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各係統

呼吸係統 空氣經鼻腔進入上呼吸道,鼻腔中的黏膜使空氣濕潤暖和,而鼻腔分泌的黏液黏住空氣中的塵埃、細菌等異物,使空氣潔淨。左右鼻腔各有與鼻竇相通的管道。如果鼻塞,就可以用口呼吸。咽部兩旁有扁桃體(又稱扁桃腺),鼻腔後部則有腺樣增殖體。這兩種組織都可以產生抵抗感染的抗體。鼻腔後部另有連接中耳的耳咽管(歐氏管)。

潔淨的空氣經咽,再經會厭,進入喉腔。會厭是一個小活瓣,可防止食物進入氣管。聲帶在喉腔內,由肺呼出的空氣經過收緊的聲帶就能發聲。空氣經喉腔進入氣管;氣管下端分成左右兩條支氣管,各與左右兩肺相連。支氣管再分出許多樹枝狀的細支氣管,接著越分越細,最後與由薄膜組成的啼泡相連。在肺泡裏,空氣中所含的氧傳送給肺部最細微血管中的紅血球,而紅血球則放出二氧化碳。

濕潤的胸膜包裹著左、右肺,使在胸腔內能自由活動以發揮正常的功能。吸氣時,位於肺部之下的橫膈膜收縮,增加胸腔的空間,可讓肺部擴張。

呼吸係統的結構

1.鼻

2.口腔

3.額竇

4.蝶竇

5.鼻腔

6.上頜竇開口

7.耳咽管開口

8.硬齶

9.軟齶

10.舌

11.扁桃體(扁桃腺)

12.腺樣增殖體

13.鼻咽

14.口咽

15.喉咽

16.會厭

17.喉腔

18.聲帶

19.食道

20.氣管

21.左支氣管

22.右支氣管

23.細支氣管

24.右肺

25.左肺

26.胸膜

27.橫膈膜

呼吸係統

呼吸係統由人體與呼吸有關的各器官組成,包括鼻、口、咽、喉、氣管、支氣管等,統稱呼吸道。呼吸道通至肺部,氧由肺部進入血管,二氧化碳由肺部排出。

呼吸道不僅是空氣流通的管道,同時還有過濾空氣的功能。因此傷風、流鼻涕、喉痛很常見。鼻和喉先將對人體有害的細菌攔截,使感染局限於鼻和喉,不致侵入肺部引起肺炎等重病。

呼吸係統的疾病

呼吸係統的疾病,在許多醫生的病案中占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侵害呼吸係統的細菌或病毒,大約有二百種之多,根本不可能也無必要分類列出來,因此有關呼吸係統的疾病多以部位命名,如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等。大部分呼吸器官的疾病,治療方法簡單,通常在五天內可以痊愈。如果五天後病況未見好轉,那就可能是較嚴重的疾病,不可忽視。

呼吸係統特別容易出現過敏,因為過敏性物質最容易進入呼吸道。如果因過敏反應而鼻塞,經口吸入的空氣缺少了鼻腔的過濾過程,帶著過敏性物質直接進入氣管和肺部,就會引起黏膜發炎、哮喘、呼吸困難及其他疾病。

口腔和喉部的良性及惡性腫瘤雖然罕見,肺癌則甚普遍,以英國為例,每一百人死亡就有六人死於肺癌。吸煙者患肺癌的數目,比不吸煙者多十五倍。

易患呼吸係統疾病的人

·未滿六個月的嬰兒。

·未滿三歲的兒童,特別是有發熱、食欲不振等症狀或患病時。

·年老體弱的人,易患急性支氣管炎或肺炎。

·曾患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的人。

·任何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

·吸煙者。

呼吸係統疾病的主要症狀

·痰中帶血。

·呼吸困難。

·流鼻涕。

·胸痛,深呼吸時疼痛加劇。

·咳嗽。

·聾嘶。

·喉痛。

緊急情況

·哽塞,應立即請醫生診治。如果情況危急,可先設法清除哽塞物。切勿把手指伸入喉部或刺激咽喉,使哽塞的人嘔吐。

·幼童患病發熱時,如果呼吸困難(會厭炎),未能用口吸入蒸汽使病情減輕,應立即請醫生治療。

·嚴重的鼻出血。

如何預防及治療呼吸係統疾病

·切勿吸煙。

·老年人冬季應注意保暖,患病時要預防體溫過低。

·因呼吸器官感染而發熱的患者,應注意散熱,尤其孩童更應注意。室內溫度保持在華氏五十至六十四度(攝氏十五至十八度之間)。不宜穿得太多,蓋得太多;應多喝開水,並依照醫生指定的用量服食退熱藥物,如阿斯匹林。

·病愈之初,不可馬上做劇烈運動或勞累的工作,否則感染可能會傳至肺部。

·如無醫生處方。不可自行使用滴鼻液或噴鼻劑通鼻塞。

·不可給幼童吃花生,或讓幼童玩小圓珠等物件,以免誤入氣管引致哽塞。

消化係統 了解消化係統的最簡單方法,是依照食物入口後所經的途徑逐步辨識。咽下的一口食物,可能是固體,可能是液體,也可能是二者的混合物。食物進入口腔,牙齒就把它咀嚼碎爛,含有酵素的唾液與嚼爛的食物混合,就開始消化過程的第一階段。唾液由唾液腺分泌出來,主要的唾液腺有舌下腺、腮腺和頜下腺;此外還有無數小唾液腺分布於兩頰。混合了唾液的食物,經咽和食道進入胃部,並無多大改變。但食物在胃中,受胃酸及胃壁分泌的酵素作用,就變成半液體物質,稱為食糜。然後進人第一段小腸,即十二指腸。在十二指腸中,由胰腺分泌更多的酵素加上肝髒分泌的膽液,進一步將食物消化。膽囊貯存膽液,作用是將膽液經繞過胰腺後麵的總膽管送入十二指腸。接著食糜進入第二段小腸,即空腸,再進入回腸。在空腸和回腸裏,食物中大部分營養被吸進靜脈血管,再輸入肝髒作進一步的變化。肝髒也接受腹腔其他器官輸來的血液,比如脾髒。部分脾髒位於胃後麵的左側。這時的混合物已不含養料,經闌尾根部之上的回盲瓣,進入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在這段過程中,食物渣滓中的水分逐漸被吸收,然後經直腸和肛管排出體外。

消化係統的結構

1.牙齒

2.口

3.舌下腺

4.腮腺

5.頜下腺

6.咽

7.食道

8.胃

9.脾髒

10.肝髒

11.總膽管

12.膽囊

13.胰腺

14.十二指腸

15.空腸

16.回腸

17.回盲瓣

18.盲腸

19.闌尾

20.升結腸

21.橫結腸

22.降結腸

23.乙狀結腸

24.直腸

25.肛管

消化係統

消化係統包括從口腔至肛門的消化道,加上胰髒、肝髒、膽囊等。

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所含的糖類、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和水分,由血液吸收,為身體各部提供養料。

由肛門排出體外的糞便,全是食物中對人體無用的成分,主要是纖維質和腸中有助消化的細菌。雖然食物中某些物質對人體並無營養價值,但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例如纖維質有助排泄,也許能預防腸憩室疾病、結腸癌、直腸癌等。

消化係統的疾病

消化道能接受大部分物質通過,但對帶病菌的食物、毒物和刺激性食物則有強烈的反應,會引起嘔吐或腹瀉。消化道許多小毛病,如消化不良、胃炎、腸炎、食物中毒、膽石等,皆因不小心飲食而起。由於消化過程阻礙輕微操傷和發炎的痊愈,常引致病變加重而持久,例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道潰瘍、胰炎等。

然而消化係統的疾病,多半受多種因素同時影響。因此,遺傳、飲食、感染、免疫反應和機能障礙,都可以是某一種消化係統疾病的成因。

易患消化係統疾病的人

·嬰兒和老年人,易因胃腸炎而失水過多。

·家庭成員中有患十二指腸潰瘍和結腸息肉病的人。

·肥胖婦女,易生膽石。

·精神緊張的人,易患十二指腸潰瘍,還可能易患結腸炎。

消化係統疾病的主要症狀

·腹痛。

·食欲不振。

·嘔血或排出物帶血。

·便秘。

·腹瀉。

·消化不良。

·嘔吐或惡心。

·體重減輕。

·黃疸。

緊急情況

·大量嘔血或便血。

·嚴重或持續嘔吐,更兼腹痛和腹瀉。

·嚴重腹瀉,更兼嘔吐或出血。

·嚴重腹痛,以致患者極度衰弱。

·不能推回原位的疝,並有劇痛和觸痛。

·嬰兒或老年人因嘔吐或腹瀉而極度衰弱。

如何預防消化係統的疾病

·多吃纖維質豐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麥麵包等。

·飲食有度,不可暴飲暴食。

·教導兒童注意飲食清潔衛生。

·魚、肉、乳酪等熟食放在室溫(溫度華氏六十五至七十度,攝氏十八至二十一度)中超過八小時,不宜進食。

·熟肉冷藏後再吃應先煮得熱透,否則寧可冷吃,不應稍微加熱。

·便秘時不可勉強排便,尤其不應強迫小孩排便。

·留意體重,不宜過胖。

泌尿係統尿液由兩個腎髒產生。左右腎髒各約含有一百萬個腎小球;腎小球是一簇微血管,有過濾血液的作用。血液經。腎小球過濾後稱為濾液,流經腎髒內的無數腎小管。腎小管的功能是4再吸收濾液中的水分和改變其化學成分,達至人體所需的化學平衡。剩餘的濾液離開腎髒進入腹腔輸尿管上端膨大部分時,分量已大減,內含廢料,稱為尿液。

輸尿管由腎髒往下伸,直至骨盆後,與膀胱的背麵連接。膀胱在骨盆內,前麵是恥骨聯合,後麵在女性子宮,在男性則是直腸。尿液可暫時儲存膀胱內,最後由與膀胱相連的尿道排出體外。女性的尿道甚短,開口就在陰道口之上;男性的尿道則長得多,開始的部分由前列腺包圍,然後進入陰莖,開口在陰莖終端。男性的尿道具雙重作用,除了排尿之外,還可以射精。

泌尿係統的結構

女性(正麵圖)

1.腎髒

2.輸尿管

3.膀胱

4.尿道

男性(側麵圖)

1.腎髒

2.輸尿管

3.膀胱

4.尿道

5.前列腺

6.骶骨

7.直腸

8.恥骨聯合

泌尿係統

泌尿係統包括腎髒、輸尿管、膀胱和尿道。腎髒的功能是過濾血液,排除廢料,調節血液中水分、鹽和酸的平衡。人體內的血液每天都流經腎髒許多次,因而得以常保淨化。左右兩腎幾乎都在盡其所能工作,如果因傷病隻剩下一個,仍可發揮有效的功能。對人體無用的尿液,自腎髒經輸尿管流入膀胱,再經尿道排出體外。人體的排尿量,每天約為兩品脫半(一點四公升)。

泌尿係統的疾病

泌尿係統的疾病,在醫生的病案中約占百分之六。最常見的泌尿係統疾病,是膀胱或其附近器官受到細菌感染。大部分感染都由大腸杆菌引起。大腸杆菌在大腸活動,可以經尿道進入膀胱。女性因尿道甚短,較男性易患膀胱炎。

如果尿道狹窄(如前列腺肥大),妨礙排尿,尿液就會停滯在膀胱內。如果受到感染,細菌就會在停滯的尿液中迅速繁殖,使膀胱炎久治不愈,或屢屢複發。

膀胱炎大都不嚴重,有時甚至可以自行痊愈;但有時情況較為嚴重,病菌可蔓延至腎髒,引起腎盂腎炎。這種病須用抗生素治療。

腎炎是腎小球發炎,並非直接受病菌感染所致,而是起因於一種自體免疫病,即人體產生一種侵犯自身組織的抗體。

泌尿係統有一大組罕見的病,稱為腎變病和腎變病性症候簇。症狀是患者體內的組織腫脹。病因包括患糖尿病,或服食某種藥物中毒,如阿斯匹林。

腎病隻是泌尿係統疾病的一小部分,卻十分重要,不可忽視。由於腎病可導致腎髒機能喪失,患者可能要洗腎,嚴重的更需換腎。

泌尿係統的腫瘤,以膀胱的最為常見。結石是礦物鹽硬塊,可於腎或膀胱形成,原因可能是感染,或血液成分不正常,如痛風。

膀胱的排尿功能受神經控製。腦、脊骨,以及直接與膀胱有關的神經分支受到損傷,都會影響膀胱收縮功能,產生排尿困難症狀。

易患泌尿係統疾病的人

·嬰兒及幼童。尿道感染的症狀可能不太顯著,也許隻是麵色蒼白、體重不增或頻頻尿床。但由於處於發育期的腎髒特別容易受到損害,如果懷疑兒童尿道感染,應及早請醫生診治。

·新婚婦女和孕婦。尿道感染多不大嚴重,但是如有背痛和發熱,應請醫生診治。

·化工業、橡膠或漂染業工人,較一般人容易患上膀胱癌。

·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容易並發泌尿係統疾病。

·衛生情況較差的地區,患泌尿係統結核的人較多。

·老年人較易患小便失禁(不能控製排尿)。年老的男性患前列腺肥大症的情形十分普遍,造成泌尿係統的其他毛病,包括小便失禁在內。

泌尿係統疾病的症狀

·背痛,由背下部延伸至陰莖或陰囊的疼痛。

·麵部及四肢腫脹。

·排尿灼痛、尿頻、血尿或尿液變色。

緊急情況

·排尿困難至尿閉。

·尿液帶血。

·腰背部劇痛。

如何預防泌尿係統疾病

·保持生殖器官及附近部位清潔。女性大便後應從前方向後方揩擦幹淨,以免糞便中的大腸杆菌感染尿道,引起膀胱炎。

·多喝水,尤以在炎夏為然。

·不可服食過量阿斯匹林或其他止痛藥,以免損害腎髒機能。

女性生殖係統 女性生殖係統的構造具有產卵、受精以及在受精後孕育胎兒的功能。

女性到了生育年齡,每個月就有一個卵子自左邊或右邊的卵巢中排出,經輸卵管送至子宮。

性交時,精子經陰道進入女性的內生殖器。在陰道口兩旁,有內含脂肪組織的陰唇。陰唇之間的上方有陰蒂。女性初次性交時,在陰道口的小薄膜(處女膜),因陰莖進入而張裂。男性射精後。精子自子宮頸進入子宮,再至輸卵管。卵子是在輸卵管遠端三分之一處受精的。受精卵被排至子宮,植入子宮內膜著床。如果卵子沒受精,進入子宮後,就隨月經排出體外。

成年婦女的子宮位於骨盆內,膀胱的後上方。懷孕時,子宮因胎兒逐漸生長而增大,幾乎可以頂住橫膈膜,而乳房部分由於腺織增殖的影響也逐漸脹大。分娩後,乳腺泌乳汁,自乳管送至乳頭。

女性生殖係統

女性生殖係統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陰唇、乳房以及乳頭。

一個女嬰誕生前兩個月,卵巢共有七百萬個細胞。到出生時,細胞數量降至約一百萬,至青春期則隻剩下三十萬。每一個細胞都能發育成為可產生激素和卵子的濾胞。女性自月經初潮至更年期不過三四十年,通常每月隻產卵一個,因此約有四百個細胞發育成卵子,剩下的就逐漸退化變質。

女性青春期生殖器官的發育,主要由雌激素控製。乳房、子宮、陰道和其他與生殖有關的管道逐漸成長,腋毛和陰毛長出,皮下脂肪分布全身,形成女性的體態。

女性生殖係統的疾病

女性月經期的種種不適,如經痛、月經失調、經血過多等,極其常見。即使是正常的月經,也人人不同。有些人月經周期較短,經血較少;有些人則周期較長,經血較多。但如果突然失常,就應請醫生診治。

陰道是最易受細菌感染的部位,但不少感染可自行痊愈。然而因陰道感染而求醫的,在各類病人中約占百分之二點五。

更年期後,陰道壁和外陰(外生殖器)逐漸萎縮變幹,可能引致疼痛甚至發炎。外陰的皮膚也許會產生異常的變化。

輸卵管也是易受感染的部位,通常是子宮或陰道感染蔓延所致。骨盆範圍內的感染,有時稱為盆腔炎或輸卵管炎。

卵巢中育卵的濾胞,有時可能變成囊腫,俗稱水瘤。患有這種囊腫通常多不察覺,直到因別種病施手術時才發現。卵巢囊腫有時會長得很大,使患者感到疼痛。隻有極少數的卵巢囊腫是惡性的。

許多婦女在經期前感到乳房脹痛,甚至發覺乳房有壓痛的軟塊。這種情況可能與月經周期的生理變化有關,是正常的現象。但乳癌的初期症狀,也是乳房出現小腫塊,因此發現乳房有任何腫塊,應立即請醫生檢查。

易患生殖係統疾病的女性

·四十歲以上的婦女易患乳癌。

·五十歲以上的婦女易患子宮癌。

·性交頻密的女性,可能易患子宮頸癌。

·過胖的女性易患子宮脫出。

女性生殖係統疾病的主要症狀

·腹痛。

·陰道與外陰疾患。

·月經異常。

緊急情況

·懷孕初期嚴重下腹痛和虛脫。

·懷孕後半期出血。

·產後嚴重出血。

如何預防女性生殖係統疾病

·每月自行檢查乳房。發現形狀改變或有腫塊,應立刻請醫生診治。

·定期做子宮頸塗片檢查,至少每三年一次。

·如果易受念珠菌感染,不宜穿過緊的長褲及內褲,或使用陰道除臭劑。服食避孕丸也可能引致念珠菌感染。

·大便之後抹淨肛門時,應由前向後揩拭。

·如果使用月經陰道棉塞,經期結束時,切記將棉塞取出。

·婦女以母乳哺養嬰兒,應常用橄欖油之類的潤滑劑塗抹乳頭,保持乳頭清潔柔軟。

·授乳時不可讓嬰兒吮咬乳頭端,應將整個乳頭放入嬰兒口中,讓嬰兒咬著乳暈部分。

男性生殖係統 男性製造精子的器官是睾丸,藏在陰囊之內,左右各一。精子在睾丸內形成後,通過一係列細精管,再經稱為輸精管的管道輸出。輸精管係於睾丸的上端,形狀如繩索。左右兩邊的輸精管,經腹股溝上行,進入腹腔而至膀胱背後精囊處。精囊是腺體,左右精囊管與輸精管相接而成射精管。左右射精管與在膀胱下前列腺內的尿道連接一起。性交時,精液經陰莖中的尿道射入陰道。精液中除精子外,還有精囊和前列腺的分泌物。

男性生殖係統

男性生殖器官包括尿道、前列腺、睾丸、陰囊、輸精管和陰莖。

精子是在睾丸內產生的。睾丸是兩個橢圓形的器官,藏在陰莖後麵的袋形陰囊中。陰囊由皮膚、肌肉層和纖維質組成,保護睾丸。

左右兩條輸精管,是輸送精子至精囊的管道。精囊產生的液體,與精子等混合而成精液。精液的成分中,精囊液占大部分。

前列腺位於膀胱之下,圍繞尿道的上端。射精時,前列腺分泌的液體,也是構成精液的成分。

尿道約長八寸(二百毫米),由膀胱伸出,開口於陰莖的終端。尿道的功能是將膀胱內的尿液和睾丸製造的精子排出體外。

陰莖由海綿狀組織構成,尿道的大部分穿過其中。陰莖平時柔軟下垂,但海綿組織一旦充血,就轉為堅挺。陰莖前端的膨大部分稱為陰莖頭(龜頭),外麵包著包皮。包皮可以割除。

男性生殖係統的疾病

男性生殖係統的疾病,多半與外生殖器有關,症狀也因年齡不同而有別。但全都應請醫生診治。

男童常有包皮過緊或過長的毛病,包皮和陰莖頭之間也會受感染。

成年男性尿道分泌異常,幾乎全部是性傳染病所致,特別是淋病。陰毛處長虱,也常由性交傳染得來。精液帶血可因性交頻密而起,但也可能是患上了較嚴重的疾病,如結核病等。

睾丸腫脹,不論有沒有疼痛,都可能因細菌或病毒感染而發炎,有時也可能是睾丸癌。

陰莖癢,多半起因於對避孕藥物或內褲質料敏感。

六十歲以上的男性,患前列腺肥大症的現象很普遍。前列腺肥大會阻塞尿道,引起排尿困難、膀胱積尿等症狀。

年紀較大的男性,也會染上陰莖頭炎,而陰莖頭癢或刺痛是糖尿病常見的症狀。陰莖頭生瘡。則可能是性病或癌症。遇到上述情況,應馬上請醫生診治。

任何男性的外生殖器及其附近的皮膚,都可能出現皮疹。但這些皮疹也許是尿布疹、濕疹、癬,或因擦爛或陰虱寄生而起。

易患生殖係統疾病的男性

·性交最易染上性病,雖然使用避孕套可減少染病機會,但有些病不經性交也能感染,如單純皰疹和陰虱,隻要與患者有親密接觸即會染上。睡在有陰虱的被褥上會染上陰虱。

男性生殖係統疾病的主要症狀

·陰莖、包皮及尿道疾患,包括疼痛和紅腫。

·排尿時有刺痛或排尿困難等。

緊急情況

·睾丸扭轉。患者多為青少年或兒童,有些嬰兒也會患上。

·包皮嵌頓,即軟垂陰莖的包皮翻上之後,不能退回原位。

如何預防男性生殖係統疾病

·經常保持陰莖和包皮清潔。性交頻密的男性,應該每日翻開包皮,用肥皂和溫水清洗。

·如果亂交,應在性交時使用避孕套,以防染上性病。

·一旦發現外生殖器有任何異常症狀,應立即請醫生診治。有多個性伴侶尤應特別注意。檢查淋病或梅毒的方法,十分簡單。

·自行檢查睾丸中是否有異常的腫塊,可及早發現無痛的睾丸癌。檢查的方法十分簡單,可請教醫生。每隔半年應檢查一次,可於沐浴後進行。

·切勿強行翻開幼童的包皮加以清洗。聚積於陰莖頭頸部的乳酪狀包皮垢是正常的分泌物,日後自會消失。

皮膚

皮膚強韌而富彈性,是身體的最外層,具有保護作用,以防受感染和損傷。一般人身上約有皮膚十八平方尺(一點七平方),重量約為九磅(四點一公斤)。皮膚是由表皮(外層細胞)、真皮(含有血管)與皮下組織組成。

真皮的較深層有毛囊,毛發就由毛囊長出。毛發粗細不一,直徑由五千分之一寸(零點零零五毫米)的胎毛,至一百二十五分之一寸(零點二毫米)的胡須不等。長短的差別,則由二十五分之一寸(一毫米)左右,至最長達五尺(一點五米)不等。

各種皮膚病

皮膚除了具備多種重要功能外,還影響一個人的外貌。皮膚和人體其他器官一樣,也會生嚴重的病變,一些較為輕微的毛病,如痤瘡、頭皮屑、牛皮癬等,也會使患者感到困擾萬分。

某些皮膚病可能與遺傳有關,如牛皮癬、魚鱗癬和某幾種濕疹。

皮膚與某些物質接觸,可能產生異常的反應,如紅腫、發癢或起水泡。

皮膚易受感染。單純皰疹和疣是最常見的病毒感染。膿皰病是常見的細菌感染。真菌感染有足癬和念珠菌感染。

皮膚瘤多是良性的,但也有惡性的。如發現胎斑或痣及其周圍的皮膚發生變化,應該請醫生診治。皮膚癌及早醫治,大都可以治愈。

最常見的毛發脫落是男性的禿發,多與遺傳有關,目前尚難根治。有些女性也有禿發的情形,但大都是暫時性的。女性毛發過多(即多毛症),有時是由於內分泌失調,但通常難以找出原因。

易患皮膚病的人

·過敏症與遺傳有關。

·皮膚白皙、毛色淺淡的人,對陽光較為敏感。

·常與化學物品接觸的人,比如使用化學清潔劑的家庭婦女,從事漂染、化學、礦物油行業的工人。

皮膚病的主要症狀

·腫塊。

·皮疹。

·皮膚疾患。

·癢。

緊急情況

·急性蕁麻疹。如果舌與咽喉腫脹,應立即請醫生診治。

·燒傷或燙傷。皮膚嚴重受損或大麵積燒傷,不可隨便脫去衣物,或自行治療。應該用潔淨幹爽的敷料覆蓋傷處,立即請醫生診治。

如何預防皮膚病

·使用清潔劑、礦物油、顏料及其他化學物品時,應戴上手套。

·即使戴了手套,工作完畢後,也應把雙手洗幹淨。

·切勿與他人共用毛巾或麵巾。

·皮膚白皙的人在陽光直射下應戴寬邊遮陽帽。穿長袖衣服。

·首次做目光浴,不可曬得太久。

皮膚與毛發皮膚是身體的外層,其厚度不一,由五十分之一寸至五分之一寸(零點五至五毫米)不等。腳底和手掌的皮膚最厚,眼瞼的皮膚最薄。

身體各部的皮膚多有汗腺,但數量不一。比如手掌和腳底,每平方寸(六百四十五平方毫米)約有汗腺三千,背部的隻有五百。腋窩及陰部有特殊的汗腺。痛感、觸感及冷熱感,由皮膚中的感覺神經末梢傳達至腦部。有些神經末梢形狀與功能都很特殊,分布身體不同部位的皮膚。指尖和口唇有極多神經末梢,前臂和腹部的神經末梢則較少。皮膚上的毛發分布,疏密不一,顏色和生長的方式也不同,手掌與腳底則無毛。有些毛發的根部,有皮脂腺,分泌油脂,有保護作用;頭皮有許多皮脂腺,麵部尤其是鼻子兩旁也有許多皮脂腺。

甲是最特殊的表皮,呈半透明狀,下麵血管密集的組織隱約可見。

骨骼係統人體的主要骨頭共有二百零六塊。骨頭是由充滿礦物質的蛋白質組成的堅韌組織,因此耐壓耐拉,而且頗有彈性。骨頭的形狀與大小。隨年齡的增長而起明顯的變化。骨骼的成長決定一個成人的高矮。圖中所見是成年人骨骼的主要結構。骨與骨之間以關節相連,關節有不同的形狀,活動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以適應各自的特殊功能。例如成年人頭顱的關節合為一體,顱骨成一個堅實的外殼,保護腦部。四肢因需做大量活動,骨與骨之間以關節腔分隔。動關節主要由韌帶支撐,並由肌肉帶動。脊柱有保護脊髓的作用。脊神經由脊柱兩旁的小孔伸出。椎間盤是連接相鄰兩椎體的軟骨組織,以腰部的為最大。

骨骼係統

人體整個骨骼係統,是人體其他部分的支架,並賦予人的體形。骨頭還保護人體的重要器官,與肌肉配合作出運動。此外,較不顯著的作用是造血,以及儲藏和分配人體必要的礦物質,特別是鈣質。骨頭依形狀可分為四類: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

長骨由骨幹和兩端較大的骨節。骨幹是厚壁包著的骨密質管,中間充滿黃色的骨髓,兩端則由外包一薄層骨密質的海綿骨組成。臂骨、腿骨和肋骨都是長骨。

短骨是盒形結構,外麵是一薄層骨密質,裏麵是海綿骨。手腕和足踝這兩個需用力和做有限度運動的部位,就是由短骨構成的。

扁骨的結構與短骨大致相同,比如頭顱骨和肩胛骨就是。

不屬於長骨、短骨和扁骨的其他骨頭,都叫做不規則骨。比如麵部骨、脊椎骨等等。

海綿骨含有紅色骨髓,可製造血球。兒童的長骨骨幹中含有紅色骨髓;成人的則有黃色骨髓,隻在身體不適時才製造血球。

骨與骨間以關節相連。關節可分三類:不動關節、微動關節和動關節。不動關節以強韌的纖維組織將骨塊連成一體,如頭顱。微動關節由軟骨盤連接骨塊,如脊柱。動關節則由纖維囊連接骨塊,囊內含滑液,如肘和膝。

骨骼係統的疾病

骨頭和關節疼痛僵硬,是頗為常見的成人疾病。

根據一項統計,成年人患上骨關節炎的,為數不少。這種病是由於骨關節之間的軟骨組織產生病變而起的。其次是背痛,而一般稱為風濕的痛症也是常見的疾病。

易患骨骼係統疾病的人

·醫院的護士。護士工作時,因經常需彎腰護理病人,易生背痛,但是如果姿勢正確,也可以減少患病的機會。

·六十五歲以上的人,至少有百分之四十患有風濕或腰背痛。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致患者殘廢。

·煤礦工人、建築工人等體力勞動者,常因受傷而致容易患上風濕。

骨骼係統疾病的主要症狀

·身體各部分的疼痛。

·僵硬。

·腫脹。

緊急情況

如果出現下列症狀,應馬上請醫生診治,不得延誤。

·受傷後出現瘀傷、疼痛不止、腫脹、變形等情形,可能是骨折。

·關節痛。

·背部下方疼痛,痛感延伸至臂部、大腿及小腿部分,可能是患上坐骨神經痛,或其他嚴重的背部疾病。

·頸痛和肩痛。

·發育中的兒童,如果四肢或關節劇痛,可能是患上關節炎或骨髓炎。

如何預防骨骼係統疾病

·駕駛汽車時應扣上安全帶,騎機器腳踏車應戴上安全帽,甚至騎腳踏車也應戴上輕便安全帽。

·穿鞋子要舒適,鞋跟不可太高。

巨噬細胞保衛肺組織 大部分侵入人體的病原體,是可以致病的細菌或病毒。入侵物質不論在哪一部位出現,人體抗禦機製都會立即起而抵抗。圖中放大數千倍的微小白血球,正執行任務。圖左下方的圓形入侵顆粒,正遭受一個長形的巨噬細胞攻擊,另一個圓形巨噬細胞在上方巡邏。在肺內,負責清除任務的巨噬細胞會吞噬細菌、花粉、灰塵和煙垢。

淋巴細胞對抗癌細胞 大圓形的淋巴細胞趨向一個入侵的癌細胞,試圖把它毀滅。淋巴細胞可以破壞癌細胞的表麵,但大概不能把它消滅。癌細胞受襲,產生許多水皰,水皰脫落後黏附在淋巴細胞上,為癌細胞築成一道保護屏障。

消滅腸內的寄生蟲 圖示一群嗜曙紅(嗜酸性)細胞在圍攻一條寄生在腸內的扁蟲。這些細胞產生一種化學物質。滲入扁蟲體內,把它殺死。

免疫係統

人體免疫係統分布於身體各部分,由移動的白血球和廣布於體內的組織淋巴細胞組成。因此是肉眼看不到的。

人類知道有免疫力這回事已有千百年之久。比如古代人已觀察到天花或麻疹患者痊愈後,不會再感染這兩種疾病,甚至在這些傳染病流行時。也會安然無恙。

至於充分了解人體的免疫機能,則有賴近世顯微鏡的發明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發展。

免疫係統精確地“識別”和“記住”侵入人體的病菌或“異物”的基本分子結構,作出反應,產生特效抗體,精確地與入侵物質的分子結合,中和其毒性或給它打上記號,這樣,人體“清道夫”就會辨別出帶有抗體的病菌異物,加以清除。

免疫係統中具有抗禦功能的細胞,分布於骨髓、血液、脾髒、胸腺(在頸部)以及各淋巴腺(包括扁桃體、腺樣增殖體,以及身體的其他淋巴組織)裏麵。

免疫係統製造的抗體有兩種。一種具可溶性,能迅速發揮功能,以亞變種的形式存於血液、黏液類分泌物和其他體液中。另一種附於可移動的細胞(淋巴細胞)上,必須到達發炎或異物侵入之處才能生效,因此反應較慢。

這兩種抗體由兩類不同的細胞產生。骨髓細胞(B細胞)產生可溶性抗體,胸腺細胞(T細胞)產生附於具抗禦功能細胞的抗體。

在對某種入侵物質尚無免疫力的人體內,這兩類細胞隻有少數經常存在,遇到外來物質立刻與之結合。但這些細胞會分裂繁殖。形成大量完全相同的細胞,專門產生當時所需的抗體。同時又產生一些靜止(“記憶”)細胞,存於身體組織中,以備再受同一種病菌或異物侵襲時,能立即大量繁殖,產生所需的抗體。

抗體可能直接對細菌或病毒起作用,予以消滅,也可能需要其他細胞或體液的活性物質幫助。

免疫係統的疾病

有些人會對灰塵、花粉或某些食物作出反應,產生引起過敏症狀的抗體。

有些人的免疫係統失去了辨別自身物質和外來物質的功能,產生抗體對付自己體內的組織,常引致該部組織慢性發炎。

免疫係統的缺陷可能是先天性或後天性的,大都與遺傳有關。有這種缺陷的人會反複受到細菌或病毒的感染。

保護腸道:腸道裏通常有一些白色的變形細胞正向右下方移動,以消滅在那裏可以引起腸道痢疾的細菌,這些變形細胞也可清除碎屑。而一些紅血球,沒有防禦功能。

有些證據顯示。健全有效的免疫係統,可能有防禦某些癌症的功效。

易患免疫係統疾病的人

·新生兒與嬰兒。

·老年人。

·家族有遺傳性免疫缺陷的人。

·患有慢性病毒感染的人,其免疫功能因而較弱。

·因患其他疾病或接受器官移植手術而必須服免疫力抑製藥的人。

·患有淋巴係統腫瘤的人,如白血病患者。

免疫係統疾病的主要症狀

·一再受到感染,引致嚴重腹瀉、中耳炎、肺炎、口炎、喉痛,以及皮膚生膿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