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死的人可能並不僅是為自己即將死亡而沮喪。可能還因為替倚靠自己的親人擔心,或者因為感到疼痛虛弱。以及無法照顧自己,事事要別人侍候而抑鬱消沉。

病人最後可能不會再否認自己快要死亡這個事實,不再感到憤怒和頹喪,轉而接受命運的安排。這時病人可能會變得虛弱無力,經常昏睡,對家人和前來探病的人失去興趣,退入自己的內心世界裏。

如何對待垂死的病人

除非臨終的人明顯表示希望得到安寧,不想別人騷擾,否則家人朋友的支持和安慰,對他是很重要的。如果探病的人在病人麵前覺得尷尬不安,可能會表現出簡慢或過分圓滑,匆匆離去,這樣就使病人更覺孤單。

探病的人應當首先顧及臨終者的感受,多花些時間陪伴他,同情地聽他說話。病人即使神誌不清,仍可能知道有人陪伴在側、有人輕輕撫摸他,因而感到安慰。

大多數病危的人,尤其是年老的,不須別人言明,也會明白自己將會死亡。至於那些懷疑自己患了絕症,要問明真相的病人,通常也會意識到別人的答複是否真確。因此,如果病人提出這樣的問題,親屬朋友應當老實作答。

不過,如果病人自己不直接發問,別人就不必自動告訴他,因為他可能根本不想知道實情。

病人及其家人都可能覺得死亡十分可怕。每一個垂死的人都有不同的恐懼,如果明白他害怕什麼,就可以設法使他安心一點。病人可能為倚靠自己的親人的將來憂慮,或為抱病連累家人而感到不安。親戚朋友可跟他討論這些問題。至於其他恐懼,例如病人害怕疼痛,就最好去找醫生或護士商量一下,才跟病人談。如果胡亂作出保證,隻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護理垂死病人的人必須具有無限的忍讓精神和耐心。患上絕症的人,縱使平時是最勇敢、最和善的人,此時也可能判若兩人。如果病人感到害怕,為別人擔心,或者疼痛難當,就一定能夠勇敢地正視現實。垂死的兒童有時會遷怒父母,怨恨他們竟“讓”他生病。其實,病者的家人、朋友,以及照料他的護士和醫生。心裏也可能並不好過,對待他們也應當盡量忍耐寬容。

有些病危的人可以保持樂觀態度,還有心情說笑。要是如此,不防陪他開開心心地暢談,使他享受到死前的短暫快樂。

如何對待垂死的兒童

垂死的孩子如果還不到五歲,可能隻知有死亡這回事,但不會真正明白一切,因為他對將來的認識有限。如果尚未入學的兒童問自己是否即將死亡,可以回答他在那天或那個星期內不會死。這樣就已足夠使他安心,因為這麼年幼的兒童,根本不能理解一個月有多長遠。

五歲以上的兒童,對時間已有進一步認識。如果他問自己是否即將死亡,最好用以下一類的話回答:“有些得了重病的孩子是會死的,但很多會好起來。”

兒童害怕的,主要是跟父母和其他親愛的人分開。要解除這種憂慮,可請醫生協助,把病童接回家中護理。當然,這樣肯定會增加父母的精神負擔,因此在作出決定前,應作周詳的考慮。

青年因為心理漸趨成熟,開始獨立,所以在麵臨死亡的時候,可能感到非常孤獨。他們可能變成小孩子一樣,逃避現實;也可能部分或完全像成年人一樣,不願麵對死亡,因而感到憤怒和沮喪。在這種情況下,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安慰及勸解,對他是非常重要的。

死亡的地方

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死在醫院和療養院裏,這些地方有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可以為垂危的人提供適當的照顧。近年來,許多地方設立了專門護理晚期病人的小型護理院,提供專業護理服務,給病人減輕痛楚和其他症狀,並且在精神上支持安慰臨終的病人。

有不少臨終的病人返回家中。由家人自行照料。很多病危的人認為,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咽下最後一口氣,是莫大的安慰。

死亡的時刻

從來沒有目睹過死亡的人,可能很難想象出死亡的實際情況。如果死亡是突然的,例如因心髒病猝發而死,或在車禍中喪生,死者根本沒有時間感到痛苦,因為刹那間就失去了知覺。

久病的人臨終之時,情形通常並不太突然。病情沉重的人可能做間歇性呼吸(潮式呼吸)。病人的呼吸率逐漸減慢,以致完全停止,但在大約半分鍾後,又開始呼吸,初時越來越急促,然後逐漸減緩、停止,周而複始。潮式呼吸可能會持續很多天,而且不一定表示病人即將死亡。

在彌留的最後數小時,有時可能會給病人及其親人帶來莫大的痛苦和悲傷。遇到這種情況,醫生可以用藥物減輕病人的痛楚,從而減輕親友的悲傷。到真正死亡的時刻,病人會變得全無氣力,全身極度軟弱。很多病人在睡眠中死去,不用痛苦地苟延殘喘,這樣病人固然較好受,親友也會覺得好過一點。

喪親之痛

失掉親人,特別是配偶、父母或子女,是十分痛苦的經曆。然而,大多數人無論多麼傷心、多麼絕望,到頭來總能夠鼓起勇氣麵對不幸。不過有時可能需要長達兩年的時間,心境才能完全平複過來。

一般人即使早知親人會死,在他死後通常仍會首先感到震驚和麻木,這種反應可能持續一兩天以至數星期之久。這時情緒自然很激動,同時也很混亂,對事物的反應連自己也料想不到,難以了解及記憶細節。可能的話,最好不要在這一段時期作出重要的決定。

到遺囑終於領悟到親人之死已成定局,無可挽回的時候,就會陷入極度悲哀之中,心裏總在想著死者,有時甚至仍然以為他還活著,以至吃飯時還擺上他的碗筷,或者每每開口跟他說話。這種種行為和感覺可能延續數月,別人看起來或會覺得奇怪,但事實上這是喪親的正常反應。

隨之而來的往往是嚴重抑鬱,抑鬱可以下列任何一種或所有形式表現出來:失去生趣、無精打采、不能安睡、體重減輕或增加。經曆喪親之痛的人最需要家人親友的支持和諒解。如果親友的努力無效,就須送醫診治,可能要服食抗抑鬱劑。

在喪親後一年內不時生病,也很常見,特別是失去配偶、父母或子女的人。

老年人失去終生伴侶之後。患病致死的可能性往往增加。因此,“傷心致死”這句話也不無道理。

齲齒

齲齒俗稱蛀齒或蛀牙,雖然並非傳染性,患病率卻高達百分之七十至八十。齲齒不治療,會漸漸惡化。若撇開所引起的病不談,齲齒本身並不會致命。

症狀

·病變隻侵入琺琅質時,沒有症狀。若已侵入牙質(象牙質),則冷物刺激或嚼硬物時會有疼痛感。病變已深入牙髓(牙神經),則接觸熱物或不咀嚼食物時也會有疼痛感。若繼續惡化,成了殘根(隻剩下牙根)時,反而不會疼痛。

並發病

·病變一旦侵入牙髓,引起炎症,牙神經便壞死腐爛,致使口中細菌向四周組織擴散,有時甚至引起急性化膿性炎症。

·如再惡化,會導致頜部發炎,頜部腫大,臉部變形。

在家護理

·養成一天三次、在餐後三分鍾內。刷牙三分鍾的習慣。

·有牙齒受侵蝕而疼痛,要立即去看牙科醫生。

·在齲齒的最初階段,患者多不覺察,所以應該定期檢查牙齒,以便在齲齒病發早期就能發現。

成因

·殘餘食物中的細菌生成齒垢,產生乳酸,致使牙齒的硬組織鈣質溶解,於是造成齲齒空洞(齲洞)。

·口腔和牙齒有欠清潔衛生,唾液減少,多吃易黏附在牙齒上的食物和糖等。

·齒質本身較弱,牙齒的形狀和位置異常,也容易導致齲齒。

何時去看醫生

·如在定期檢查中發現症狀,應立即請牙科醫生治療。最好能在不疼痛、受侵而未惡化時診治。

醫生會如何處理

·為了阻止齲齒惡化、保護牙神經、恢複牙齒的形狀和機能,應進行補牙(除去齲齒感染部分,填入銀漿或塑料填料)。

·齲齒侵蝕的程度不同,處理辦法也不一樣。有時候必須抽除牙髓才補牙。

預防方法

·首先要注意牙齒和口腔的清潔衛生,養成吃東西後必須刷牙的習慣。刷牙時宜用上下刷法和平麵清掃刷法。最好能聽從牙科醫生的指導。

·在食物方麵也要特別注意。少吃甜食和零食,尤以易黏附的甜食最易損害牙齒。

·乳齒和恒齒都會發生齲齒,但是及早治療護理就不致損壞齒質,可采用塗氟或填充合成樹脂等方法預防。

預後

·如能及早發現,加以補救,預後良好。

減壓病

這種病又叫做潛水員病。潛水人員潛得越深,水的壓力便越大,氣體也更容易在人體的血流內溶解。他回升上水麵時,如果升得太急,壓力減得太快,血流中的氣體便會凝聚成為氣泡,引起疼痛,並且阻礙血液循環。

衰退性疾病

泛指與衰老有關的疾病。最常見的兩種衰退性疾病。是骨關節炎及動脈粥樣化。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這些疾病,因為人逐漸衰老,自然會生出這些毛病,情況輕重不一。不過有些加重病情的因素是可以避免的,例如過分肥胖可使骨關節炎惡化,因此老年人應該避免過胖。衰老是無可避免的,但是因衰老而起的毛病。並不一定無法可治。例如磨損的髖關節和膝關節,就可以用人造關節來替代。

譫妄

這是一種嚴重的精神錯亂狀態,患者神誌不清,意識模糊。其他症狀包括可怕的視覺幻想,記憶力減退,不辨方位,失卻理解力,妄想狂,失眠和煩躁不安等。患者往往發音含糊不清,眼球振動,顫抖,坐立不安,以及常常重複諸如洗手等動作,躺下則輾轉反側。

引起譫妄的原因很多,因酒精中毒而引起的叫做震顫性譫妄,但症狀通常跟其他原因造成的譫妄沒多大差別。其他成因包括腦部損傷、嚴重缺乏維生素,或因心力衰竭而引起腦部缺氧等。

震顫性譫妄

酒徒如果多年來一直不斷酗酒,一旦停止喝酒,便會出現一些嚴重的症狀。震顫性譫妄是戒酒引起的極其嚴重並發病,重者可以致命。

症狀

·戒酒後兩至四天出現精神混亂、失眠等現象。

·幻覺——通常是視覺上的幻覺,而且內容往往非常可怕。

·全身顫抖。煩躁不安。

·可能發熱。

·酒徒如因病或受傷入院,或者因犯罪而被警方拘留,以致無法喝酒,就最易發生震顫性譫妄。

·在較輕微的戒酒病例中,若沒有造成震顫性譫妄,戒酒者就可能發抖或精神緊張。這種現象可借再喝酒而緩解。

延續時間

·大多數震顫性譫妄是突然發作的,約在三天內突然停止,事後患者不會記得發作情形。

成因

·患有慢性酒精中毒的人停止喝酒。

在家護理

·不宜。

何時去看醫生

·如懷疑患上此病。立刻去看醫生。

醫生會如何處理

·確定患者不是患上其他疾病。

·送患者進醫院接受專科治療。治療感染(例如肺炎)、頭部受傷及某些血液方麵的毛病。

·給患者服鎮靜劑,使患者安靜下來,減輕戒酒引起的嚴重症狀。

·給患者服大量維生素。因為酗酒的人飲食中含有很多碳水化合物(從酒中來),但相對地缺少多種維生素B,特別是硫胺素(B(1下標));硫胺素是調節人體攝取主要營養素所必需的物質。

預後

·可能複發。

癡呆

癡呆可分老年性癡呆和早年性癡呆兩種,後者又稱阿耳茨海默氏病。兩種癡呆的症狀大致相同,病變過程也類似,都是跟衰老的正常程序有關,然而兩者的嚴重程度及發病年齡並不一樣。許多六十歲以上的人。即使健康很正常,在智力、性格和身體狀況方麵,都會有輕微的退化;但若退化嚴重,就是老年性癡呆了。六十歲以下的人出現這些症狀,則稱為早年性癡呆,或阿耳茨海默氏病。

症狀

·精神混亂,身在陌生環境或與陌生人相處時,更易發生;隨著病情惡化,以後在熟悉的場合也會發生。

·提不起勁,失去生趣。

·喪失時間觀念。患者可能在半夜裏起床,到處遊蕩,不知道當天是何日。

·不能清晰思考及了解複雜的概念。

·記不得別人的名字,連親密家人的名字也記不起。

·近期發生的事不能記憶,但很久以前的事情倒可能記得很清楚。例如,五十年前的事患者可能曆曆在目,卻記不起自己早餐吃過什麼。

·四肢可能變得僵硬。

·應付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日見衰退。

·無法與別人交談。

延續時間

·症狀逐年加重。最後,患者整日躺在床上,甚少說話或完全不能說話,大小便失禁。除非有人喂他,否則不吃東西,而且因為長期甚少活動,很易染上肺炎。

成因

·不明。

·腦內神經細胞減少,腦部體積縮小。早年性癡呆大概與正常衰老過程相似,但影響較大,患者也較年輕。

在家護理

·病情較輕的,可以在家人的護理下在家中過正常生活。

·需要別人幫助購物理財。

·要注意防火。用電爐比用煤氣安全。

·安排鄰居、親戚或社會工作者定期探訪患者。

何時去看醫生

·如果上述症狀影響到正常生活,或明顯地引起社會問題。

醫生會如何處理

·迄今仍未有治療方法,因此隻能盡量安排別人去照顧患者起居飲食。

·給患者服用藥物,以減輕某些症狀。

·如有必要,安排患者暫時或永久入住護理院或醫院。

預防方法

·無。

預後

·症狀極少會迅速惡化,通常早期的退化現象持續十至十五年之久也沒有什麼變化。

登革熱

這是一種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常見的傳染病,因病毒感染而起,患者的關節和肌肉會產生劇烈疼痛。登革熱是由受到感染的蚊子傳染給人類的,所以即使隻是短暫停留在有此疫症地方的旅客,也有可能染上。潛伏期為五至八天,症狀往往來得十分突然,而且非常嚴重。

症狀

·頭痛。

·體溫上升。

·眼睛後方疼痛。

·背痛。

·肌肉和關節疼痛。

·發病後第三天可能大量出現皮疹,常常極其刺癢。發病時的症狀類似流行性感冒,但皮疹一旦出現,即可證實是登革熱。

延續時間

·兩三天後體溫會下降,症狀也會消失數天;然後再發熱,但熱度較低,並出現皮疹。

·病情可能持續多天,但極少有致命之虞。

成因

·由蚊子傳播的一種病毒。

治療

·無特效治療方法。患者應當完全臥床休息,喝大量流質食物;服用適量阿司匹林,可以減輕頭痛及退熱。

假牙

假牙有全口假牙或部分假牙之分,前者是上下頜的天然牙齒全部由假牙替代,後者則隻有一顆或數顆牙齒被取代。在現代社會中,裝上假牙的人頗多。

人格解體

患上人格解體的人,會失去自我的感覺。患者可能感覺到自己的精神遠離了內髒,而且自己的所作所為似乎都是別人做的。這種情況可能是某一類精神病,也可能是癲癇的一種症狀。

抑鬱症

大多數人在其一生中,總不免會有沮喪或情緒低落的時候,但若長期如此,或情況嚴重,就可能是一種病態。這種情況常常可以找到成因,但有時也可能並無任何明顯因由。每年總有不少人因患上抑鬱症而需要治療。據最近的研究顯示,二十至四十五歲之間的婦女最易患抑鬱症,尤其在她們脫離父母照顧。開始組織小家庭時,或在母親死亡之後。

症狀

·對日常活動不感興趣。

·對什麼事都感到沒有意義。

·工作表現很差。

·常常哭泣,往往沒有什麼理由。

·食欲不振,不能集中精神,記憶力減退。

·睡不安寧,容易早醒,醒後不能入睡。

·情緒變化無常,有時在早晨心情極差,到下午或晚上情緒則可能好轉。

·如果病情嚴重,甚至有自殺的傾向。

延續時間

·抑鬱症可持續數日至數月不等。病發初期。症狀可能日益嚴重,但最後即使不加治療,大多數病例也可逐漸好轉。

成因

·通常是因生活中發生某些重大事件而引起的,比如親人死亡、離婚、失業等。但有時也可能是患上抑鬱症後才失業,而不是因失業而抑鬱。

·有些患者的抑鬱症一再複發,卻並無明顯原因可尋,這類患者常有抑鬱期和興奮期相互交替的現象。

·很多婦女在行經前會有抑鬱情緒。

在家護理

·鼓勵患者照常生活、照常工作。

·安慰患者,讓患者確信自己深受愛護。

·別忘記抑鬱症是可以隨著時日的過去而逐漸好轉的,別人或自己若曾有此經驗,往往可有助於教患員正確認識此病。

何時去看醫生

·如果症狀持續超過兩個星期,沒有好轉跡象。

·如果患者的健康情況或家庭生活受到影響。

·如果患者自覺抵受不了。

·如果患者有自殺傾向。

醫生會如何處理

·詳細記下病曆,跟患者研究所遭遇的問題,共商解決辦法。

·給患者服食少量藥物,或給予心理治療。

·如果病情嚴重,特別是患者若有自殺傾向時,可轉請精神病科醫生治療。

皮膚炎

皮膚、皮下組織及其下麵肌肉的非化膿性發炎。是一種比較罕見的膠原病。各種年齡的人都會患此病,但是以三十至六十歲的婦女為多。肌肉乏力,甚至如廁後站不起來,或無法上下樓梯。有的人是在乘公共汽車時才發現肌內乏力。婦女往往是感到手提包異常沉重。或無法梳理頭發。

見於皮膚的症狀是,眼瞼處呈現紫丁香花似的暗紫色。

劃皮現象

皮膚經鉛筆等硬物劃過之後,出現顯著的淺紅色凸起劃痕,約經十幾分鍾之後才消失。這是一種皮膚過敏現象。在受衣物摩擦、係帶勒緊之處,常出現同樣皮膚變化,還會引起刺癢。

視網膜脫離

視網膜是眼球內的感光膜,共有兩層。如果視網膜內層破裂或穿孔,液體就會進入兩層之間。使之分開,造成視網膜脫離。

症狀

·患者突然感到視力消失或改變,但並無痛感;有時在視力發生變化之前,可能看到閃光。

·患者可能感到似乎有一片簾幕遮住了視野。

延續時間

·如果不加治療,脫離的視網膜不會複元。

成因

·雖然視網膜脫離可在受傷後發生。但使之脫離的直接原因,通常不能查明。近視的人比較容易患上此病,在施白內障摘除手術後,也可能引起視網膜脫離。

並發病

·部分或完全失明。

何時去看醫生

·立刻。

醫生會如何處理

·醫生首先會用視力圖表檢查患者的視力,然後檢查患者的視野及用檢眼鏡觀察眼球內的情況。如果懷疑是患上視網膜脫離,便會請患者轉看眼科醫生;眼科醫生會立即為患者治療,使脫離的部分愈合,並且防止患處擴大。

用超聲波掃描眼球所得到的圖像 圖的上部是眼球的前麵,左上方的黃色線條是上排眼睫毛,其右是虹膜和晶狀體,晶狀體下方是眼球。眼球底部的黃線是視網膜的內層,黃線下麵的細紅線是滲入兩層視網膜之間的液體,這些液體引致視網膜脫離。最下麵的黃色部分是眼球後麵的脂肪組織。

預後

·如果在病發後數天內即予治療,通常都可以使視力恢複正常。

鼻中隔彎曲

鼻中隔(兩個鼻孔中間的壁)歪向一側的現象,稱為鼻中隔彎曲。

症狀

·鼻孔阻塞,通常是一側阻塞。

·如鼻中隔前端的軟骨彎曲,鼻子就可能畸形。

成因

·鼻骨或軟骨受傷,愈合時變了形。

·鼻中隔生長得不均衡。

何時去看醫生

·如症狀引起麻煩和不安,特別是一側鼻子長期阻塞。

醫生會如何處理

·送患者入院,在全身麻醉下施行手術,以矯正鼻中隔的畸形。

糖尿病

有一些人的胰腺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一種激素),身體不能正常地利用食物中的糖和澱粉質(碳水化合物),因而在血液和組織中積聚糖,引起人體各部的病變。

各種類型的糖尿病都可以用改變飲食習慣、服食藥片或注射胰島素來加以控製。如果患者能與醫生合作,注意飲食,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則仍然可以過正常生活。

糖尿病患者須知

糖尿病患者必須充分了解有關糖尿病的一切,比如身體如何控製血糖、胰島素的效用、各種食物的成分、運動、病情等。

別讓糖尿病支配自己的生活,隻要能嚴格遵循醫生定下的簡單護理方法就行。很少有什麼活動是糖尿病患者不可以做的,包括劇烈運動在內。

應當讓朋友了解,自己因為有病在身,不能跟他們在一起隨意飲食。兒童若患有糖尿病,應當讓教師、家人和要好的小朋友都知道患者不宜做些什麼。

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應避免駕車或操作有危險性的機器,除非在做這些事之前的兩小時內吃過東西。患者定時進食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患者應當隨時帶備一張卡片在身上,或戴一雙特製手鐲,上麵說明自己是糖尿病患者,以及發生意外時的應急措施;容易出現低血糖現象的患者,更應如此。如果患者發作時被人誤會為喝醉酒,不但尷尬,而且可能很危險;其實患者隻需吃一些糖就沒事。

老年患者因血液循環不佳及神經受到損害,極易引起足疾,因此患者必須每天洗腳、穿暖和清潔的襪子,以及合腳舒適的軟鞋。一旦出現足疾症象,如生雞眼、嵌甲等。應盡快去看醫生。

糖尿病患者如果要坐長途飛機,或者旅行時要吃外國食物,應該先請教醫生。

症狀

·常感口渴,尿量顯著增加。血液中過多的糖分使腎髒產生尿量大增,體液因而損耗,引起患者口渴,但喝水也不能解渴。

·由於損耗太多體液,以及體內不能利用碳水化合物,體重便減輕。

·女性患者外陰發癢。

·男性患者陰莖發癢。

·倦怠,煩躁不安。

·容易生癤及患上皮膚感染、外陰及陰莖感染等皮膚病。

·婦女月經停止。

·視力障礙,聚焦困難。

·足部潰瘍。

·手足有針刺及麻木感。

延續時間

·糖尿病無法根治,一旦患上,便會持續終生;不過,如果得到適當的治療,自己又護理得當,是可以控製的。

成因

·患者胰腺不能產生適量胰島素。胰島素是一種激素,負責安排人體中糖分的貯藏和應用。兒童和年輕人所患的糖尿病。與年長者所患的不同。年輕患者胰腺所產生的胰島素極少,必須注射胰島素以補不足;五十歲以上患者的胰腺仍能產生部分胰島素,因此可以隻靠控製飲食和服食藥物來治療,除非病情很嚴重,不必注射胰島素。

引起胰腺失常的真正原因仍然不明,但可能是跟遺傳有關。如果夫婦二人都是糖尿病患者,那麼在他們的子女當中,每四個便可能有一個會患上糖尿病。

·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引起糖尿病。

並發病

·大多數糖尿病患者不會發生任何並發病,若有並發病,大多與延續時間有關,即在患上糖尿病後二三十年才出現並發病。糖尿病可能影響的身體部分包括:

血管 微血管可能因血管壁增厚而引起阻塞,或可能因血管壁衰弱而形成微動脈瘤(可能破裂的血管膨脹)。這些小血管的缺陷,可能影響患者的眼睛、下肢、神經、心髒和腎髒。

眼睛糖尿病患者較容易患上白內障和視網膜病(血管出血),後者迅速損害視力。

下肢動脈可能發生阻塞,引致下肢感到冰冷、走路時疼痛,或下肢出現潰瘍,有少數病例甚至會形成壞疽。

神經 因感覺神經受到損害而引起手足麻木、失去知覺。

心髒心髒中動脈的內壁增厚,可能會引起心絞痛、心病猝發、氣喘及腿部腫脹。

腎髒小動脈阻塞及其他病變,可能損害腎髒。在極少數情況下,甚至可能引致腎髒功能衰竭。

在家護理

·在確診前,不宜在家護理。確診後,患者就要遵從醫生指導。自我護理。

·定期到診所或醫院接受檢查。

·按照醫生的指示飲食。

·定時進食,不要提早或延遲。

·服食藥片或注射胰島素。

·經常驗尿及驗血,以確保體內糖量已受到適當控製。

·家人給予患者的幫助十分重要,例如幫助患者堅持進適當飲食、鼓勵患者過正常生活、及時把患者的不正常反應告知醫生等等。

何時去看醫生

·如果持續口渴,大量排尿,就應當帶少量的尿,立刻去看醫生。

·如果經診斷證實是糖尿病後,發現上述並發病中所列的任何不正常症狀。

·如發現上述任何症狀,懷疑自己患上糖尿病。

醫生會如何處理

·用一種驗尿用的紙條浸入尿液樣本中,如果尿中有糖(糖尿病的症象),紙條就會變色。驗血可以測出血液中的含糖量,以助確診。

·醫生可能自己診治,也可能將患者轉送到醫院專治糖尿病的部門給以治療。

·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須接受適當治療,否則有致命、造成失明或殘廢之虞。治療的目的在於使血液的含糖量恢複正常,同時預防並發病主要的治療方法有三種:

飲食減少飲食中含糖食物的分量,例如麵包、蛋糕、餅幹、糖果、糖、馬鈴薯等,以減輕患者身體的負擔。過胖的患者必須減肥,可能隻需這樣做就可將病情控製。

藥片適用於較年長的糖尿病患者。

家用血糖測量器

注射胰島素病情嚴重的患者,若隻服藥不能奏效,則必須長期注射胰島素。每天注射一次即可控製血糖,或分早晚二次注射,視病情而定。胰島素必須注射,不可口服,因為胰島素進入胃中便會遭受破壞。注射胰島素通常是由患者自己進行的,大多數患者很快就學會這樣做,不過其家人也應當學習如何注射,以備不時之需。

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有時可能因注射胰島素過多,而出現低血糖的症狀,這些症狀是昏厥、出汗、行動不穩、動作失調等。病人自己會感覺到這些警告信號,馬上吃些糖,便可縮短發作的時間;但如未能及時吃進糖分,患者就會呈現醉酒般的狀態,甚至有陷入昏迷的危險。千萬不要以為患者隻是喝醉了而不加理會,一定要送他去看醫生。

預防方法

·除了避免過分肥胖之外,沒有其他方法可以預防或預知糖尿病發作;但如果能好好地控製糖尿病,則可以預防引起並發病。

預後

·如果患者沒接受治療,病情不穩定,或不肯跟醫生合作,預後將會甚差。

·如果患者能跟醫生充分合作,定期檢查身體,並且嚴格遵守治療方法,病情便可受到控製,預後也因而良好。

藥疹

藥疹是因服用某種或某幾種藥物而引起的皮膚過敏反應。有些藥物有時要服用長時期後才會引起過敏反應。

症狀

出這種疹時,皮膚往往會發癢。藥疹有各種不同的形式,以下是其中較為常見的:

·全身出現皮疹,如出麻疹一樣。

·急性蕁麻疹,皮膚出現風疹塊,眼皮浮腫。

·對日光異常敏感。

·全身發紅或出現細皮疹,如患猩紅熱一樣。

·皮膚出現大水皰。

·出現如濕疹的皮疹,還有小水皰或鱗屑。

延續時間

·直到引起過敏反應的藥物全部自體內排出後,皮疹才會消退:可持續多天,甚至幾個星期。

成因

·尚未確知為什麼某些人對某些藥物會產生過敏反應。

在家護理

·用冷水輕輕揩拭,或塗些痱子水,可以止癢。

何時去看醫生

·如果皮疹持續兩天以上。

醫生會如何處理

·如認為可能是服食某種或多種藥物引起的,會叫病人停服。

·假如皮疹奇癢難當,使病人大感不適,或會開一些抗組織胺藥片。嚴重的患者,可能須服類固醇類藥物。

預防方法

·如果同時服用超過一種藥物,應先請教藥劑師或醫生。

預後

·停服引起過敏反應的藥物後,皮疹通常會在數天後消退,沒有後患。

十二指腸潰瘍

在胃的出口和十二指腸相接之處,以及十二指腸之中,胃液的酸度最強(十二指腸是與胃相接的頭一段小腸)。這一帶發生潰瘍的患者,男性比女性多三四倍,其中又以年輕的男性居多。患十二指腸潰瘍的人,跟胃潰瘍患者一樣,血型多屬O型,在一般家庭中常有其他人患有消化性潰瘍。

症狀

·患者感到肋骨之下的腹部灼痛或絞痛,淩晨時分可能痛極醒來。

·疼痛大都在飯後一兩小時開始,一直持續至下次進食時間。吃東西,喝牛奶或服解酸劑可以止痛。

延續時間

·屢次進食前或後感到上腹部疼痛不適,持續四至六星期。此後,可能數月甚至數年不再發作。喝牛奶或服解酸劑,隻能暫時止痛,並無積極治療作用。

成因

·生活壓力、焦慮、過勞和吸煙。

·胃酸過多。此外,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質的酵素)也往往過多。

並發病

·出血,腸穿孔:與胃潰瘍的並發病相同。

·假如潰瘍向後擴散,可波及胰髒,引致胰炎。這時患者就會感到背痛。

·幽門狹窄:潰瘍所引起的瘢痕和發炎可使幽門(胃的出口)變窄。

在家護理

·戒煙。盡量避開引致情緒緊張的情況。

·以少量常吃的方法進食;多吃加奶和非刺激性的食物;服用解酸劑。這一切都有助中和胃酸。

·忌食煎炒食物。

醫生會如何處理

·給患者抑製胃酸分泌的藥物。

·給患者服解酸劑或解痙劑。參閱370頁藥物常識。

·送患者入院做鋇餐X射線胃腸檢驗,並以內窺鏡檢查。內窺鏡由口腔經食道伸入胃中,醫生可借此觀察胃內的情況。

預後

大多數患者的預後良好,但少數嚴重患者可能須施外科手術治療。

杜普伊特倫氏攣縮

這是手部的變形病症,患者一隻或多隻手指彎曲僵硬,不能伸直。病變多在無名指和小指。這種病是掌心皮下纖維組織增厚和縮緊引起的,通常在中年時期發病,以男性患者較多,可影響一隻手或雙手。

症狀

·首先會在掌心皮下形成一小硬塊。通常在無名指根部對向的部位。

·最後出現纖維質的堅硬繩狀細帶,在皮下由掌心延伸至病變的手指。

·厚化部分的表皮往往皺縮起來。

·患者最初隻是不能完全伸直手指,經過多月或多年後,手指逐漸屈向掌心,變得僵硬起來。

·病情嚴重,患者不能用手工作。

延續時間

·除非加以治療,否則手指會一直如此。

成因

·可能與遺傳有關。

·癲癇及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患者,較易患此病。

在家護理

·不宜。

何時去看醫生

·當畸變導致手部機能失常時。

·如果在患病初期即施手術治療,可能會使病情惡化。

醫生會如何處理

·轉送患者至醫院門診部治療。

·唯一有效的療法是施手術,讓手指恢複伸縮自如。但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宜接受這種手術。年齡較大的患者,如果手指的機能並沒有受到嚴重破壞,最好不加治療。

預防方法

·無。

預後

·施手術治療後,患者通常可以恢複用手工作,但變形的手指不一定能夠完全恢複正常。

侏儒病

患者身體異常矮小。

症狀

·除身體異常矮小之外,還有相應而來的各種症狀。例如腦垂體機能不全,臉部神態出現與年齡不相稱的老人相,身體因脂肪積累而發胖。可患有低血糖病。但智力不一定遜常。

成因

·如屬內分泌疾患的,有腦垂體機能過低症、呆小症、假性副甲狀腺機能過低症,以及性早熟症等。

·不屬內分泌疾患的,有骨疾、營養不良、代謝紊亂、胎兒發育不良、長期服用類固醇等藥物引致的疾病、原發性侏儒病、思春期遲發症等。

何時去看醫生

·若發現身體異常矮小,宜從速請醫生檢查,以確定病因。

醫生會如何處理

·根據病因,作適當處理。如屬內分泌疾病,則用補充所缺激素之類的治療法。

痢疾

這是一種腸道的感染,會引致嚴重腹瀉。痢疾有兩種,一種由杆菌引起,另一種由阿米巴(變形蟲)引起。兩種的早期症狀相同,因此要決定治療方法,找出成因就非常重要。阿米巴痢疾比較嚴重,因為這種變形原蟲不易消滅,而且可能在肝髒及肺部引起膿腫。

症狀

·頻頻排便,兒童患者更可多達每天二十次。

·水瀉,糞便中往往帶血、膿或粘液。

·腹部絞痛,急欲排便。

·嘔吐。

·腸氣。

·腹部腫脹,觸痛。

·兒童患者可伴高熱、煩躁、食欲不振。

延續時間

·若是輕微的杆菌痢疾,隻需休息及多進流質食物,四至八天內可痊愈。如病況嚴重,或要多個星期後腹瀉才會停止,糞便不再存有致病的杆菌。

·阿米巴痢疾(又稱為阿米巴病)最少要治療十天。此病有可能複發,所以要長期治療和不時檢查,以確保患者徹底痊愈。

成因

·誌賀杆菌。

·溶組織阿米巴(原蟲)。

·兩種痢疾都是環境不衛生以及吃下有病菌的食物所致。阿米巴痢疾又可經由飲用水傳播。

在家護理

·停止吃固體食物,僅吃流質食物。

·如症狀不太嚴重,可試服配方簡單的止瀉劑。

何時去看醫生

·如果症狀嚴重,持續不退或迅速惡化。

·如有症狀,身處或到過阿米巴痢疾流行區。

·如果糞便帶血、膿或粘液,尤其是在外遊或與痢疾患者接觸過之後。

醫生會如何處理

·檢查糞便,以便找出病原。

·叫患者改吃流質食物及注意衛生。

·如果是阿米巴痢疾,醫生會給抗阿米巴藥物;如果病情嚴重,也可能用抗生素治療杆菌痢疾。

·安排病者接受專科治療。

·為求根治痢疾,患者必須到醫生處複診再接受檢查。在杆菌痢病患者的糞便中,如果連續三天沒再發現誌禾杆菌,病就算是痊愈了。但如果是阿米巴痢疾,醫生可能繼續觀察患者六個月。

預防方法

·如可能跟痢疾患者接觸,或住在阿米巴痢疾流行區,食物和飲用水都必須煮沸,以便安全。

預後

·如患杆菌痢疾,預後良好。阿米巴痢疾則較難徹底痊愈。

讀字困難

有這種毛病的人雖然視力正常,但閱讀時看見的字或字母往往是顛倒過來的(如把b看作d)。這種情況本來是兒童發育過程的正常現象,但若持續下去,就成為一種毛病。這種病確實成因不明,相信是中央神經係統的問題,一般要待兒童正式入學後才會顯露出來。如果發現學童在閱讀、寫字和拚字三方麵,成績比其他科目顯著較差,就很可能有讀字困難的毛病。言語障礙往往在家庭中有遺傳性,男童受影響的可能性比女童大。這種毛病可能采用特別的教導和訓練治療。

耳部損傷

頭部受傷、巨響,或突如其來的噪音,都可使中耳、內耳或聽覺神經嚴重受損。如果僅是外耳受傷,多不會影響聽覺。

症狀

·受傷之後一耳失聰。

·耳痛。

·耳內出血或有排出物。

成因

·頭部受傷,顱骨破裂。

·巨響。

·突然發生的爆炸。

·用火柴或發夾等物伸入耳孔,試圖挖出耳垢硬塊或異物。

在家護理

·不宜。

何時去看醫生

·受傷後應盡快去看醫生。如有上述任何症狀,也應去看醫生。

醫生會如何處理

·如有需要,將受傷的外耳縫合。

·檢查耳內,查看內部有沒有損傷。

·如耳朵內部受傷。會將傷者送進醫院。

·如鼓膜穿了一個大孔,可能要移植組織修補。如果中耳的骨脫位,或須施手術治療。

預後

·受傷的外耳愈合後,該不會有什麼後患。但如損傷嚴重,或屢次受傷(拳手或橄欖球球員常會如此),外耳就可能變形(皺縮耳),但不會失去聽覺。即使完全失去外耳,聽覺也不會受損。

·如果外聽道受傷,痊愈後也不會失去聽覺,除非外聽道因傷而嚴重變形,或者其他部位也有損傷。外聽道受傷後,可能較易患外耳炎或耳垢栓塞。

·如果中耳受傷,可能會部分或完全失去聽覺,視傷勢輕重而定。

·內耳受傷者大都會永遠失去聽覺,並可能有平衡障礙、頭暈或眩暈。

如果平衡和聽覺神經受傷,傷者多會永遠失去聽覺。

顱骨破裂大都不治自愈,但聽覺可能要數月或數年才能恢複正常;有時甚至永遠不能恢複正常。

耳垢栓塞

耳垢是外耳道(耳孔)內小腺體不斷分泌出來的蠟質,用以保護耳道的敏感內膜,免受感染。外耳的細毛(纖毛)不停將這些濕軟的耳垢推出耳外。有時耳垢會變硬,停滯不動。阻塞外耳道,使人聽覺不靈。這種情況在老年人中尤其常見。

症狀

·受影響的耳聽覺不靈。

·有時感到耳內脹滿。

延續時間

·變硬的耳垢可能會一直留在外耳道中,必須由醫生或護士清除。

成因

·這是衰老過程的正常現象。有些人易積耳垢,尤以外耳道窄長者為然。

在家護理

·每星期兩次,滴兩三滴橄欖油之類的耳垢軟化劑於耳孔中,然後用少許棉花塞住耳孔,讓軟化劑留在耳中一夜。這樣可減少灌洗耳道的麻煩。

·灌洗耳道前,應最少連續三晚用軟化劑滴耳。

·不可自行用棉花棒或其他硬件清除耳垢。

何時去看醫生

·如發現一耳聽覺不靈。

醫生會如何處理

·灌洗耳道。

·用小鑷子取出耳垢硬塊。

預後

·耳垢硬塊雖然很易清除,但可能再次形成。

子宮外孕

子宮外孕是受精卵在子宮以外的地方發育,通常在一條輸卵管內。最初數天,輸卵管會隨著胚胎的發育而脹大,最後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