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巴斯德,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
巴斯德於1822年出生於法國侏羅省多爾市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一位製革匠。小時候的巴斯德無論是才華還是長相,都不出眾,甚至很平庸,但是他學習非常努力。雖然缺乏良好的家庭環境,但他還是創造一切條件來學習。父親對兒子的學習既不鼓勵,也不反對,根本幫不了他什麼忙。經過長期的努力,21歲時,巴斯德終於跨入了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大學的大門。三年的大學生活中,巴斯德保持了過去刻苦學習的傳統,從不滿足,不知疲倦地用知識充實著自己的大腦。
巴斯德在大學學習的是化學,但他對微生物學同樣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用顯微鏡觀察細小的動植物。
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世界上最新的生命又是怎麼產生的呢?對於兩個問題的回答,當時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是“自然發生說”,認為生命是從無生物直接、迅速地產生的;第二種觀點是“胚種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是由胚種產生的。兩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互不相讓,但無論哪一派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來駁斥對方的觀點。
1858年,巴斯德開始進行生命自生問題的研究,到1860年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860年,法國科學院向全國懸賞,征求對生物起源問題的解答。巴斯德以出色的實驗證明了“自然發生說”的不正確性,最後因此而獲獎。
1860年9月20日,巴斯德在阿爾卑斯山上進行生命起源的實驗。他隨身攜帶了許多盛有肉湯的尖頭玻璃瓶。在山腳下,他打開了20個玻璃瓶的蓋子,過幾分鍾之後再蓋上蓋子,然後再把口子封上,並在瓶子上標明當時所處的海拔高度和打開蓋子的時間;在850米的山腰與2000米的山頂上他也如法炮製,各打開20個玻璃瓶的蓋子,然後再蓋上封好,標明高度和時間。
回到實驗室,巴斯德打開這60瓶肉湯逐一進行檢查化驗。他發現,在山腳下打開蓋子的20瓶肉湯有8瓶變質了;在850米處打開蓋子的20瓶肉湯有5瓶變質了;而在2000米處打開蓋子的20瓶中,隻有一瓶變了質。
巴斯德據此認為空氣中確實存在胚種,並且胚種的數量與海拔的高度成反比。
然而,堅持“自然發生說”的普謝不久之後在阿爾卑斯山也做了同樣的實驗。但他們宣布的結果與巴斯德的結果截然不同,60瓶肉湯全部壞了。
巴斯德與普謝展開了爭論,但這樣的爭論不會有什麼結果的。怎樣來駁倒普謝,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呢?巴斯德冥思苦想,精心設計了一個實驗,他把肉湯灌進不同形狀的曲頸瓶中觀察它們的變質情況。初步實驗取得了成功。
1864年4月7日,法國科學院決定在巴黎大學公開舉行雙方觀點的辯論會並做演示實驗。
巴斯德把肉湯煮沸,然後分別倒進直口瓶、曲頸瓶及其他多種多樣的開口形狀的玻璃瓶中,並且都不封口。幾天之後,人們發現,所有直口瓶的肉湯全變質了,那些曲頸瓶的肉湯則有部分變質,瓶頸彎得越厲害越不變質。而當巴斯德把肉湯搖晃到彎曲的瓶口之後,過幾天肉湯又變質了。
巴斯德的這個實驗證明了“自然發生說”的不正確性。法國科學院也認為他利用最精確的實驗,掃清了生命自生問題上的疑雲,對他頒發獎金予以重獎。
後來,巴斯德又通過一係列的實驗,解決了啤酒變酸、蠶病和牛羊群的炭疽病等實驗問題。與此同時,他還提出這些疾病的病因就是微生物在搗亂,隻要控製了這些致病微生物,疾病就可以治愈。
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宣傳者和捍衛者赫胥黎說:“巴斯德的發明,挽救了法國的啤酒業,製絲業和畜牧業。他給法國賺取了超過1870年普法戰爭後付給德國的5億法郎的賠款數額的財富。”
為了表彰巴斯德為法國科學事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1892年12月27日,法國政府為他舉行了隆重的七十誕辰紀念活動。巴斯德在答謝詞中說:“如果科學無國界,那麼科學家必須有祖國。科學家對於他的祖國應該盡心竭力,死而後已。”最後,巴斯德發自內心地說,“我的全部光榮都屬於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