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耶律楚材:滿腹韜略的智謀名相(1)(3 / 3)

蒙古滅金之後,三權鼎立局麵結束,蒙宋戰爭序幕從此拉開。蒙古上層統治集團裏,有入主張挑起漢人與西域回回之間的民族矛盾,使其兩相攻殺,蒙古可坐收漁翁之利。耶律楚材通過認真分析形勢,權衡利弊,提出了他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南宋與西域相去甚遠,軍隊疲憊,水土不服,勢難火並。滅亡南宋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必須集中兵力采取正麵進攻和迂回包抄相結合的戰略戰術。耶律楚材還提出了一個成熟的滅宋方案。最後,蒙古軍正是采用了他的方案,三軍齊下,很快便形成了對南宋的戰略包圍,於公元1257年滅亡了南宋政權。

耶律楚材的治國之才,是在他經曆了十年的西征,於蒙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結束戰亂,返回燕京後,才得以逐步施展的。在此前,蒙古軍事帝國因忙於西土戰事,來不及製訂規章製度,對那些業已歸順蒙古的州郡管理無方,因此,派去的官吏生殺任情,孥人妻女,掠取財物,兼並土地,無所不為。其中,燕京留後長官石抹鹹得卜尤為貪暴,殺人如麻,市場掛滿了示眾的人頭。耶律楚材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不禁潸然淚下。從鞏固蒙古國長期統治著眼,他立刻入奏頒布禁令:各州郡如果沒有奉到蓋有皇帝玉璽的文書,不得擅自向人民征收財物;囚犯需判死刑必須上報國家批準。違背這項命令的,其罪當死,決不輕貸。號令既出,各地貪暴之風有所收斂,社會秩序逐步安定下來。

當時的燕京城,雖為國都,但社會秩序異常混亂,每天傍晚,尚未天黑,就有一些盜賊駕著牛車闖入富家,搬取財物,如果反抗不與,則殺人劫貨而去,誰也不敢阻攔追究。看來這些盜賊決非一般普通人物,處理起來可能棘手。睿宗對此亦有所聞,認為隻有耶律楚材可以處理此事,於是特派耶律楚材和中使塔察兒前往究治,耶律楚材經過仔細察詢,了解這些盜賊的姓名,原來都是留後的親屬和勢家子弟。耶律楚材毫不手軟,將他們一網打盡,投入監獄。這些人的家屬賄賂中使,企求從輕發落。耶律楚材知道後,曉以利害禍福,中使害怕了,隻得聽耶律楚材的意見,依法處理,最後結案,將十六個罪大惡極的首犯,綁赴刑場,斬首示眾。從此以後,巨盜絕跡,燕民始安,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為了順利實現帝位交接,作為一個有智謀的良輔,耶律楚材頗費了一番心思。自成吉思汗遜位後,依照蒙古國慣例,先由其四子拖雷代理國政,但太祖的遺命是將帝位傳給三子窩闊台。耶律楚材清醒地認識到,汗位的虛懸或錯置,都將與國與民不利。古往今來,在最高權力麵前,骨肉之間萁豆相煎之事不乏先例。於是,他敦促窩闊台盡快召開“庫裏爾泰會”,決議汗位。會議開了四十天,仍是議而不決。耶律楚材覺得會議不能再拖下去了,便親自力諫拖雷:“推舉大汗,這是宗廟社稷的大計,應該早日確定。”拖雷仍說:“意見不統一,是否再等幾天。”耶律楚材聽罷,十分堅定地表示:“此期不可變,一過此日,再也沒有吉祥的日子了。”耶律楚材巧妙地利用了蒙古貴族迷信的弱點,終於促使拖雷決定了窩闊台登基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