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他以年輕人少有的決心和意誌,積極推行軍事改革:實行義務兵役製,組建訓練有素的常備軍;壓縮部隊編製,把步兵團從2000—3060人減至1300—1400人;改進武器裝備,部隊裝備先進的輕型鐵炮和火槍,並建立團屬炮兵;改組每一個兵種,並實行新的戰術;改行新的軍需供給製……他的軍事改革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的,創立了一個近代戰爭的新紀元。改革成果很快在戰爭中得到檢查。1619年,他從丹麥收回埃爾夫斯堡。1621年一1629年的對波蘭進行戰爭,瑞典奪取利夫蘭省和普魯士大部分港口。
163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天主教聯盟勢力向波羅的海發展,引起瑞典不滿。在法國支持下,古斯塔夫率兵於同年7月在奧得河口登陸。此時,天主教陣營發生內部矛盾,著名統帥瓦倫斯坦被免職,古斯塔夫的瑞軍勢如破竹,迅速侵入到德意誌中部。1631年4月占領了北方重鎮法蘭克福。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聞訊大驚,立即令老將蒂利率聯盟軍阻擊。
9月16日,聯盟軍隊與瑞典軍隊在萊比錫以北8公裏的布賴滕費爾德村南北對峙。蒂利對於古斯塔夫的指揮天才並不了解,他隻知道自己的對手是一位年輕的國王。古斯塔夫指揮效率比常人想象得還要高,他善於猜度敵人的意圖,他對戰場上各種機會的把握,是無人能及的。當天夜晚,他從偵察兵那裏得到敵人行動的線索後,在他的旅行車中,他與霍恩元帥、巴勒爾等將軍商定出作戰方案,並作出兵力部署。他全身甲胄,等待著黎明。
雞鳴報曉時,瑞典營中開始吹號上馬,打鼓進兵。這時,整個平原為濃霧所掩,古斯塔夫從霧中看見遠處一線紅色的火光,他知道那就是蒂利的陣地。在霧中,古斯塔夫展開了他的部隊。他的進攻隊形不同於舊式方陣,他擺出的是線式序列。他把步兵中火槍手與長矛兵混合編製,前麵幾列是火槍手,後麵幾列是長矛兵。第一列火槍兵先從陣中魚貫而出,放射排槍之後,退回原處裝彈;第二列火槍兵再前出射擊;等與敵人靠近後,火槍兵退至兩側,長矛兵從正麵衝鋒。這種火槍兵和長矛兵相互支持和交替掩護的戰鬥隊形,簡直成了一個小型的、可進退的活動要塞。
蒂利全軍估計有4萬餘人,其中有步兵3萬人、騎兵1萬人。蒂利親自指揮步兵,其左翼的騎兵由巴本漢指揮,右翼的騎兵由費爾斯登堡指揮。另外,還有輕、重火炮26門,重炮位於中央與右翼的正麵前方,輕炮在正中央的前方。蒂利的軍隊先到一步,占領了有利地形,他們以為自己勝利在握了。
太陽好像害怕看到戰場的殘酷,遲遲才露出臉來,霧氣被陽光驅散了。聯軍先開炮了,瑞典軍馬上還擊,就這樣雙方炮擊達兩個多小時。
瑞典軍的火炮數量多,發射的炮彈比聯盟軍多三倍以上。聯盟軍的方陣隊形人員密集,在強大炮火的轟擊下,傷亡慘重,他們的戰鬥隊形開始變形,在死亡威脅麵前,維持士兵紀律越來越困難,聯軍感到漸漸支撐不住了。瑞典軍隊采取線式排列,人員分散,傷亡不多,在古斯塔夫的指揮下,步兵和騎兵仍然像銅牆鐵壁一般屹立不動。
猛烈的炮火,使聯盟軍左翼指揮官巴本漢痛苦不堪。巴本漢是一個有勇無謀的戰將,他的部隊實在擋不住這樣巨大的火力了。他想,與其站在這裏等待機會,還不如主動出擊尋找機會。於是不等待命令,即率領了五千騎兵向瑞典軍的右翼發起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