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濕熱為痿:見於長期酗酒,脾虛濕熱,兼有房室不節患者。因濕熱下注,宗筋痿軟不舉,發為陽痿。治宜清化濕熱,調理脾胃,再補肝腎。其療程長,因滋陰之味助濕,壯陽之味助火。
(6)鬱症:其陽痿與情誌不舒有關。發於新婚之夜過於緊張,同房期間突受驚嚇;夫妻反目,感情不和;性生活期間心神渙散,分心於不愉快之事等。患者常伴怯症,致陽痿久治不愈。
除上述原因外,長期服用降壓藥、擴張血管藥、活血化瘀藥、疏肝解鬱藥等,也可引起短期之陽痿。此種陽痿,一旦停藥,自行消失。但因患者服用上述藥物較久,有的需長期服用維持量而不能停藥,因此其陽痿恢複慢,有時需配合藥物治療。
二、心理調養
應指出的是:許多自訴陽痿之患者,每當情緒穩定,精神愉快,食欲睡眠好轉,體力得以恢複後,每晨醒後常有陽動,而且舉而堅,持續時間長。此類患者,一般不存在性生活障礙。性生活期間出現陽痿,多與焦慮緊張及膽怯有關,即所謂之“怯症”。怯症之出現,與性知識缺乏、配合不好、長期性生活之不美滿有關。一般男性衝動快,女性性高潮發展慢,往往男性早已泄精,女性高潮才至,再遇男性陽痿,早泄,易致女性對性生活之反感,甚而夫妻反目。在此種情況下,男性一有欲念,雖能勃起,但因心理上的膽怯緊張,怕遭責備,迅即痿軟。因此,鬱症患者心理上之怯症,是陽痿不舉的重要原因,應予以性心理治療。
三、夫妻配合治療
在陽痿的治療中,男性要解除怯症,其次男女相互配合,在雙方性高潮時完成美滿之性生活至關重要。關於性生活之時機,前人強調男性要求“三氣至”,女性要求“五氣至”。出於舊禮教之影響和反對淫穢,有關性的問題,前人均在論種子和生育時略有涉及。如清·王燕昌之《王氏醫存》在卷12《四川汪氏種子訣》一篇中指出,種子時機女宜五氣至,男宜三氣至。所謂五氣是指心、肝、脾、肺、腎五髒之氣。女性五氣至的表現是:“蓋婦之麵色赤而熱、心氣至;目有涎瀝,微睨視人,肝氣至,嬌聲低語,口鼻氣喘,肺氣至;伸舌吮唇,以身偎人,脾氣至;玉戶開張,瓊液流出,腎氣至。”男性之三氣是指肝、腎、心三髒之氣。男性三氣至的表現是:“陽舉,肝氣至也;舉而堅,腎氣至也,堅而熱,心氣至也。”王氏認為男性亦應強調五氣至,因為“肺虛弱則力憊,脾虛弱則速泄也。”男性三氣不至易出現陽痿,因為“肝鬱則不能舉,腎濕寒則不能堅,心勞倦則不能熱”。“男虛痿者,神與氣虧,而心不足也。蓋陽賴氣盛以舉,氣賴神旺以馭,心定以使之也。勞心則傷神,夜不能眠則神敗;勞力則傷氣,心力過用則氣衰。因此假寐絕念,為養心養神妙法,神與心得養,而氣自旺矣。”
五氣至的症狀被認為是女性的受孕期,見於排卵期。實際上也見於女性性高潮,是美滿性生活之時機,掌握這一點可使夫婦生活美滿,關係融洽,怯症陽痿自然而愈。
在男性,則認為肝鬱、腎寒、勞傷心神、勞力傷氣,均可形成陽痿,並認為脾肺氣虛易致早泄。強調節欲念,養心神對防止陽痿之重要,還提示早泄宜治脾。
四、方劑治療
陽痿的治療,宜緩圖不可急求,因此前人多用丸劑,極少煎服。從曆代用藥之主導思想看,均以全身調整,補養扶正為主,正複則陽痿隨之而愈。由於用藥因人因證而異,因此補氣補血,滋陰壯陽之藥共同為伍,但因證之有異,用藥偏重不同。在助陽藥的選擇上,多取陰中求陽之法,藥多柔潤,即在滋陰的基礎上予以助陽,極少用肉桂、附子等大熱剛燥之味,這樣作用雖緩,但療效持久穩定,且無助火劫陰之弊。以下介紹四個方劑。
1.六味五子丸(自擬方)
熟地60克,山萸60克,山藥60克,茯苓30克,炒黃柏30克,天冬40克,麥冬40克,紅參30克,炙黃芪60克,當歸身40克,鹿角膠40克,紫河車40克,菟絲子60克,枸杞子60克,沙苑子60克,五味子30克,肉蓯蓉40克,巴戟天40克,紫石英60克,陽起石60克,杜仲40克,川斷40克,遠誌30克,炒棗仁60克,蜈蚣15條克,砂仁20克。
眾藥研粉過篩、煉蜜為丸,丸重10克,每次一丸,每日兩次,淡鹽溫開水服下。亦可每晚睡前服一丸。
此方由六味地黃丸與五子衍宗丸合方加減組成。方用六味地黃之三補一瀉,雖肝脾腎同治,但以補腎為主。陽痿患者多伴腎經虛火,因此加炒黃柏一味。五子衍宗丸引自明·嶽甫嘉《妙一齋醫學正印種子篇》。由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覆盆子、車前子組成。枸杞子、菟絲子平補陰陽,腎陰虛及腎陽虛均可用,但菟絲子偏於補陽,枸杞子滋陰之力較勝。覆盆子、五味子均可益腎固精,但覆盆子助陽而不傷陰,收斂固精而無凝滯之弊;五味子以滋腎澀精為主,二藥補腎固精以防滑泄。男性不孕,為防施精不全,因此加車前子使之充分射精。陽痿多伴早泄,一般不用車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