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生於英國林肯郡,原名瑪格麗特·希爾達·羅伯茨。小瑪格麗特聰明好學,在小學和中學的學習成績常常名列前茅,在文體方麵也不甘人後,參加了學校的曲棍球隊,還得過詩歌朗誦獎。1943年,她考入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女子學院化學係。瑪格麗特在政治上十分活躍,加入了大學的保守黨協會,結識了不少保守黨的知名人士。1946年她當選為該校保守黨協會主席,為日後步人政壇打下了初步的基礎。大學畢業後,瑪格麗特來到倫敦,在工廠謀得化學師的工作。然而這份工作不能滿足她的宏偉誌向,她開始自修法律,並積極參加當地保守黨支部的活動。
1949~1950年,她兩度作為保守黨的候選人參加競選,均告失敗。此後,她順利通過了律師資格考試,並進入法律界,當上了稅務律師。她勤奮工作,解決不少複雜的經濟糾紛,培養了刪繁就簡、直截了當的作風。這種作風伴隨了她以後的整個政治生涯。在此期間,她邂逅一家公司的總經理丹尼斯·撒切爾,兩人1951年結秦晉之好,兩年後,生下一對孿生兒女。
孩子稍大,撒切爾夫人又開始為競選奔忙。1959年,在芬奇萊選區競選成功,進入下院,很快成為全國最知名的女人之一。
1961年,麥克米倫首相破格提拔她為年金和國民保險部政務次官。1964年保守黨下台後,她先後擔任保守黨影子內閣的住房和土地、財政和經濟、動力和燃料以及教育事務的發言人。1970年保守黨上台,她出任教育和科學大臣。1974年保守黨政府安排了兩次大選,結果都是撒切爾夫人異軍突起,果斷地參加了競選,成為保守黨曆史上的第一位女黨魁。榮登領袖寶座之後,她就向首相而奮鬥,經過一番努力後,在1979年的大選中,保守黨大獲全勝,撒切爾夫人出任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後又在1983和1987年的大選中連選連任。
撒切爾夫人上台時,英國經濟正麵臨著嚴峻關頭,患上了難以治愈的“英國病”。她果斷推行貨幣主義的經濟政策,緊縮貨幣供應量,減少公共開支,控製通貨膨脹。同時削減個人所得稅,出賣國有企業提高效率,以刺激生產。她還壓製了364位經濟學家對現行經濟政策的攻擊,兩次改組內閣,以求得指揮部的步調一致。時值馬爾維納斯群島之戰爆發,給了她再次獲勝的契機。
她立即成立一個小型戰時內閣,決定派遣特混艦隊,以武力收複馬島。美國及聯合國等出麵調停,希望和平解決爭端。內閣中也有人主張以談判解決這一曆史遺留問題。然而首相堅決主戰,她動員全國人民說:“這是一場正義和邪惡的較量,其意義遠遠超出保衛馬島及島上1000多名英國人的生命。這是對英國乃至整個西方的挑戰。戰爭必須結束,也會盡快結束。”英國大規模增派部隊,於6月4日攻占馬島首府斯坦利港,阿根廷部隊被迫投降,英國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馬島戰爭對撒切爾夫人的政治命運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國人幾乎忘記了國內的經濟危機,歡天喜地慶祝勝利,自信心大大增強。撒切爾夫人說:“我們不再是一個日漸衰弱的國家。我們有了信心,我們有能力解決經濟困難。這種信心在8000英裏以外的戰場上經受了考驗,並被證明是無堅不摧的。”
保守黨的統治穩固了,撒切爾夫人的信心更強了。她大刀闊斧地推行其國有企業私有化計劃,陸續將國營的煤、電、水及通訊等公用事業的公司賣給個人,並出售了地方政府修建的住房。在她強有力的幹預下,英國經濟複蘇了。1982—1988年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超過了3%,通貨膨脹率不足5%,生產力平均每年增加45%。長期蔓延的“英國病”得到根治,撒切爾夫人也贏得了“西方經濟複蘇的先驅者”的桂冠。
在對外關係上,撒切爾夫人也充分顯示出她潑辣果斷、鋒芒畢露的風格。她對歐洲聯合的態度的轉變具有戲劇性。上台之前,她並不反對歐洲聯合,但反對英國向歐共體支付巨額的會員費。1979年入主白廳後,她在談判中一反外交家平穩圓滑、模棱兩可的策略,而是直截了當,咄咄逼人,錙銖必較。經過艱苦的談判,終於使英國的會員費降低了約66%。但是,從此以後,她與歐共體之間的關係越來越難以協調,甚至導致內閣分裂,這成為她在1990年辭職的原因之一。
19世紀和20世紀對英國來說是兩個重要的世紀,前者對英國來說是一個君臨天下的強世紀:後者是一個日趨衰弱,慘淡經營的世紀。這兩個世紀都和兩個偉大的女性有關係。維多利亞女王成為盛世明君,功不可沒,撒切爾夫人力挽狂瀾,重振英國雄風,不愧政壇“鐵娘子”。