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王說:“此番發兵,以獲魏齊之首為名。應侯與魏齊,有不共戴天之仇,應侯之仇人,即我之仇人,今不得魏齊,我有何麵目歸秦見應侯?”
王翦說:“今欲擒魏齊,隻須向平原君曉以利害,他獻魏齊我即班師退兵,不獻魏齊我則另想萬全之策。”
昭王從其計,遣使對平原君說:“秦之伐趙,為取魏齊。魏齊小人,曾笞擊秦相範雎至死,還棄其屍,溺其麵,真是罪該萬死!隻要君獻出魏齊,秦國即予退兵,決不延誤。”
平原君說:‘魏齊昔為魏相,也曾有功於魏,即使現今棄相不做,偌大魏國,豈無他一人容身之處。且天下之大,魏齊他處處皆可容身,又為什麼獨獨找到我平原君門上呢?你回去告訴秦王,魏齊確實不在我府,所以難以綁送。”使者幾番赴趙,言及有人看見魏齊曾在平原君府之事。平原君聞言變色:“你言下之意,秦王欲遣兵來搜吾府不成?真是豈有此理!
”言畢,拂袖而去。使者無趣而歸,向昭王言及前情。
昭王怒極,欲再進兵攻趙。王翦急攔:“大王,兩軍決戰,勝敗隻在一瞬之間,為將帥者瞬間的一念之差,決定著十萬、數十萬以至於百萬雄師的生存死亡。臣以為,驕兵必敗,躁兵必敗,疲兵必敗。似此三大必敗因素,我軍現具備其二,進軍必敗無疑。如今,不就是平原君拒交魏齊嗎?趙勝不交魏齊,不見得趙王不交,如修書於趙王,魏齊指日可擒。”
昭王從其言,便修書趙王,曰:寡人與君,兄弟也。寡人偶聽道路之言,說魏齊藏在趙平原君趙勝的住所。因魏齊是秦相範雎的仇人,他曾經將範雎鞭笞致死,肋骨折斷,葦席拋屍,實非人之所為。寡人發誓為相國報仇雪恨。此番出兵不為別的,隻為擒拿魏齊。否則的話,我們怎會輕涉趙境呢?已取得趙國的三座城池,是不得已而為之。如趙能綁送魏齊或獻魏齊之首,定將三城仍還歸於趙。寡人願秦趙重歸舊好,不知你們是否願意?書即送出,秦國大軍即退,並以三城歸還趙國。田單聞秦師已退,便亦率軍歸齊。此時,昭王退兵於函穀關,又問計於王翦:“依卿之計,已退兵修書還城,可仍未擒得魏齊,為今之計,當如何呢?”
王翦說:“我軍退,齊軍亦退,雙方均無傷亡,此亦為我們的成功。今欲擒魏齊,還須如此如此。”他俯耳低言,向昭王說了一條妙計。原來,他要昭王修書平原君,請他來函穀關赴宴,借機扣留平原君,脅迫他交出魏齊。秦昭王依計而行,果然使平原君上鉤,並將其押至鹹陽。他又遣使邯鄲,稱不得魏齊,便不放平原君歸趙。
趙孝成王畏秦如虎,便發兵圍平原君府,欲擒魏齊。魏齊逃走,去找趙相虞卿。虞卿情急,捐棄相印,同魏齊赴魏投奔信陵君無忌。信陵君畏秦,不敢相納,魏齊便引佩劍自刎。
趙孝成王將魏齊之首,星夜送往鹹陽。秦昭王將其賜給範雎。範雎令漆其頭為溺器,曰:“汝使賓客醉而溺我,今令汝於九泉之下,好常含我溺。”既得魏齊之首,秦昭王遂以禮送平原君還趙,趙王任平原君為相國,以代虞卿之位。
此番,王翦初為大將,未傷一兵一卒,即獲相國範雎的切齒仇人魏齊之首,退齊趙兩國之兵,秦昭王甚是高興,稱讚說:“昔武安君善於用兵,威震天下,但他過於剛愎自用,不遵王命,所以不能善終。今王翦將軍既善於用兵,又善於用智,真乃智勇將軍也!”自此,王翦便獲“智勇將軍”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