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黯然長逝,留遺表顯忠貞(2 / 2)

魏征的病情日趨嚴重。他家中沒有正堂,原先太宗屢次要為他營造,都被他謝絕了。前尚書右仆射溫彥博剛正廉明,不愧為一代良臣,他病逝以後,家中沒有正室,靈柩就停放在側室裏。太宗得知這一情況後,才命令有關部門為之趕造了正室。為了此事,唐太宗感歎不已。幾年後的今天,魏征的病勢轉重,他自然提前考慮到讓這位名相壽終正寢的問題。於是,他便用正準備建造一座小殿的材料給魏征建造了正堂,5天就竣工了。太宗派遣宮廷使者帶著不加文飾的屏風、幾案、床等家具和素褥布被賜給魏征,以遂其崇尚節儉的誌向。魏征附表陳謝。太宗下詔:“觀卿書不如尋常,憂惋之情切朕懷意。處卿至此當(堂)為橫(宏)濟黎元,經圖達化耳,豈為朕一人而巳。何事果來相謝?”

魏征病勢轉重後,太宗放心不下。雖然魏征宅就在太極宮東南的水興坊,離宮城很近,他還派左屯衛中郎將李安儼住宿在魏家守候,一有情況,就馬上報告。賜給魏征的藥品、食物也很多,宮中派出的使者在道上絡繹不絕。

太宗曾兩次親臨魏宅探望。第一次去時,屏退左右,和魏征交談了很久,談得十分投機,次日又下手詔撫慰。第二次,是和太子承乾一起去的。魏征在席上讓人給披上朝服,拖著玉帶與他們相見。太宗見此情景,不禁潸然淚下,強忍悲傷進行撫慰,並問魏征有何要求。這時,魏征已病情垂危,腦海中唯有國家的安危。於是,他引用《左傳》中的話說:“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亡!”表明自己除了掛心與太宗共同開創的偉業能否繼續發展外,別無他念,亦無他求。太宗準備把衡山公主嫁紿魏征長子叔玉,因此這次也攜她同來。太宗指著公主對魏征說:您勉強看一看新媳婦吧!可是魏征已經不能答謝了。這天夜裏,太宗夢見魏征,神色、眼神和平時一樣。次日早朝時,就聽到了魏征病逝的噩耗。這一天,是貞觀十七年(643年)正月十七日。

魏征逝世以後,在他的病榻旁發現了遺表一份。這是一份才寫了一半的草稿,上麵的字都很難辨認。其中可以辨識的語句有:“天下之事,有善有惡。任善人則國安,用惡人則國亂。公卿之內,情有愛憎。憎者惟見其惡,愛者惟見其善。愛憎之間,所宜詳審。若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去邪匆疑,任賢勿貳,可以興矣。”這就是他的臨終遺言!這位生前為國泰民安耗盡了心血的良相,臨終念念不忘的,仍是國家的安危。為唐朝政局的穩定,為了封建治世的拓展和國家的興旺,魏征一直奮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唐太宗聞知魏征辭世的噩耗,立即親臨其家吊唁,哭得非常傷心。下詔“廢朝五日”。皇太子承乾也在西華堂舉哀,“悲不自勝”。諸王及文武百官、各地在京官員九品以上的都前往吊唁。賜司空、相州都督,諡號文貞,陪葬昭陵,並給羽葆、鼓吹、班劍40人。準備用一品官的隆重葬儀禮葬魏征。然而,魏征的妻子裴氏夫人執意辭謝說:“征素儉約。今假一品禮,儀物褒大,非征誌見許。”太宗為了尊崇魏征的誌向,於是改用白木車子、白布車帷送葬。

魏征出殯那天,太宗令九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及各地在京的官員參加喪儀,送至開遠門外,太宗登上禦苑的西樓,望哭盡哀,並令晉王李治宣敕祭之。

唐太宗親撰碑文和挽歌,並“自書於石”。還特賜魏征家食實封90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