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的祖父叫魏彥,字惠卿,也很博學,善寫文章。年輕的時候,趙郡王和廣陵王都邀請他去當幕府的秘書長,他都謝絕了。497年,氐帥楊靈珍造反叛魏,河南尹李崇被孝文帝任命為都督隴右諸軍事,率兵數萬前往鎮壓。李崇邀請魏彥為鎮西參軍事。魏彥從前線回來之後,請求當著作郎,希望能夠撰寫一部《晉書》,以樹不朽之業。可是,魏彥不久又被彭城王邀請為秘書,兼知主客郎中,再次進入政界,他的從文之理想終究沒有實現。彭城王被殺後,他也退歸家鄉。北魏孝明帝初年,拜驃騎長史,不久又轉為光州刺史,68歲時去世。
魏征祖上幾輩人博通經史、學兼文武的顯赫才華,直言敢諫、不避艱險的凜然正氣,以及編撰國史、樹立不朽功業的宏圖大願,等等,自然對他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整個家族的風氣,特別是直係親屬的操守、誌向、言行,對他的教誨,也是促其成才並形成其氣質、品格和良好品德的不可忽視的客觀因素。
在魏征家族中,還有許多成員是才華橫溢或操守正直的名人賢士。例如:魏征的族兄魏收,更是碩學大才,當時與族叔魏季景、河間邢子才、邢子明並稱“兩邢二魏”。北魏時任散騎常侍,編修國史;北齊時任中書令兼著作郎,後遷尚書右仆射,監修國史,編撰了《魏書》,是有名的政治家和史學家。
魏征的族兄、季景之子魏澹“專精好學,博涉經史,善屬文”,隋文帝時任行台禮部侍郎,太子舍人,又遷著作郎。文帝因魏收所撰《魏書》褒貶失實,平繪寫的《中興書》事不倫序,詔魏澹另撰。魏澹撰述《魏書》92卷,義例與魏收所撰的《魏書》有許多不同之處。他寫的書,校正了魏收和平繪的失誤,受到隋文帝的稱讚。
魏征的族叔魏蘭根,“儀貌奇偉,博學高才,機警有識悟”。他母親死後,他要伐掉原來董卓祠中的柏樹做棺槨,手下人怕董卓有靈不敢伐樹。但魏蘭根認為董卓是凶逆,不應當保留其祠,因此一點畏懼也沒有。在當時封建迷信盛行的氛圍中,此舉確是罕見的,也是十分可貴的。孝昌年間,他做岐州刺史的時候,跟隨行台蕭寶夤征討宛、川,獲得勝利。寶夤俘獲當地居民為奴婢,並賞給蘭根10個美人。蘭根說:“這個縣臨近強虜,所以背叛,現在應撫恤其饑寒,為什麼反倒充為仆隸呢?”於是,把美人全部歸還其父兄。朝廷以蘭根大得西土人心,讓他都督涇、岐、東秦、南岐四州軍事,兼四州行台尚書,後來官拜中書令、尚書右仆射。
在魏氏家族的成員中,或以文章著稱,或撰成國史,或治軍從政有方,或節儉而愛民,或義正不懼邪惡。這一切,對魏征的心理素質、文史修養、政治節操、從政特色等,無不有著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