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國家在製定政策的時候要考慮到變化不要太快,漸變,給他們一些幫助,當發現問題的時候,適時地給他們一些指導。比如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適當地給予放鬆和支持,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證券市場、地產市場已經出台或者將來出台一些政策給予他們幫助,我認為這是很好的,這是和諧和適度的調整。從“兩防”到“一保一控”,也出現了變化。我相信,政府這方麵給一些幫助,同時這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自己能夠學會在四高環境下生存,這樣我們才能迎接這樣的挑戰。
主持人:您是新希望集團的董事長,麵對這樣的宏觀經濟走勢,感覺到壓力嗎?或者您的新希望集團將以如何的姿態應對這種宏觀環境?
劉永好:麵對這種不確定的經濟格局,當然我們的壓力是蠻大的。首先壓力在於,我們跟很多的企業有合作,我們的上遊、下遊,他們出現的困難一定會反映到我們企業裏,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比如資金鏈緊張,我們上遊供應鏈壓力很大的時候,顯然他的壓力會傳導到我們這兒來第二,在這種格局下,我們該怎麼辦?我們比較慶幸地是我們從事的是農產業,我們銷售的90%以上是通過肉蛋奶來體現的,而肉蛋奶是農產業,國家在重點地保,現在據說三中全會要召開了,農業會很受重視,這對我們來說是好事,我們在這樣的格局裏相對好一些,因為我們的行業是得到國家重視和支持的。過去我們在三十年裏,練就了我們精打細算,成本控製和腳踏實地做事的作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顯得比較能適應。
劉永好:但這隻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最近我們內部也出台了一係列的政策,我們要適度地控製我們擴張發展的速度,要聯合更多的企業,聯合求發展。同時控製我們費用的開支。有人說是不是要過冬了,究竟過冬還是過秋,準備一些防寒的衣服總是好的。
主持人:去年您曾受到您曾受邀到過西雅圖華盛頓湖旁比爾·蓋茨的家。跟巴菲特、默多克們一起討論接班人、下一個團隊,以及全球化等問題。比您小四歲的比爾·蓋茨已經退休了,現年77歲巴菲特也已做好了隱退計劃,請問您有沒有類似的計劃?您認為具備什麼樣素質的人物才能當您的接班人?
劉永好:您問的這句話非常核心,我比比爾·蓋茨略微大一點,比巴菲特略微小一點,上次在比爾·蓋茨家作客的時候,我跟他們做了深度的溝通和交流,默多克先生也講到了企業傳承方麵的問題,但他們都是世界頂級的企業家,在企業做得非常好的同時也有社會責任感。在這個過程中我跟比爾·蓋茨先生談到了蓋茨基金會的運作模式,問他可不可能拿一點蓋茨基金到中國投資和發展,希望蓋茨基金幫助中國農民和中國農村轉型過程中做點貢獻,而且中國還有一部分老少邊窮地區相當得苦,需要社會的幫助,也談到中國民營企業所實施的光彩扶貧事業。我們談得非常投機,蓋茨先生也非常直爽。
劉永好:他說中國是一個大國,而且中國經濟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他也經常到中國來,比爾·蓋茨基金不但用在美國,也用在全球,在非洲用得很多,醫療衛生方麵是一個重點,農業也有。他希望我們拿出一份報告,有嚴格的審批。比爾·蓋茨的成就非常大,我們要向他學習。他從公司的崗位上退下來,著力做他的基金會。巴菲特先生和默多克先生都在考慮做這樣的事,我們是發展中國家,他們是發達國家,我們的水平、實力都跟他們有相當的差距,我們在初級階段,人家已經在高級階段,有很多不可比的地方。
劉永好:畢竟我今年已經50多歲了,今後該怎麼做,幾年前我們就在研究考慮布局這樣的事,我們一定要引進培養一大批優秀的管理人員在重要的崗位上,這樣的話,我們的企業才能夠長遠地發展。當然,我非常希望新希望集團能夠穩健的發展,在現在,在十年以後,在百年以後都能夠存在和發展。能做到十年以後,百年以後存在和發展,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得到的,而需要你體係的建設,這是我們這五年來抓規範、透明、陽光、製度的建設,我們把陽光、規範、正向是我們最近要做的事。
劉永好:我們要樹立一種措施,要形成一種辦法,麵對未來的挑戰。另外,我們加大培訓、引進、提拔幹部的力度,現在我們集團高層管理層已經有一批中青年管理幹部,比方說我有一個副總裁,也是一個董事,北京大學畢業的,曾經做過學生會的主席級幹部,同時在政府工作過,有金融的背景,又是學法律的,這樣的人確實非常優秀。通過十來年的磨煉,他們已經有非常高的素質和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有像這樣一批人,我相信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保證。讓社會上最有能力的人,對企業文化比較認同的人,在規範的,健康的,陽光的,正向的企業工作,我認為這是一個企業未來發展的基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