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要互相信任
病人與醫生之間若要關係融洽,必須互相信任。病人一定要信任醫生,醫生也須感覺到病人對他的依賴,而且會聽從他的勸告。
病人和醫生要建立良好關係,需要時間、諒解,以及對雙方麵的種種困難的了解。
病人在見醫生之前,通常先要見診所負責登記的接待人員,因此也應該和他們建立友好關係。
初到醫生診所登記須知
搬到一個新地方居住後,要盡快了解當地有些什麼醫生,不要等到家裏有人病了,才去找醫生。臨事周章,一時之間找不到自己信任的醫生,甚至藥石亂投,都可能後患無窮。
搬家前,假如家裏有人生病,正在接受治療,一定要請診治的醫生將病況及病曆用書麵詳細列明,以便交給新醫生參考。如果移居外國,更必須把這些資料一並帶去,以便新的醫生得知詳情。
首次到醫生診所辦理登記,應盡量將有關資料詳細告訴負責登記的人員。不要怕麻煩和覺得浪費時間,因為正確的資料對診斷非常有幫助。每次去看病都先要掛號,所以最好能跟接待人員建立良好關係,這樣日後在各方麵都會得到他們幫忙。
如果須經多次接觸,才能跟新的醫生和護士熟絡及對他們建立起信心,這是人之常情,不必介懷。
如何選擇醫生
許多人選擇醫生時,對自己想要什麼樣的醫生,早有定見。
舉例來說,有的人認為醫生一定要年輕,一定要是位女醫生,或者一定要像自己從前的醫生等等。要全部滿足這些要求幾乎不可能,而且有時或許根本無可選擇。除醫術高明外,選擇醫生還有兩個重要的準則。就是要能給予病人信心,以及有事時很容易就能找到他。
搬到新地方居住時,應盡可能打聽當地有哪些醫生,而當地人對這些醫生的醫術和醫德有什麼評價。翻查電話簿,到藥房詢問,也能得到一些資料;還可向鄰居和相熟的人打聽,了解他們的醫生是怎麼樣的人,診所在什麼地方,要找他看病是否容易,如果醫生因事出門,對病人又有些什麼妥善安排等等。
打定主意後,便應到心目中的醫生診所了解情況,詢問有關診所的資料,例如醫生看病的時間,看病是否需要預約,什麼時候打電話預約方便,以及打聽清楚診所有無其他醫療服務,例如產前檢查等。為了方便病人,所有開業醫生都備有名片,上麵列明看病時間,診所和住所的電話號碼,以及醫生不在時的聯絡辦法,例如通過電話傳呼機等資料。
請醫生診治
不少病人不管病情是否嚴重,一旦有點小毛病就去看醫生,這也是人之常情。醫生和護理人員大都十分願意替患有微恙就擔心的人看病,以便防患未然;而且這樣總比那些對健康過於自信的人好,因為後者就醫時,可能已病情沉重。
病人求診的原因,可依病情緩急,分成四類:
1.並無緊急事故,僅為向醫生報告康複進展,或取藥複診等。
2.病情緊急,比如首次發現可疑的嚴重微狀,或別的理由,急須通知醫生,因而提前或立即求診。
3.家中小孩子或老人病重,無法前往診所,因而請醫生出診。
4.緊急的嚴重事故,要求醫生立刻放下其診治工作,前往急救。例如病人遇到極其嚴重的意外、不省人事或大量出血,以致不能移動等。
醫生和負責接待的人員,必須清楚知道病人求診的原因,但病人往往未能恰當地說出確實的病情,可能誇大了,也可能少說了。
每位醫生和每家診所對這個問題處理方法各有不同,但記住以下各點會有幫助。
非緊急求診
不管為了什麼原因求診,都要說出下列有關資料:
1.病人的姓名和住址,如果有電話,也要說出電話號碼。
2.詳細說明哪些部位不舒服,有什麼主要症狀。以及這些症狀出現了多久。病人的一切資料,甚至與病情有關的私事,都須詳細地告訴負責登記的護理人員。他們聽從醫生的吩咐,記錄下這些資料,以助醫生診斷和治療。有關病人的資料,醫務人員都會絕對保密。
3.病人的年齡,應當告訴醫生和護理人員。
4.如果診所裏有多位醫生應診,應指明要看哪一位。
6.說出赴診時可能遇到的困難,比如交通和看病時間等。
緊急或當天求診
如果必須盡快或在當天內見到醫生,應當清楚說明理由,以及懷疑自己有什麼毛病。醫生和負責登記預約的人員,對病人的恐懼焦慮,都能充分了解。
出診
在什麼情況之下需要出診,每位醫生的看法不同。不過病人如果病重,不能親往診所,醫生也許會出診。有些地方,比如香港,醫生大都不願意出診,而且收費高昂;有些地方,出診就很平常。有的醫生還認為,倘若對病人背景多作些直接了解,通常有助於治療。但出診與否,要視個別醫生而定,很難一概而論。相熟的醫生,也許方便些,不相熟的,則多視實際情形及病情的輕重緩急而定。
請醫生出診,必須將症狀及有關資料準確無誤地告訴醫生,以便他決定是否需要出診。因此,打電話請醫生出診,應當事先準備怎樣與醫生或接電話的護士說得清清楚楚。
一定要親自打電話求診,切不可托鄰居之類的人轉告或留話叫別人代打,因為他們很可能一時大意,把整件事情忘記了,或者對你的說話有所誤解,以致延長了求診的時間,或將不正確的資料告訴了醫生,引起危險。
打電話請醫生時,應將姓名、地址和電話號碼詳細告訴醫生,並且說明症狀持續了多久,以及必須請醫生出診的理由。
急診
需要請醫生急診與否,病人是不容易判斷的。有時病情危急,一望即知,比如病人昏迷不醒,明顯地需要立刻請醫生來。但有些時候,也許應先打電話把詳情告訴醫生,由他決定該如何應付。因此。不論誰打電話請醫生急診,都應該說明下列有關資料:
1.病人的姓名、住址和年齡。
2.緊急事故的實況。
3.緊急事故發生在什麼地方,怎樣到達那裏。
有時醫生可能叫救護車去,而不親自出診。有些情形下,他會認為病人情況尚佳,可以由人平安送抵診所;但如有需要時,醫生也可能立刻就去看病人。
無須通知醫生,也可以直接打緊急求救電話叫救護車。但隻能在病人情況確實危急,醫院會立刻收容病人時,才可以這麼辦。
看醫生
病人時常拿不定主意應該何時才去看醫生。他們可能是擔心沒事找事,添醫生麻煩,又生怕見了醫生,聽到不願聽的話。對這一類顧慮。醫生早已是習以為常的了。
醫生多半必須知道下列有關的資料:
1.症狀什麼時候開始。
2.症狀在什麼部位出現,嚴重程度如何。
3.有何事物會使病情好轉或惡化。
醫生也許想知道有關病人本身及其健康狀況的更詳細資料,特別是病人從前是否住過醫院,是否看過別的醫生。醫生也許還要問到病人父母和家人的健康情況。許多人認為去看醫生以前,先把這一類的資料簡單扼要地寫下來,會頗有幫助。
將這些私人資料告訴醫生,不必猶疑。醫生會絕對保密的。
檢查和說明病情
醫生取得所需的病人資料,並對資料進行了分析研究之後,便要為病人檢查身體。因此病人去看醫生時,最好穿上比較容易脫下的衣服。多數醫生在檢查完畢以後,會告訴病人患的是什麼病,應該如何護理等等。不過有時醫生還要把病人送到專科醫生處或醫院裏,做進一步的檢查。
在大多數情形下,這種進一步的檢查是想查明病人是否患上較嚴重的疾病。
病人常常埋怨醫生不將病情說清楚。醫生這麼做可能有幾個原因:醫生也許認為病人已經知道了,或者是醫生自己也不能完全確定,仍需觀察一個時期,看病情有什麼變化。隻有很少數的情況是因為醫生懷疑病人患了重病,以致三緘其口,故意隱瞞。如果醫生沒將病情告訴病人,病人應在醫生處方時或采用別的方法診斷前,詢問醫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掛號看病須知
口約見醫生,要盡可能在診病時間內辦理,而且越早越好。
每當約見時,盡可能通過診所負責登記和預約的護理人員。
先將要向醫生說的話提綱挈領地筆錄下來。以免可能遺漏重要的事項。假如醫生診所使用錄音電話,這樣做就更有幫助。不習慣使用錄音電話的人,可以先把電話掛上,把要說的話寫下,然後再打過去對錄音電話講話。
如果家裏有幾個人同時要看病,應該預約不同的時間,這樣醫生才可以為每一個人準備好病曆以作參考。
請醫生出診時,一定要講清楚如何才可來到你家。假如住的是公寓式大廈,要說明是哪一座哪一層。
打電話約見醫生時,不要因想盡早見到醫生或為自己的求見找借口,而誇大或掩飾病情。醫生還要替別的病人看病,因此很可能要根據你所說的話,作出重大決定。
帶家人去看醫生
帶嬰兒去看醫生特別困難,因為他們會驚慌害怕。不懂說話,又什麼都不明白。診所的接待人員和護士,對這種情形多已司空見慣,知道該怎麼做,也極願意幫忙,因此不妨請他們協助;事實上,醫護人員也想病人全都能順順利利地看病,不添麻煩。如果有需要,可請另一位家人陪同前去,以便隨時幫忙。
學步年齡的兒童看病,也免不了猜疑和害怕。脅迫他、用糖果玩具哄騙他,說醫生可能會弄得他有點不舒服,都隻會使事情更糟。即使跟他說醫生不會弄痛他,也隻會增加他的疑心。因此父母最好實事求是,把看醫生這件事講清楚,也許對兒童有所幫助。
至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如果醫生要單獨問他問題,父母也不要擔心,事後醫生通常還要聽取父母的說法。帶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去看病,也會有類似的情形。
醫生到病人家中診病
盡可能讓病人單獨在安靜溫暖的房間裏休息,以便病人可以脫掉衣服,給醫生檢查。把電視機和收音機全部關掉,家裏如有貓狗或其他寵物,也應該全部趕出房外。好奇的兒童和前來探訪的人,在醫生檢查時,都不應留在房間裏。
打電話請教醫生
打電話問症,對病人和醫生都十分方便,尤其是在周末或在晚上生了病,不便求診,打電話就可省卻不少麻煩。然而這樣做也可能有問題,因為護理病人的工作,要由家人全力承擔。因此在打電話前,最好先將要請教醫生的問題,列成一表,逐項詳詢。有時還應該問問醫生,如果過了一段時間病情仍不見好轉,可不可以再打電話給他,以防萬一。
醫生證明書
醫生簽發的疾病證明書或病假信,可供必須上班工作的人士請病假之用。這種證明書的效用,每個地方不同。有些機構和公司為員工購買了醫療保險,那麼醫生的證明書便可作申領醫藥費之用。諸如此類的情形,應先查問清楚。醫生大都會為病人簽發證明書。
再服用同一藥方
現代藥物的效力很強,因此使用時必須十分小心。某些藥物在購買時須出示醫生的處方。也就是這個緣故。病人可能會覺得某一種藥物對他特別有效,譬如說某種鎮靜劑,但這並不表示再次服用同樣藥物是明智之舉。
病人常會要求不經醫生複診,而取得上次服用藥物的處方,這固然可以節省時間,減少麻煩,但要注意重複處方必須由醫生決定,絕不可由病人自作主張。
可能遇到的難題
盡管雙方都希望能夠和睦相處,但醫生和病人之間的關係還是有可能出現問題的。這類人際關係的問題,常常可以解決。以下所列舉的,是一些病人和醫生問常會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可以作為參考。
再作診斷
要求醫生對病情再作診斷,有時是很明智的做法,但是作出決定時切不可掉以輕心,因為這表示你不信任醫生的原來診斷,經過審慎考慮後,假如決定要那樣做,大多數病人覺得帶同一位親戚或朋友赴診,代他向醫生提出詢問,會比較方便得體。當然,不管怎麼樣,病人自己心安總比醫生的感受更加重要。
換醫生
病人可能不想再看原來的醫生,而想另換一位,此中原因甚多:他可能覺得很難約見自己那位醫生;別的醫生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如產前講習班等;或者跟原來人員合不來;或者為了更加重大的理由,如認為醫生不能對症下藥,甚至作出錯誤的診斷等。這種種理由,都會促使病人另覓醫生。
在同一診所內換醫生
有些診所是采用合夥製的,同一診所內有兩位以上的醫生應診。如果不滿意原來的那一位,可以向負責登記的人員打聽,怎樣在診所內另換一位醫生,這應當不會影響到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係。
換診所
在沒有生病,無須接受治療的時候,要換醫生是不會有困難的。首先要尋找一位適合的新醫生,並且打聽清楚,確知其為人及專長,然後決定更換與否。換醫生是不必說明理由的。
但假如正在生病,需要接受治療,換醫生就可能要困難些,因為這樣做通常表示病人對原來那位醫生失去信心。有些情形下,更換醫生也許是明智之舉,而且每個病人都有這種權利。不過更換醫生有些什麼不良後果,也應該考慮清楚,不妨先跟親戚朋友商量一下,再作決定。
選好了新醫生,先要去看他,把正在接受治療的詳情告訴他,聽聽他的意見,還要看看他是否願意接手治療。如果一切滿意,便要立即通知原來的醫生,說自己決定到另一診所求醫,但可以不必說明理由,免致彼此難為情。
診所的接待人員
診所內負責替病人登記掛號、預約時間、轉達要求的接待人員,職責重大,更有許多工作上的困難。他們必須經常將病人所留下的話,準確無誤地盡快轉告醫生。他們同時還要在醫生忙於診治,無暇一一接聽病人電話或抽空先見病人時,和顏悅色地婉轉回複病人,以及誠懇體貼地叫病人耐心等候。不過病人往往都很煩躁,稍不稱心如意,便動輒錯怪接待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