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元王朝統治的末期,不隻是淮河一帶災禍頻繁,民生凋殘。在中原地區,由於官府不修水利,黃河連年決口,百姓流離失所,田地荒蕪,到處是人煙寥落,淒涼黯淡的景象。

1351年(元順帝至正十一年)五月,反抗蒙元殘暴統治的紅巾軍農民大起義,終於在官府督修河道的工地上爆發了。成千上萬的貧苦農民,短衣草鞋,頭裹紅巾,手持竹竿鋤頭,長矛大刀,捕殺官僚,攻占縣城州府,開倉散糧,破牢放囚。起義軍傳唱著“殺盡不平方太平”的歌謠,敲響了蒙元王朝的喪鍾。

紅巾軍大起義如同燎原烈火,迅速燃遍了中原地區和江淮流域。首舉義旗的是潁州(今安徽阜陽)劉福通,隨後有徐州芝麻李、趙均用,蘄水(今湖北浠水)徐壽輝,湖北襄縣孟海馬,濠州郭子興等人繼起響應。此外,還有非紅巾軍係統的浙江台州方國珍,江蘇泰州張士誠等起義軍,皆各據一方,自立名號,創建政權,把個蒙元王朝像剖瓜似的攔腰截成了許多碎塊。

在濠州舉事起義的郭子興,祖上原是山東曹縣人,打他父親這代起來到安徽定遠縣居住謀生。郭子興兄弟三人因善於經營盤算,逐漸發跡成為當地有名的大家富戶。紅巾軍大起義爆發後,定遠、鍾離一帶的農民揭竿而起,動輒就會合起數千人馬。常言道“亂世英雄起四方,有兵有糧草頭王”。1352年二月間,早已加入民間秘密宗教——彌勒教的郭子興,招集了幾千人,趁黑夜偷襲濠州,衝入州府官衙,殺了元朝州官。然後,郭子興和起事的頭目孫德崖等五人都號稱“濠州節製元帥”。

濠州城頭紅旗一舉,遠近的窮苦百姓紛紛前來投奔,義軍的聲勢越發壯大。朱元璋是在濠州起事後兩月投軍的。他先當兵卒,不久,就因機敏能幹被郭子興調到帥府擔任親兵九夫長。又過了幾個月,朱元璋在軍中以勇敢有見識,重義氣得人緣而名聲四傳,郭子興便把他當作心腹體己看待,還將幹女兒馬姑娘許配給他為妻。就連“元璋”這個名字,也是郭子興給他取的。

前麵說到濠州被元兵圍困,那是1352年冬天到次年春天的事情。元兵因主將病死退走後,城裏的紅巾義軍才長長鬆了口氣。由於圍城期間折損了不少兵馬,朱元璋征得郭子興同意後,回到家鄉招募隊伍補充兵員。

再說濠州城裏的五個義軍元帥,並不是心有宏圖遠誌的人物,相互之間常為了一些小事勾心鬥角,消耗實力。就連帶頭起事的郭子興,也是心胸狹窄,貪圖財貨,遇事缺乏決斷。

而朱元璋卻是個胸有大誌,心有盤算的英雄豪傑。他看出總呆在濠州城裏,早晚會出事。所以,他便想打破僵局,開拓新地盤,發展勢力。

朱元璋向嶽父郭子興說明心意後,便帶著徐達、費聚等24人,南下定遠縣,準備掠地招兵。定遠是郭子興的家鄉,他的旗號在這裏很有號召力。朱元璋利用這個地利人和之便,連續收編了幾支地主武裝,再加上陸續前來投奔的人數,幾個月的功夫,竟發展到兩萬多人。對這支生力軍,朱元璋重新編製,加強訓練。他特別重視軍紀,嚴令不許擾民。

軍勢壯大之後,朱元璋在謀士馮國用、李善長的參謀下,決定南下攻打滁州(今安徽滁縣)。滁州的元軍力量弱小,被朱元璋軍隊一個猛衝便攻占了。不久,郭子興也從濠州來到滁州駐紮。

1355年正月,由於滁州缺糧,郭子興派朱元璋去攻打和州(今安徽和縣)。攻取和州後,郭子興提升朱元璋為總兵官,負責鎮守。

從南下定遠到攻取和州,徐達一直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他不僅作戰勇敢,而且善於出謀劃策,逐漸顯示出了統兵作戰的軍事才能。朱元璋看到徐達的才幹謀略出於眾人之上,便在郭子興麵前為他請功,並建議提拔重用。郭子興采納了朱元璋的建議,任命徐達為鎮撫。

三月間,和州城裏的紅巾軍又鬧了一場窩裏鬥。因濠州缺糧而來到和州就食的孫德崖,與郭子興難以相處,決定率領自己的隊伍離去。朱元璋為了不傷和氣,親自送孫德崖的隊伍出城。誰知沒走多遠,後麵傳來消息,說是郭子興將殿後的孫德崖抓了起來。孫德崖的將士不由分說,也將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後,派人通報郭子興換人。但是兩邊誰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對方不守信用。

雙方就這樣僵持了兩天,朱元璋在孫軍中險遭人害。在這個情勢危急關口,新任鎮撫官徐達挺身而出,向郭子興請求:他願先到孫軍中作人質,換回朱元璋,與孫德崖交換。

郭子興正在不知如何才好,見徐達這樣挺身赴險,急忙同意。最後,當孫德崖被放出城回到軍中後,徐達才得以釋放,平安無事。這件事,使朱元璋對徐達心懷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