與百合病之症狀常同時並見。

③髒躁證與百合病均表現為情誌病,常有肝鬱氣機不暢,並伴發鬱火。④部分患者膽怯易驚,如人將捕,乃肝虛膽怯之因此。

此方以小麥、百合為君。

小麥為髒躁證之主藥。《金匱要略》中以百合養肺陰,清氣熱,生地益心營,清血熱。肺通百脈,百脈調和,其病即愈,因此以百合地黃湯治百合病。據《本草綱目》記載:百合可“補中益氣”,“安心定膽益誌,養五髒,治癲邪狂,叫驚悸”“止涕淚……涕泣不止”“治百合病”。因其可安心定膽益誌,止涕淚及涕泣不止,又善治百合病,因此與小麥同選為髒躁證之主藥。方中以當歸、白芍補血養肝;柴胡、鬱金疏肝行氣解鬱,四藥共用為臣。黃連瀉心火,清熱除煩,與寧心安神的朱茯苓、合歡花、夜交藤、丹參、柏子仁、炒棗仁共為佐。

其中朱茯苓重鎮安神;合歡花、夜交藤寧心安神,但合歡花長於開鬱解憂,夜交藤偏於補血,丹參味苦,微寒,祛瘀生新,前人稱“一味丹參飲,功同四物湯”,可補血虛;柏子仁甘補辛潤,補心氣,養心血,治思慮過度,心脾兩虛之心悸失眠,丹參、柏子仁為伍,可補血寧心安神;酸棗仁酸入肝、甘入血,可益肝血、補肝虛,治肝膽虛怯之虛煩不眠。甘草、大棗緩急和中,助小麥主治髒躁,還可調和諸藥,共為佐使。全方可疏肝解鬱,寧心安神,主治髒躁。

此方經治髒躁證近百例,療效顯著。除個別患者外,絕大多數情緒很快穩定,食欲睡眠好轉,鬱火症狀消失,能堅持日常工作或家務勞動。

此方加減如下:

胸悶胸痛:加瓜蔞、薤白。胸脘痞悶:加厚樸花、玫瑰花。鬱火多汗:加丹皮、青蒿。下焦鬱火,陰部、股內、足心灼熱如焚:加生地、知母、黃柏、肉桂。脾虛便溏:加澤瀉、補骨脂、肉蔻。失眠因於心腎不交:選用黃連、阿膠或龜板、龍骨。崩漏。去當歸,加益母草、炒貫眾、炒地榆。

(第四節)陽痿

一、分類

陽痿見於多種病證,如腎陽虛、心脾兩虛、病後虛損、房室失節、濕熱為痿、鬱症等,但以鬱症引起者最多。

(1)腎陽虛:其陽痿與衰老有關,常見於老年人。患者常覺畏寒肢冷、腰酸腿困、兩膝無力。久行足痛、耳鳴重聽、動則氣喘、小便頻數、夜尿增加。助陽藥可改善其全身狀況,陽痿亦隨之好轉。

(2)心脾兩虛:見於腦力勞動者,以中年人為多。由於工作及家庭負擔較重,久則勞傷心脾,常感疲乏無力,食少便溏,心慌氣短,多夢失眠。因休息不足,體力不支,伴發陽痿。此種患者,若能勞逸適度,食欲睡眠增加,精力一旦恢複,陽痿即行自愈。若無怯症,對益氣健脾、溫腎壯陽藥之反應甚快,治療較易。

(3)病後虛損:見於重病元氣大傷或慢性久病致虛,體力未恢複前。一旦虛損恢複,精力充沛,陽痿自愈。

(4)房室失節:見於中青年人,部分人有手淫史。因縱欲傷及肝腎,常伴肝腎陰虛,相火妄動,陽強易舉,一觸即泄。個別還伴髒躁證。治療先宜滋陰瀉火,後補肝腎。其療效慢,療程相對長,而且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